史思明和张妃 中国史叛将传之终结盛世的猪和蛇:安禄山、史思明(上)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755年十一月十日,当了42年太平皇帝、已经年过古稀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和贵妃杨玉环同游华清宫时突然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号称20万的叛军势如破竹,河北道诸州县望风而降,空前的世界大帝国正面临着它建立以来最大的危机。本文的主角就是这次危机的制造者:安禄山和史思明。
要谈这次著名的叛乱,首先要谈它的起因。唐帝国在经过开元、天宝年间的盛世后,天下户口由唐初的38万余户,发展到89 2 万余户。在农业社会,户口就代表着生产力的高低和国力的强弱,唐此时经济实力达到了顶峰。
帝国的版图和势力范围则随着国势强弱不断变化。唐高宗李治时达到最大,国境东尽日本海、西至咸海、南抵越南、北越贝加尔湖,幅员纵横皆过万里。国家统治的中心中原地带是农耕经济区,边疆地区则是游牧经济区,所以在行政制度上也必须区别对待。
唐在内地实行州县制,边疆地区则实行在都督府和都护府统领下的羁縻府州制。羁縻府州制是为了安置归顺的游牧部落而设,开元末年,羁縻府州数量已达到内地府州的两倍半多。羁縻府州制不改变归顺部落的组织和风俗习惯,由唐廷册封各部落酋长担任都督、刺史,并准许世袭,各部落不需呈报人口,进贡土特产代替赋税,并可以保留原部落的兵士,自治权相当大,但这些部落对唐朝都必须承担军事征发的义务,每有战事,酋长们都要率领本部兵马,换上唐军旗号出征,由于这些归顺的部族多为游牧民族,擅长骑射,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另一方面看,这种制度和罗马帝国利用高卢人、色雷斯人等蛮族作为雇佣军颇有相似之处。但是这种形式的统治并不稳固,这些游牧民族大多不愿充任唐廷的炮灰,在670年、678年唐军在大非川和青海两败于吐蕃后,诸蕃部落开始叛乱不断:后突厥复兴、吐蕃逐渐壮大、奚和契丹叛乱,边警不断。
这些叛乱使得唐朝一方面失去了大量无需开支的骑兵部队,一方面又必须不停征发兵力来应付不停顿的战事。
兵源不足和财政困难成为了唐廷的两大难题,其中兵源的不足最终导致府兵制的废止,中央的军事力量也由此大大削弱了,到742年时中央和内地兵力仅有8万余人。
同时,唐廷不得不实行新的防御政策,在敌可能入侵的要冲地区设置重兵,任命大将就近指挥。其实在唐初期,为应付大规模边境战争,已经开始设置临时战区,其统帅即所谓某某道行军大总管。这种临时战区制度到李治统治后期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已经趋于
固定,后来行军道又演变成了边防军区,行军大总管演变成了节度使,开元后期,边疆地区已经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包括:平卢道节度使,治所营州(辽宁朝阳),镇抚室韦、靺鞨,防御契丹,统兵约3.75万,战马5500;范阳道节度使,治所幽州(北京西南),控制奚、契丹,统兵约9.
2 万,战马6500;朔方道节度使,统兵6.47万,战马 2 .43万;河东道节度使,治所太原府,统兵5.5万,战马 2 .4万,与朔方道节度使共同防御漠北的突厥等族;陇右道节度使,治所鄯州(青海乐都),防御吐蕃,统兵7.
5万,战马 2 .6万;河西道节度使,治所凉州(甘肃武威),阻断吐蕃和突厥,统兵7.3万,战马 2 .94万;安西道节度使,治所龟兹(新疆库车),镇抚西域诸国,统兵2.
4万,战马2700;北庭道节度使,治所庭州(新疆吉木萨尔),防御突施骑等部落,统兵2万,战马5000;剑南道节度使,治所益州(四川成都),防御吐蕃,镇抚蛮、獠,统兵3.
09万,战马2000;岭南道五府经略使,治所广州,镇抚南方,统兵 2 .54万。 唐玄宗李隆基追慕李世民,怀有征服四夷的雄心,在节度使的任用上也和以往有了较大变化:第一,节度使任期过长,多年不予调换,如本文主角安禄山就担任了 2 4年平卢道节度使;第二,节度使常一人兼统多镇,兵权开始集中,王忠嗣曾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统兵26.
