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潮剧院团(4)
潮安潮剧团 1965年7月由原正天香和稻香两个潮剧团合并组成。首任指导员陈俊,团长文林,副团长林传耀。1968年11月撤销(县另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72年12月恢复建制。潮安潮剧团有较强的艺术力量,主要编导人员陈玛原、陈鹏、陈英飞、刘管耀、张鸿标、施策、饶宗等,主要演员王良华、黄盛典、陈立山、沈玉华、苏敏华、邱楚霞、许淑婉、陈家汉、丁桃英、陈崇镇、唐龙通等。
主要剧目有移植、创作的现代戏《江姐》、《山乡风云》、《莲花姐妹》、《焦裕禄》、《金菊花》、《双凤岭》、《钱门亲事》、《救救她》、《七日红》、《真假小姐》和除《海港》外的所有“样板戏”;整理、移植的传统戏有《宝莲灯》、《莫愁女》、《二度梅》、《连城女》、《三凤求凰》、《五女拜寿》、《八仙闹海》、《凤冠梦》、《程咬金招亲》、《御园辨亲》、《包公智斩鲁斋郎》等。
1981年,该团被评为广东省和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1984年4月,潮安、潮州两个潮剧团合并组成潮州市潮剧团。
潮州市潮剧团 正天香和稻香两个潮剧团于1965年合并为潮安潮剧团;1978年成立潮安潮剧团分团,1979年10月县、市分开建制,分团划归市,于1980年2月成立潮州市潮剧团,首任团长文林,副指导员苏潮秋,副团长杨汉荣、陈崇镇。
1984年县、市合并后,潮安、潮州两个潮剧团也于1984年合并组成潮州市潮剧团。剧团拥有一批在观众中享有知名度的艺术人才。如60 70年代的王良华、邱楚霞、陈立山、许淑婉、杨荣禧、郑良好、唐龙通、黄小华、陈廷良、陈崇镇、陈丽娟;80年代的刘愈华、郑跃生、郑舜英、李玉兰、杨启杰、陈潮钦、蔡小玲、潘培明、胡少彪等。
编剧刘管耀、李英群、赖扬芬;作曲饶宗、陈玛原、陈鹏,导演张鸿标、俞世明、刘元旦、林柱材,舞美设计洪钟。
优秀创作剧目有根据潮州民间传说创作的《益春》和《两县令断案》;有根据有关记载和传说创作的《韩愈治潮》;有根据现实生活素材创作的现代剧《回唐山》等。优秀传统剧目有《二度梅》、《莫愁女》、《五女拜寿》、《哑女告状》、《金枝玉叶》等二十余个。
《益春》、《两县令断案》分别刊载于《南粤剧作》1988年第二期和1990年第一期,并分别参第三、第四届广东省艺术节。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8日,该团应香港潮安同乡会和澳门潮州同乡会邀请,首次前往港、澳访问演出。
此后又多次赴新加坡、泰国演出。1995年应上海潮汕联谊会邀请,首次赴上海演出。1991年,潮汕地区行政区划变更,剧团归属新的潮州市文化局管辖。历任团长谢昭强、陈鹏、陈潮钦,历任副团长苏潮秋、李英群、林柱材、陈崇镇、郭克贵、唐龙通、陈潮钦、潘培明。1991年该团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联合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997年至2000年是潮州市潮剧团发展的巅峰时期,主要表现是:在总结过去送戏下乡十年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演出质量,使每年演出保持在200场以上,居全区前列;在总结开办学员培训班十年的基础上,调整师资力量,继续办好第五期培训班,保证后继有人;同时先后举办中国