7万余人,安禄山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统兵 2 8.
3万余人;第三,重用蕃将,747年时,诸道节度使中,有安禄山(康国人)、安思顺(安国人)、高仙芝(高丽人)、哥舒翰(突骑施人)四个蕃将,此前唐廷对于蕃将虽然百般笼络,但极少让他们担任方面大员;第四,节度使权威过大,除了独掌兵权外,还握有地方财政和民政大权,助长了对中央的离心力。
75 2 年,高力士曾经向李隆基表示了自己对边将拥兵过重的忧虑,李隆基没有太在意,而实际上此时哥舒翰和安禄山两人就已经一共拥兵33.
2 5万人,战马5.6万,分别占边疆地区十镇兵、马的67%和70%,而且离都城长安距离都很近,大唐盛世就像一个大火药桶,问题只是谁去引爆它。 引爆火药桶的人,就是安禄山。
安禄山(703~757),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巫婆。相传她因多年不育,便去祈祷扎荦 唐玄宗李隆基追慕李世民,怀有征服四夷的雄心,在节度使的任用上也和以往有了较大变化:第一,节度使任期过长,多年不予调换,如本文主角安禄山就担任了 2 4年平卢道节度使;第二,节度使常一人兼统多镇,兵权开始集中,王忠嗣曾兼河西、陇右、
朔方、河东四镇,统兵26.7万余人,安禄山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统兵 2 8.3万余人;第三,重用蕃将,747年时,诸道节度使中,有安禄山(康国人)、安思顺(安国人)、高仙芝(高丽人)、哥舒翰(突骑施人)四个蕃将,此前唐廷对于蕃将虽然百般笼络,但极少让他们担任方面大员;第四,节度使权威过大,除了独掌兵权外,还握有地方财政和民政大权,助长了对中央的离心力。
75 2 年,高力士曾经向李隆基表示了自己对边将拥兵过重的忧虑,李隆基没有太在意,而实际上此时哥舒翰和安禄山两人就已经一共拥兵33.
2 5万人,战马5.6万,分别占边疆地区十镇兵、马的67%和70%,而且离都城长安距离都很近,大唐盛世就像一个大火药桶,问题只是谁去引爆它。
引爆火药桶的人,就是安禄山。安禄山(703~757),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巫婆。相传她因多年不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703年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
安禄山之父早亡,他从小随母在突厥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延偃。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安孝节,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
安禄山长大以后,身高体胖,性情残忍,狡诈多智,善于揣度人意,开始任互市牙郎(翻译兼经纪人),是个语言天才,史称他懂得九族语言。他在此时结识了同样任互市牙郎的史思明,史思明比安禄山早出生一天,两人结成了铁哥们。
史思明(703~76 2 )原名窣于,“思明”是后来李隆基赐的名字。他是宁夷州突厥人,史称他“姿臞露,鸢肩伛背,偾目侧鼻,寡须发,躁健谲狡”。也懂得六族语言。
732年,曾在与吐蕃、突厥、契丹的战斗中立下赫赫功勋的名将张守珪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因盗羊被捕,张守珪下令将他乱棒打死。安禄山大喊道:“大人不想灭奚和契丹吗?为什么要杀壮士!”张守珪见其言貌不凡,于是释放他,令其为捉生将。