戏曲表演学会’97(潮州)潮剧表演艺术研讨会和三期戏曲表演艺术学习班,提高艺术水平;在参加1998年全省演艺比赛获得成果的基础上,一些优秀演员经中央电视台推介,扩大了影响,同时积极筹办“陈鹏潮剧唱腔作品研讨会”和“跨世纪之星展演——郑舜英表演晚会”;完成编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先后送青年导演胡少彪和青年编剧郭克贵赴北京学习,与随陈鹏学习的青年作曲方镇坤形成新一代的编导班子;普及潮曲,培养新的潮剧爱好者,先后出版两辑《陈鹏潮曲选卡拉OK专辑》,举办“伟南杯”、“椰岛杯”、“红狮杯”等全市群众性的潮曲卡拉OK大赛。
2004年10月,由潮州市潮州曲社主办的“邱楚霞从艺45年潮剧唱腔研讨会”在潮州市举行,《邱楚霞潮曲演唱艺术》MTV专辑同时录制发行。
潮州市潮剧团在海内外潮剧观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饶平县潮剧团 前身系潮汕“老赛宝”。1956年9月成立,演员从全县二十多个业余剧团中挑选组成,以民间知名艺人钱柿饼、郑才成、周山珍、袁海等和城乡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周焕庭、李锡盘、吴德等为艺术骨干,团长孙沛。
“文革”开始时剧团停演,1968年11月解散。1973年复建。1980年3月因已重建饶平潮剧二团,故改称饶平潮剧一团,1987年8月一、二团合并,复称饶平潮剧团。作曲王春水、周鹅,主要演员余琳侬、陈燕鸣、麦素芝、林羡、张丽香、陈炳坤、杨焕坤。
主要剧目有《陆文龙归宋》、《借女冲喜》、《深山节妇》、《孙安动本》等古代戏。80年代以来,改编传统戏有《墓中生太子》、《皇姑复国》、《碧玉兰传奇》、《歌女剑刺江西王》、《贤娘杀夫》、《偷龙换凤》、《帝女奇缘》等。
创作剧目有《南国美人》、《周用挂冠》等,《周》剧发表于北京《新剧本》月刊1991年第二期。1991年,潮汕地区行政区划变更,剧团归属潮州市文化局管辖。
曾于1993、1994、1999、2000年应邀赴香港演出。历任主要负责人有郑光锋、李柏源、孙沛、许泽文、陈科庭、陈杰芝、李奋(兼编剧)、余世理(兼设计)、谢伴、吴汉庭、陈技兴、李柏源、余义国、陈燕鸣(兼演员)、陈友德、杨焕坤等。
饶平县潮剧二团 1959年8月成立。洪波、郑忠厚先后任团长。曾排演过《三蜷寒桥》、《孙安动本》、《蔡金莲告状》等整理传统戏和《金凤树开花》、《翁媳之争》等现代戏。1960年9月并入一团。1980年3月重建。主要剧目有《祝枝山嫁女》、《薛刚反朝》、《乱世佳人》、《秦关秋月》等。历任团长李柏源、陈杰芝,历任副团长李奋、余世理、余义国、陈友德。1987年8月与饶平一团合并为饶平潮剧团。
潮州市韩江潮剧团 创建于1987年5月,原名“饶平滨海潮剧团”,1994年经潮州市文化主管部门批准,改称为“潮州市韩江潮剧团”。
剧团自成立以来,始终不懈地狠抓剧目生产,排练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剧目,平均每年演戏190多场。主要演出剧目:《长命国舅》、《太子与乞丐》、《飞龙乱国》、《皇后奇冤》、《彩凤下山》、《伍子胥复国》、《胭脂公主》、《洪凤英挂帅》、《梁宫惊变》、《金花牧羊》、《皇后救驾》、《明宫奇冤》、《奇宝风云》、《绛玉掼》(短戏)等。
一批优秀剧目如《贵妃认亲》、《奇宝风云》、《明宫奇冤》等,被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摄制成影碟发行于海内外。
2004年5月23日,团长陈树坚作为广东省职业剧团惟一代表,被潮州市文化主管部门派往湖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参加由中宣部及国家文化部联合主办的“全国民间职业剧团团长培训会议”,并获得中宣部、国家文化部颁发的团长培训结业证书。
艺术骨干:陈树坚、陈枝专、杨启杰、陈丽娟、麦锦溪、刘炳德、丁利贤、张添发、林春来、施乐华、杨秀云、吴婵华、吴桂芳、张惠卿、刘秋笋、陈小彩、李振生、陈文贵、黄卓燕、刘佳发、许守仁、李穗生、刘克习、黄梓辉、饶益奇、黄双好、陈宏坤、许伟波。
名誉团长:陈华为。艺术顾问:陈华武、王志龙、马镇梧。艺术指导:刘元旦、陈树典、杨启杰、陈丽娟。
现任团长:陈树坚;副团长:陈枝专。
潮州市庵埠潮剧团 成立于1989年7月,为庵埠文化站直接组织的职业演出团体。剧团的领导机构是董事会,管理机构是团委会。董事长杨启献,副董事长林之豪。先后聘请杨文峰、陈鹏、杨应龙等为名誉团长,杨启霖、杨文波、陈宏升、刘宗明、李志浦、陈木锋、杨秀鑫、陈三鹏等为顾问。特邀编导有陈鹏、林树棠、饶宗、方镇坤、俞世明、黄汉武、叶清发、郭克贵、刘元旦、胡少彪、陈三鹏、林鸿禧等。
剧团经常到乡镇演出广场戏,同时积极组织和参加各项活动。1989年国庆节参加“第三届广东省艺术节潮州分会场暨第二届潮州市凤城花会”;1991年12月代表潮州市参加“首届广东省农村戏剧花会”,演出《房夫人吃醋》,获优秀演出奖,演员吴若芬、王永彪获表演奖;1996年承办“为筹集庵埠社会福利基金潮剧义演”(八场);1997年承办“潮安县文化广场潮剧周”演出活动(七场);1999年10月参加第二届(汕头)国际潮剧节,演出《徐策救孤》。
历年上演主要剧目有《三门街》、《元宵案》、《漂泊太子》、《徐策救孤》、《杨文广征东》、《皇粮案》、《贾妃乱国》、《义士宝马》、《渔女恩仇》、《宝剑传奇》等。主要艺术骨干历年有编剧杨启献,作曲杨书深,助理导演吴若芬,司鼓杨启家、王邦豪、许其标、谢木辉、郭清顺,领奏丁有海、钟培生、邱炎鑫、丁逸生。
主要演员吴若芬、吴泽标、陈爱华、陈慕芸、王永彪、陈育钦、潘慧珠、陈映文、陈雪雁、苏秀芳、沈永光、李树廷、吴理家等。首任团长杨启家。1990年12月杨启家退团,由陈沐初继任团长。1998年4月陈沐初退团,由杨启献兼任团长至今。现任副团长吴若芬(1995年1月起任)。
玉春香潮剧团 由原玉春香、老一枝香、新源正三个潮剧团合并组成,是揭阳县第一个专业潮剧团。1952年冬,揭阳县流散艺人分别在曲溪潘龙建起玉春香潮剧团,在横山建起老一枝香潮剧团,在登岗建起新源正潮剧团。这三个剧团的建立,引起县人民政府的重视,遂派员到这三个剧团进行调整工作。
当时曲溪潘龙的玉春香潮剧团艺术力量较强,组织机构较完整,故解散老一枝香和新源正两团,把主要骨干调入玉春香,由县人民政府接收建制,于1953年10月正式成立揭阳玉春香潮剧团。
初成立的玉春香潮剧团实行供给制,1954年下半年开始评分计酬,1956年才开始实行定级工资制。玉春香潮剧团行当齐全,阵容严整,特别是额头(师父)多,为潮剧界所瞩目。艺术骨干先后有艺术室主任郭伟立,编剧罗英旭,导演陈舟、杨元盛,净行林禅荣、马广弟,丑行林俊强、江苏岳、黄两音、孙炳思、黄租容,老生行孙求春、黄长成、陈阿敢,生行陈尾、刘暹葵、吴曰义、黄潮兴、黄文声、陈道金、许艳芳,旦行谢淑卿、许艳娥、萧暹文、林惠音、张楚吟,武脚黄玉才、纪桂松,音乐蔡良胜、池玩松、林广泉等。
成立后的玉春香潮剧团在各地演出,即受到好评。剧目有古代戏《苏武牧羊》、《龙女牧羊》、《开封府》、《八姐游春》、《八姐盗刀》、《打金枝》、《女状元斩夫》、《窦娥冤》、《剪月容》、《史可法》、《沉香扇》、《哪吒闹海》、《斩王子》、《闹斋堂》、《七诰命》等和现代戏《南海女儿》、《海岛姑娘》、《北山赤卫队》等。