史思明由于有勇有谋,立了不少功劳,也被张守珪封为捉生将。安禄山骁勇过人,又熟谙山川形势和奚和契丹的内情,故每次出击,都能以少胜多,擒获不少契丹人,一次甚至只带几名骑兵就擒获了数十名契丹人,令张守珪大为赞赏,很快就积功升为偏将,又被张守珪收为养子,不到三年就升任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从三品)。
史思明由于在安禄山进攻契丹战败时曾经帮助过他,深受安禄山的信任。 736年,安禄山在讨伐契丹时轻敌冒进,导致惨败,依法应当处斩。张守珪爱惜他的
勇猛,不忍自己下手,于是将他送到洛阳请朝廷处置。此前安禄山入朝奏事,宰相张九龄对侍中裴光庭说:“搅乱幽州的人,一定是这个鬼子。”这次他上奏说:“司马穣苴出兵,为了严正军纪斩了庄贾;孙武为了严正军纪,也斩了宫女。
张守珪军令已下,不应该免安禄山的罪。”李隆基见到安禄山后,也爱惜他体形雄壮、相貌威猛,决定赦免他。张九龄坚持军令如山,又说安禄山有反相。李隆基不高兴,说:“你难道要像晋的王衍见石勒那样,仅仅因为他的样子就断定他难以控制吗(一个极为不吉利的比喻,难道他忘了王衍的判断最后是正确的吗)?”于是只是撤了安禄山的官职,命他以“白衣将领”的身份留在军中立功赎罪。
739年,安禄山的机会来了:张守珪部将假传他的命令进攻奚人,大败。
张守珪隐瞒真情,谎报胜利,结果被告发遭贬官,不久背发毒疮去世。安禄山则在740年被重新起用,担任平卢阵兵马使。他善于巴结上司,御史中丞张利贞为河北道采访使时,他极力献媚,重 743年正月,安禄山入朝,李隆基大加宠待。
为了讨得李隆基的欢心,安禄山谎奏说:“去年七月,营州境内出现了害虫,蚕食禾苗,臣焚香祷告说:‘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若不负神祇,愿使虫散。’忽然来了一大群红头黑鸟,霎时把虫吃得精光。
”李隆基居然相信,对他加以重赏,加授骠骑大将军。744年三月,安禄山又受命代替裴宽兼任范阳节度使。礼部尚书席建侯为河北黜陟使,在李隆基面前大力称道安禄山公正无私,裴宽与宰相李林甫也随声附和。
三人又都是李隆基所信任的人,由此他对安禄山的宠信已经不可动摇了。 745年,安禄山欲以边功邀宠,屡次侵犯北方的奚与契丹。奚与契丹各自杀死唐和亲的公主,叛唐。安禄山正好又找到了借口,于是进击契丹,残酷镇压。
回军又后上奏说:梦见先朝名将李靖、李绩“向臣求食,乃于北郡建祠堂,灵芝又生于祠堂之梁”,以此取悦李隆基。时李林甫恐怕儒臣出将入相,会动摇自己的权位,而蕃人目不识丁,难以入相。
为了专宠固位,他奏称儒臣怯弱,不胜武力,而蕃将雄武,多立战功,请求任用蕃将为边帅,正合李隆基的心意,于是对安禄山更加宠信。 747年,安禄山入朝,上奏李隆基说:“臣蕃戎贱臣,受主宠荣过甚,臣无异才为陛下用,愿以此身为陛下死。
”玄宗命杨铦、杨锜、贵妃杨玉环与安禄山以兄弟相称,而安禄山见杨玉环宠冠六宫,与她搞好关系对自己十分有利,于是尽管他比杨玉环大 2 8岁,却甘心做她的养子。从此,安禄山侍奉杨玉环如母,因而得以随意出入禁中,有时
与她对面而食,有时在宫中通宵达旦,外面流传着不少丑闻。安禄山对太子却另眼相看。一次太子会见安禄山,他见了太子却不肯下拜,左右感到奇怪,问他为何不拜,他故意问:“臣不知太子是什么官?”李隆基解释说:“太子是储君,朕百岁后要传位于他。
”安禄山说:“臣愚蠢,只知陛下,不知太子,罪该万死。”这才下拜。 安禄山每次入见时,常常先拜杨玉环,后拜李隆基,李隆基感到奇怪,他回答说:“胡人先母而后父。”安禄山身体特别肥胖,腹垂过膝,自称腹重为三百斤。
他每次走路,由左右抬挽其身才能迈步。他乘驿马入朝,每驿中专筑一台为他换马用,称为“大夫换马台”,不然,驿马往往要累死。驿站还专门为他选用骏马,凡驮得五石土袋的马才能使用。
鞍前特装一小鞍,以承其腹。李隆基见他如此肥胖,问他的肚子里有什么,他诙谐地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有赤心!”逗得李隆基哈哈大笑。尽管他身体肥胖蠢笨,但是在李隆基面前跳起胡旋舞来,居然旋转自如,迅捷如风。