1958年9月该团赴广州参加会演,演出现代戏《共同前进》。同年广东潮剧院成立,该团输送艺术人才有陈丹、陈道金、孙求春等。
1959年2月该团改为地方国营榕江潮剧一团,补充部分演员,有林娟、陈舜卿、魏丽华、陈婵娟等。1961年5至8月间,该团赴省演出两个多月,演出剧目有重新整理的传统戏《龙井渡头》、根据地方民间传说创作的古代戏《望夫石》和新创作的现代戏《缚住苍龙》及《双卖武》、《井边会》、《林桂兰寻夫》等一组小戏,获好评。
以后陆续演出的主要剧目有《红花岗》、《朝阳沟》、《榕江水》等。1966年2月,更名为揭阳县潮剧一团。
榕江潮剧团 创建于1957年7月。1956年12月,由渔湖的梅光、建义和锡场的锡西三个业余剧团组成的榕江示范剧团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翌年,以该团部分人员为基础,并在玉春香抽调部分人员,如导演范锦华等予以补充,由县接收建制,成立榕江潮剧团。
榕江潮剧团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古代戏《探阴山》、《田七郎》、《孙玉莲卖身》、《战马超》、《铁弓缘》、《飞龙刺狄青》、《捏死鹦哥》等。现代戏有《社长的女儿》和《焦裕禄》等。1964年5月间赴省参加现代戏会演,演出大型现代潮剧《春风送暖》。
1959年2月,改名为榕江潮剧二团。1964年5月间赴省参加现代戏会演,演出大型现代潮剧《春风送暖》。
1965年揭阳县拆出揭西县,榕江潮剧二团割归揭西县,更名为揭西县潮剧团。
揭阳县潮剧一团 1966年2月,揭阳县人民政府调整玉春香潮剧团和榕江潮剧团,玉春香潮剧团改为揭阳县潮剧一团,属地方国营性质。1968年10月撤销,部分人员组成文工团。1973年8月改称揭阳县潮剧团。1979年7月恢复原名揭阳县潮剧一团。
主要领导先后有陈芳名、林汉钦、陈成发、贝闻喜、张金茂、黄齐育、林旋耀等。艺术骨干有陈和利、罗英旭、郭佛立、陈舟、黄业立、章景明、杨培群、黄城存、汪潮、王光、陈鸿辉、王云昌等,并经常组织业余作者林立、林仲等到团里创作、整理剧目。
主要演出剧目有《秦香莲》、《猫儿换太子》、《猎虎亭》、《粉妆楼》、《慈云走国》、《火烧阿房宫》、《泪湿岳王剑》、《王小三拾儿》、《月容夫人》、《太子巡宫》等。1985年1月,该团受揭阳县人民政府委托,到深圳为揭阳县首届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新春联谊会演出。1985年6月,揭阳县两个专业剧团精简调整,该团合并成为玉春香潮剧团。1988年与揭阳县潮剧团更名为揭阳县潮剧团。
揭阳县潮剧二团 1966年2月由原南澳县潮剧团割归揭阳县易名而成。主要艺人有洪赛利、陆炳告、黄定银、黄业立、陈书橱、黄友德、吴文兰、黄沛林等。演出剧目有《雪岭苍松》、《赵一曼》、《杜鹃山》、《南海长城》、《焦裕禄》等。1968年该团解散,留部分人员并入揭阳县文工团。
1979年7月以揭阳县戏曲艺术培训班的师生为基础,重新组成揭阳县潮剧二团,编剧林白芒、林英聪,主要艺人和演员有郑武标、陈尾、刘暹葵、陈书橱、纪桂松、林若英、吴丽华、许淑娥等。演出剧目有《春草闯堂》、《龙井渡头》、《潇湘秋雨》、《段红玉》、《秦王李世民》、《佘赛花》等。1985年6月,揭阳县两个专业剧团整编,部分人员并入玉春香潮剧团,该团改名为揭阳县青年潮剧团。