安禄山不停的装疯卖傻,李隆基却以为他诚实可靠,对他夸奖有加。75 2 年二月,安禄山上奏请求担任河东节度使,获得李隆基批准,至此他一人身兼三镇,拥兵 2 8.35万,战马2.6万匹,已占全国边防镇兵的37%,战马的33%。
其时天下承平岁久,李隆基年时已高,荒废朝政,李林甫独专大权。安禄山认为夺取天下的时机到了。他表面上装得呆头呆脑,其内心则狡黠异常。他历次入朝的所见所闻也使他对李隆基的昏庸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命部将刘骆谷常驻京师,专以窥测朝廷内情,一有动静则飞马报讯,故范阳虽距京师有数千里之遥,但安禄山对朝廷的情况却了如指掌。或有应上的笺表,也由刘骆谷代作。他每年除献俘以外,所献杂畜、奇禽、异兽等珍玩之物相望于道,使各郡县疲于递运,他却以之博得李隆基的恩宠。
他的长子安庆宗为卫尉少卿,加授秘书监,尚荣义郡主;次子安庆绪为鸿胪少卿、广阳郡太守。 安禄山表面上忠诚无二,暗中却没有停止作谋反的准备。
他以防御敌 75 2 年秋,安禄山率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兵数万进击契丹,并以二千奚兵作向导。军至土护真河(在今内蒙赤峰东),他对部下说:“道虽远,我疾趋贼,乘其不备,破之固矣。”乃下令兵士每人持一条绳,以备捆契丹人之用。
于是昼夜急行军三百里,至契丹牙帐,适遇大雨,弓弛矢脱不可用,兵士也疲惫不堪,安禄山拒绝了大将何思德让兵士略为休息的建议,促令进兵,结果被契丹兵打败,奚兵也叛唐,与契丹兵合力夹
击唐军,杀伤略尽。安禄山中了流矢,只领数十人走山路而逃,慌乱中又连人带马跌进坑里,安庆绪与孙孝哲好容易才把他拖出来,遂连夜逃奔平卢。752年三月,安禄山调动蕃、汉步骑二十万击契丹,欲雪去秋之耻。他还奏请朝廷命朔方节度副使阿布思助战。
阿布思部下有同罗精兵数万,人人能征惯战,又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欲借其助战之机兼并其精锐部队。阿布思识破了他包藏的祸心,拒不助战,在别无出路的情况下,他率数万骑兵叛逃漠北。
安禄山也按兵不动。第二年,阿布思部被回纥兵击溃,安禄山又用重金诱降了阿布思骑兵,于是安禄山的精兵天下莫及。 752年十一月,担任宰相 2 9年之久的李林甫病死。李林甫出身皇家宗室,为人号称“口蜜腹剑”,他任相后独揽大权,排挤贤能。
安禄山自恃恩宠,一开始对李林甫态度傲慢。但是李林甫有一手绝招,他每次与安禄山谈话时,都揣摩其心意,然后突然道破他的想法。安禄山最擅长的就是揣摩对方心意,结果在自己的强项上居然被对方完全压倒,自然惊服。
从此他每次见到李林甫心中都感到恐慌,据说冬天和李相见后都经常一身冷汗。每次他的心腹刘骆谷回范阳的时候,安禄山都问:“十郎(李林甫的排行)说了些什么吗?”如果李林甫说的是好话,他就大喜,如果李林甫说:“告诉安禄山要多加检点。
”他就大叫:“糟了!我活不成了!”此时传到京城,著名演员李龟年马上在皇家宴会上加以模仿,逗得李隆基大笑。安禄山虽然狡猾,但是比起老谋深算的李林甫还是甘拜下风。
李隆基对安禄山一味滥加恩赏,李林甫则对他恩威并施,使他心悦诚服,不敢起异心。李林甫死后,由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继任。杨国忠本事不及李林甫,胡作非为则远远超过他。他入相前,本与安禄山关系十分密切。
安禄山入朝时,杨国忠与杨玉环姊妹皆出外远迎,视如贵宾。他见安禄山身体肥大,行动不便,每逢上下朝登殿阶时,都要亲自搀扶他,有意讨好安禄山,希望他能作为自己强大的外援。但是,安禄山惧怕阴狠毒辣、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对才能平庸的宰相杨国忠却极其蔑视。
杨国忠可能是因为察觉了安禄山的反状,也可能是因为安对自己的蔑视而恼羞成怒,故屡奏安禄山谋反,欲将他置于死地,李隆基不以为然。 宰相杨国忠屡次上告安禄山谋反,起初李隆基并不相信,但后来还是听信了杨国忠,试召安禄山入朝,以观其变。杨国忠原以为安禄山必不敢来京,但安禄山却出人意料地迅即飞驰入京,使得杨国忠很难堪,李隆基也难以相信杨国忠说安禄山谋反的话了。7
54年正月,安禄山入见李隆基,哭诉说:“臣本胡人,陛下不次擢用,累居节制,恩出常人。杨国忠妒嫉,欲谋害臣,臣死无日矣。”李隆基好言劝解,并加官尚书左仆射,赐实封通前一千户,又封其一子为三品官,另一子为五品官,奴婢十房,住宅各一所,甚至还想加授安禄山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职务),被杨国忠劝阻。
三月一日,安禄山告辞李隆基将回范阳,李隆基亲临望春亭给他饯行。临别时,还把御衣脱下赐给他,同时又派高力士在长安城东的长乐坡再次为他饯行。
从此,凡是上言安禄山谋反的人,李隆基皆命执送于安禄山,任其处理,从此再也没人感说安禄山意欲谋反了。 755年正月,安禄山遣副将何千年奏表朝廷,请求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杨国忠等上奏,认为安禄山以蕃将代汉将明显是要造反,李隆基虽不相信,但是听从了杨国忠加封安禄山带左仆射平章事衔,追赴朝廷的建议,却将起草制书留而未发,暗中遣中使辅璆琳以送柑子为名,去范阳观察安禄山动静。
不料璆琳受安禄山贿赂,回来后不据实以报,反大谈安禄山竭忠奉国之事,李隆基信以为真,遂烧掉了制书草稿。
安禄山决定反叛后,对朝廷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对朝廷来的使者一般称病不出迎,会见时,也是刀枪林立,戒备森严。
杨国忠屡奏安禄山谋反不成,决定采取更加露骨的做法以激怒安禄山。他让京兆尹包围其住宅,搜求反状,并逮捕了其门客李超等,送御史台缢杀。禄山闻讯后,心中恐惧。六月,李隆基为安禄山长子安庆宗与荣义郡主完婚,手诏禄山观礼,禄山辞病不至。
可是到了七月,安禄山突然上表献马三千匹,每匹有二人护送,并由二十二名蕃将押送。河南尹达奚珣疑禄山其中必有阴谋,建议推迟至冬天再献,并由官府给马夫。这时,李隆基才开始怀疑安禄山别有用心,正巧辅璆琳受贿事泄露,于是借故把他处死,又派中使冯神威持手诏告谕安禄山冬天献马,并说:为卿新作一汤池,十月于华清宫待卿。
冯神威至范阳宣旨,安禄山坐在床上微微起动身体,也不下拜,听了诏书后淡淡地说:“圣人安稳。
”又说:“马不献亦可,十月灼然诣京师。”之后即把他置于馆舍,不再见他。冯神威受到如此冷遇,回京后向李隆基哭着说:“几乎不能再见了!” 安禄山虽已决计发动武装叛乱,但并没有立即亮出反唐旗号,他行动仍然十分诡秘,只与他的几个心腹密谋过此事,知其内情的也只有孔目官、太仆丞严庄,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三人,其他人包括史思明这样的哥们都不知道。从八月起
,安禄山常常犒劳士卒,秣马厉兵,似战前的准备工作,不知内情的人还感到十分奇怪。十一月六日,安禄山突然召集大将们举行宴会,在酒酣耳热之时,拿出了事前绘制好的地图给大家看,图上标明了从范阳至洛阳沿线的山川形势、关塞要冲,向将领暗示了他的进军路线。
宴会结束时,向每人赏赐了金帛,并授予一张地图。安禄山叛乱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十一月八日,恰巧奏事官从长安回到范阳,安禄山很快伪造了诏书,立即召集诸将,把假诏书展示给诸将看,并说:“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
”诸将听后,面面相觑,没有一人敢有异议。接着,安禄山以贾循和吕知诲留守,高秀岩守大同军,防备太原和朔方的唐军,调动本部兵马,又征调了部分同罗、奚、契丹、室韦人马,总计 2 5万,号称20万,连夜出发。
次日凌晨,安禄山出蓟城南,检阅了军队,并举行誓师,以讨杨国忠为名,并于军中张榜说:“有异议煽动军人者,斩及三族!”于是挥师南下,历时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开始了!