揭阳县青年潮剧团 成立于1986年8月,由原揭阳县潮剧一、二团合并成玉春香潮剧团后的剩余人员组建而成。主要艺术骨干有编剧陈鸿辉(兼团长),导演陈尾,作曲丁有义,音乐吴培辉、黄烈盛,演员纪桂松、林桂波、方海渠、许淑娥、黄燕珠、吴培坤等。剧目有《侠骨冰心》、《招才进宝》、《千金女》等。1988年初撤销,小部分人并入揭阳县潮剧团。
揭阳市潮剧团 成立于50年代初,原名玉春香潮剧团。剧团重视剧目创作和积累,经常演出的剧目达三十多台。有《郭子仪拜寿》、《湖阳公主》、《粉妆楼》、《慈云走国》、《状元三娶相国女》、《无艳女进宫》、《四郎探母》、《猫儿换太子》、《忠义双英》、《段红玉》、《秦王李世民》、《乾隆下江南》、《杨令婆挂帅》、《拾儿记》、《太子巡宫》、《佘赛花招亲》等。
1986年,揭阳县两个县办潮剧团即玉春香潮剧团和青年潮剧团合并为揭阳潮剧团。同年12月,刚并团不久的揭阳潮剧团以新创作的大型现代潮剧《千金女》赴广州参加第二届广东省艺术节,获演出三等奖。
1989年,揭阳县潮剧团创作演出新编历史潮剧《丁日昌》,参加第三届广东省艺术节汕头分会场演出后,被选拔上广州参加主会场演出。先后获广东省文化厅嘉奖、广东省地方题材优秀剧本奖、广东省专业戏剧创作优秀剧本奖、广东省庆祝建国40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奖等四项奖。1990年11月,《丁日昌》赴京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演出,获优秀节目奖和优秀演出奖。
主要演员陈郑江、林少青、林娟、许淑娥、林晓芝、黄沛林、陈联忠、林桂波、林柔佳、林玉、方静纯、黄卓芳、杨佩珊、孙柔娟、谢树发、陈仰标、钟罗元、潘清雄等。编剧陈鸿辉,导演陈尾,舞美设计林喜中、林寻稳,音乐罗飞江、杨壮茂、蔡锭炎,作曲郑武标、丁有义。
历任团长黄两海、陈友齐、陈鸿辉、杨培群、林寻稳,历任副团长黄求龙、杨培群、吴贤奇、陈尾、林喜中、林克、林炳希、陈联忠、林柔佳。
1991年,潮汕地区行政区划变更,剧团归属揭阳县文化局管辖。1992年揭阳撤县设市,是为揭阳市潮剧团。
揭阳市潮剧二团 成立于1995年3月。现有演职员60人。成立10年来,编排了不少群众喜见乐闻的剧目,如新编历史剧《千秋家国恨》、新编古代戏《雾锁皇恩》、《风花雪月》等。剧团除了在潮汕地区广大城乡演出外,还到过海陆丰、闽南、香港等地演出,每年平均演出场数近200场。
剧团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有一批剧目被摄制成影碟发行于海内外,如《四子五状元》、《太子张云龙》、《状元认亲》、《女状元斩夫》、《梅兰菊与状元郎》、《义海情仇》等。《汕头日报》、《揭阳日报》和汕头电视台“潮汕风”栏目均曾报道该团适应新形势、探索潮剧的改革和出路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艺术骨干:黄芝香、方畅洲、黄和娟、戴静梅、翁育芬、张创勇、陈振强、罗卓伦、苏文英、庄镇安、林少群、范超楠、洪潮通、赖佩红、林锦山、陈益杰、林伟标。
荣誉顾问:陈章鑫、陈吴顺(泰国);顾问:赵坚城(泰国)、翁宗周(泰国)、许志雄(香港)、吴坤华(新加坡)、林丽贞(新加坡)、欧潮发(新加坡)、莫修灵(新加坡)、杨再兴(新加坡)、吴贤奇;艺术顾问:陈华武。历任团长:吴贤奇、黄芝香;历任副团长:林少青、吴文翔、方畅洲。
梅正潮剧团 成立于1955年5月,前身为普宁大坝乡新玉梨班。李辉容为指导员,副团长陈明策,文化教员林光、陈诗源。主要演出剧目有《雪飞皇子》、《青霜剑》、《打乾隆》、《真假李逵》、《燕青打擂》、《打孟良》、《撞马》、《活捉孙富》、《摇钱树》、《莲花与鳄鱼》、《乌犁塔上红旗飘》、《丰歌异调》、《社长的女儿》、《海防线上》、《八一风暴》等。