转自:轩辕春秋文化论 安禄山长大以后,身高体胖,性情残忍,狡诈多智,善于揣度人意,开始任互市牙郎(翻译兼经纪人),是个语言天才,史称他懂得九族语言。他在此时结识了同样任互市牙郎的史思明,史思明比安禄山早出生一天,两人结成了铁哥们。
史思明(703~76 2 )原名窣于,“思明”是后来李隆基赐的名字。他是宁夷州突厥人,史称他“姿臞露,鸢肩伛背,偾目侧鼻,寡须发,躁健谲狡”。
也懂得六族语言。 732年,曾在与吐蕃、突厥、契丹的战斗中立下赫赫功勋的名将张守珪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因盗羊被捕,张守珪下令将他乱 736年,安禄山在讨伐契丹时轻敌冒进,导致惨败,依法应当处斩。张守珪爱惜他的勇猛,不忍自己下手,于是将他送到洛阳请朝廷处置。
此前安禄山入朝奏事,宰相张九龄对侍中裴光庭说:“搅乱幽州的人,一定是这个鬼子。”这次他上奏说:“司马穣苴出兵,为了严正军纪斩了庄贾;孙武为了严正军纪,也斩了宫女。
张守珪军令已下,不应该免安禄山的罪。”李隆基见到安禄山后,也爱惜他体形雄壮、相貌威猛,决定赦免他。张九龄坚持军令如山,又说安禄山有反相。李隆基不高兴,说:“你难道要像晋的王衍见石勒那样,仅仅因为他的样子就断定他难以控制吗(一个极为不吉利的比喻,难道他忘了王衍的判断最后是正确的吗)?”于是只是撤了安禄山的官职,命他以“白衣将领”的身份留在军中立功赎罪。
739年,安禄山的机会来了:张守珪部将假传他的命令进攻奚人,大败。张守珪隐瞒
真情,谎报胜利,结果被告发遭贬官,不久背发毒疮去世。安禄山则在740年被重新起用,担任平卢阵兵马使。他善于巴结上司,御史中丞张利贞为河北道采访使时,他极力献媚,重金贿赂。张利贞入朝后极力为他美言,因而授任营州都督、平卢军使、顺化州刺史。
安禄山对过往的使者都加以贿赂,使者回朝后一再称赞他,他逐渐受到了李隆基的青睐。742年,唐分平卢为节度,遂以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兼柳城太守、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
743年正月,安禄山入朝,李隆基大加宠待。为了讨得李隆基的欢心,安禄山谎奏说:“去年七月,营州境内出现了害虫,蚕食禾苗,臣焚香祷告说:‘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若不负神祇,愿使虫散。
’忽然来了一大群红头黑鸟,霎时把虫吃得精光。”李隆基居然相信,对他加以重赏,加授骠骑大将军。744年三月,安禄山又受命代替裴宽兼任范阳节度使。礼部尚书席建侯为河北黜陟使,在李隆基面前大力称道安禄山公正无私,裴宽与宰相李林甫也随声附和。
三人又都是李隆基所信任的人,由此他对安禄山的宠信已经不可动摇了。 745年,安禄山欲以边功邀宠,屡次侵犯北方的奚与契丹。奚与契丹各自杀死唐和亲的公主,叛唐。安禄山正好又找到了借口,于是进击契丹,残酷镇压。
回军又后上奏说:梦见先朝名将李靖、李绩“向臣求食,乃于北郡建祠堂,灵芝又生于祠堂之梁”,以此取悦李隆基。时李林甫恐怕儒臣出将入相,会动摇自己的权位,而蕃人目不识丁,难以入相。
为了专宠固位,他奏称儒臣怯弱,不胜武力,而蕃将雄武,多立战功,请求任用蕃将为边帅,正合李隆基的心意,于是对安禄山更加宠信。 747年,安禄山入朝,上奏李隆基说:“臣蕃戎贱臣,受主宠荣过甚,臣无异才为陛下用,愿以此身为陛下死。
”玄宗命杨铦、杨锜、贵妃杨玉环与安禄山以兄弟相称,而安禄山见杨玉环宠冠六宫,与她搞好关系对自己十分有利,于是尽管他比杨玉环大 2 8岁,却甘心做她的养子。从此,安禄山侍奉杨玉环如母,因而得以随意出入禁中,有时与她对面而食,有时在宫中通宵达旦,外面流传着不少丑闻。
安禄山对太子却另眼相看。一次太子会见安禄山,他见了太子却不肯下拜,左右感到奇怪,问他为何不拜,他故意问:“臣不知太子是什么官?”李隆基解释说:“太子是储君,朕百岁后要传位于他。
”安禄山说:“臣愚蠢,只知陛下,不知太子,罪该万死。”这才下拜。 安禄山每次入见时,常常先拜杨玉环,后拜李隆基,李隆基感到奇怪,他回答说:“
胡人先母而后父。”安禄山身体特别肥胖,腹垂过膝,自称腹重为三百斤。他每次走路,由左右抬挽其身才能迈步。他乘驿马入朝,每驿中专筑一台为他换马用,称为“大夫换马台”,不然,驿马往往要累死。驿站还专门为他选用骏马,凡驮得五石土袋的马才能使用。
鞍前特装一小鞍,以承其腹。李隆基见他如此肥胖,问他的肚子里有什么,他诙谐地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有赤心!”逗得李隆基哈哈大笑。尽管他身体肥胖蠢笨,但是在李隆基面前跳起胡旋舞来,居然旋转自如,迅捷如风。
安禄山不停的装疯卖傻,李隆基却以为他诚实可靠,对他夸奖有加。75 2 年二月,安禄山上奏请求担任河东节度使,获得李隆基批准,至此他一人身兼三镇,拥兵 2 8.35万,战马2.
6万匹,已占全国边防镇兵的37%,战马的33%。 755年正月,安禄山遣副将何千年奏表朝廷,请求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杨国忠等上奏,认为安禄山以蕃将代汉将明显是要造反,李隆基虽不相信,但是听从了杨国忠加封安禄山带左仆射平章事衔,追赴朝廷的建议,却将起草制书留而未发,暗中遣中使辅璆琳以送柑子为名,去范阳观察安禄山动静。
不料璆琳受安禄山贿赂,回来后不据实以报,反大谈安禄山竭忠奉国之事,李隆基信以为真,遂烧掉了制书草稿。
安禄山决定反叛后,对朝廷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对朝廷来的使者一般称病不出迎,会见时,也是刀枪林立,戒备森严。 杨国忠屡奏安禄山谋反不成,决定采取更加露骨的做法以激怒安禄山。
他让京兆尹包围其住宅,搜求反状,并逮捕了其门客李超等,送御史台缢杀。禄山闻讯后,心中恐惧。六月,李隆基为安禄山长子安庆宗与荣义郡主完婚,手诏禄山观礼,禄山辞病不至。可是到了七月,安禄山突然上表献马三千匹,每匹有二人护送,并由二十二名蕃将押送。
河南尹达奚珣疑禄山其中必有阴谋,建议推迟至冬天再献,并由官府给马夫。这时,李隆基才开始怀疑安禄山别有用心,正巧辅璆琳受贿事泄露,于是借故把他处死,又派中使冯神威持手诏告谕安禄山冬天献马,并说:为卿新作一汤池,十月于华清宫待卿。
冯神威至范阳宣旨,安禄山坐在床上微微起动身体,也不下拜,听了诏书后淡淡地说:“圣人安稳。”又说:“马不献亦可,十月灼然诣京师。”之后即把他置于馆舍,不再见他。
冯神威受到如此冷遇,回京后向李隆基哭着说:“几乎不能再见了!” 安禄山虽已决计发动武装叛乱,但并没有立即亮出反唐旗号,他行动仍然十分诡秘,只与他的几个心腹密谋过此事,知其内情的也只有孔目官、太仆丞严庄,掌书记、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