1959年,在汕头专区专业剧团评比中,被评为红旗剧团。同年至翌年初,剧团带《乌犁塔上红旗飘》、《丰歌异调》等一批剧目上省演出,受好评。1967年1月后时停时演;1968年2月与一枝香潮剧团、县文宣队合并,组成普宁县潮剧团。
一枝香潮剧团 成立于1957年11月,前身为普宁赵陇(赵厝寮、白沙陇)带半专业性质的梅顺潮剧团。剧团政治指导员方思月,副指导员陈诗辉,副团长张声华、李喜财。主要演出剧目有《白玉扇》、《撞马》、《关王庙》、《莲香戏鞋》、《井边会》、《南海长城》等。1967年1月后时演时停;1968年2月与梅正潮剧团、县文宣队合并,组成普宁县潮剧团。
普宁县潮剧一团 前身是梅正潮剧团和一枝香潮剧团。50年代,梅正潮剧团曾带着古代戏《青霜剑》、《打乾隆》,现代戏《乌犁塔上红旗飘》、《丰歌异调》赴省演出。60年代,由两个剧团组成的普宁演出团,曾参加汕头专区戏曲会演,演出《燕青打擂》、《撞马》、《打孟良》、《活捉孙富》、《摇钱树》等剧目。
1968年,两团合并为普宁县潮剧团。1979年,又分开建成普宁县潮剧一团和普宁县潮剧二团。一团拥有原梅正、一枝香两个专业剧团的大部分艺术骨干和一批青年演员,行当较为齐全。
主要艺术骨干谢良田、苏木荣、黄俊义、方展潮等,主要演员萧岳潮、黄芝香、杨俊立、曹炎坤、周辉南、张楚吟、刘娟莲、陈美云、邓慈、李炳海等。80年代以来,剧团积极挖掘整理传统戏,移植优秀剧目,编演现代戏,先后编演《杨门女将》、《白蛇传》、《孟丽君》、《皇姑失节》、《双状元奇婚记》、《真假珍珠旗》、《花田错》、《绿牡丹》、《双剑情泪》、《妖女乱春宫》、《真假驸马》、《青蛇传》、《杀夫怨》、《金龙女大闹水晶宫》、《观世音解难》、《彩凤情案》、《双美奇缘》等剧目。
其中《孟丽君》、《白蛇传》演出逾千场。创作上演现代潮剧《金龙银凤》等,移植上演荒诞川剧《潘金莲》和汉剧《花灯案》等。1985年《金龙银凤》参加首届广东省艺术节获三等奖,剧本发表于《南粤剧作》1984年第二、三期合刊。
1986年11月,广东省文化厅授予该团“广东省文化系统先进单位”称号。1990年和1991年,连续两年被授予“广东省文化系统先进单位”称号。主要演员黄芝香、萧岳潮、周辉南、王义烈等。历任团长方思月、陈诗辉、黄芝香,历任副团长曾木隆、黄芝香、周辉南、方畅洲。
1991年5月,普宁潮剧一团和二团合并组建成普宁县潮剧团。同年潮汕地区行政区划变更,剧团归属揭阳市文化局管辖。1993年,普宁撤县建市,是为普宁市潮剧团。
普宁县潮剧二团 成立于1979年9月,由原县文艺宣传队扩建而成。历年上演的古代戏有《五梅下山》、《严兰贞》、《封神榜》、《百花公主》、《包公错断狄龙案》、《真假美猴王》、《鱼肠剑》等。曾创作现代潮剧《三门亲事》,连演一百多场,获汕头市文化局表彰。
1987年创作上演新编民间故事潮剧《百里桥》,1987年获广东省地方题材戏剧创作优秀剧本奖,1990年获第三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戏剧奖。整理上演传统潮剧《柴房会》全连,成为剧团最有影响的保留剧目之一。主要演员方炎海、李妙容、许初典等。李辉容、王汉武、陈诗源、林光、方炎海、罗少波、方楚城、许汉生、王义烈等先后任正、副团长。
1991年5月,普宁潮剧二团和一团合并组建成普宁县潮剧团,同年潮汕地区行政区划变更,剧团归属揭阳市文化局管辖。1993年,普宁撤县建市,是为普宁市潮剧团。
普宁市潮剧团 普宁市潮剧团历史较长,前身是梅正潮剧团和一枝香潮剧团。20世纪50年代,梅正潮剧团曾带着古代戏《青霜剑》、《打乾隆》,现代戏《丰歌异凋》、《乌犁塔上红旗飘》赴省演出,备受各界好评。60年代,由两个剧团组成的普宁演出团,曾参加汕头专区戏曲会演。
演出《燕青打擂》、《撞马》、《打孟良》、《活捉孙富》、《摇钱树》等剧目,荣获嘉奖。1968年,两团合并为普宁潮剧团。1979年,分开建成普宁潮剧一团和普宁潮剧二团。
1991年5月,普宁潮剧一团和二团合并组建成普宁县潮剧团,同年潮汕地区行政区划变更,剧团归属揭阳市文化局管辖。1993年,普宁撤县建市,是为普宁市潮剧团,为副局级事业单位,隶属普宁市文化局领导,剧团内设艺术室、创作室、办公室。
剧团向来致力搞好剧目工作,认真整理《白玉扇》、《孟丽君》等一批传统剧目,努力创作古代戏《百里桥》、《蓝太爷断案》和现代戏《金龙银凤》等剧目,并移植改编了《白蛇传》、《洛水仙姬》、《皇女珠胎案》等,这些剧目深受观众好评。
《百里桥》获广东省地方题材优秀剧本奖、第三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戏剧奖,《金龙银凤》参加首届广东省艺术节演出,获奖励。《蓝太爷断案》获揭阳市建国50周年文艺会演剧本创作二等奖、演出一等奖。很多剧目屡演不衰,深受观众好评。同时,还有数十部戏录制成录音带、VCD影碟销售海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剧团阵容鼎盛,行当齐全。1989首次赴泰国演出;1995年赴新加坡演出;2002年组团赴法国巴黎潮州会馆演出;2002年再度赴泰演出;先后多次赴香港演出,均获较高评价。
现任团长方炎海,副团长许汉生、王义烈。
玉正潮剧团 1957年2月以惠来海埕乡业余剧团为基础,成立玉正专业潮剧团。剧团领导人先后有指导员高基良,团长庄扁,副团长林丰才。编剧方克、林德耀、蔡绪长、陈岩,导演戎木溪、刘炳松,音乐领奏林丰才、廖日长等。主要演员陈坤石、陈合顺、陈才有、黄如凤、吴玉华、黄木城、方美卿、陈妙卿、金贞坚、陆乙号等。主要演出剧目有古代戏《螺女传》、《无底洞》、《审诰命》、《双秀才》等。
1958年12月,惠来与普宁合县,玉正潮剧团移归普宁县;1961年3月,两县又分开建制,该团复归惠来县管理;1962年更名为惠来潮剧团。
惠来潮剧团 前身为玉正潮剧团,1962年更名而成。1963年创作上演本地革命历史题材的现代戏《南山八女》(编剧陈岩、丹木、卢煤)。1966年7月剧团停演;1969年9月剧团名存实撤。1970年曾排演《红灯记》、《奇袭白虎团》。1977年恢复建制,相继演出古代戏《杨门女将》、《螺女传》、《二岁夫》等。1979年整理改编传统戏《刘璋下山》,获较好演出效果。
982年成立戏曲演员学习班,培养青年艺术人才,高丹青、方巧贞、元少贞、方文炎等新秀,成为剧团骨干力量。剧团行当齐全,尤以青衣、花旦、净等唱声较为突出。新编历史剧《华陀》(编剧朱宗佳)1983年获广东省专业戏剧创作剧本三等奖;新编历史剧《血缘恨》(编剧朱宗佳)1984年获广东省专业戏剧创作剧本二等奖,发表于《南粤剧作》1985年第二期。
1989年创作古代戏《岳飞夫人》参加第三届广东省艺术节汕头分会场演出。
剧团积累了一批剧目,有《九曲蟠龙珠》、《梨花狱》、《李后救包公》、《赵匡胤称帝》、《汉武太子案》、《珍宝图》、《刘骏登基》等。编剧方克、林德耀、蔡绪长、陈岩、卢煤、钟丹木、连大海、朱宗佳,导演、作曲戎木溪、刘炳松、李彦全、陈钦文、蔡子华、朱若藩、陈耀科、方兆凯,司鼓、领奏林丰才、廖日长、陈炳昌、黄元明、元德好、沈十二、刘伯雄、陈钦文、黄廷豪、庄照涛、黄建民、林再明、沈小勇、方丰生、胡耀东、王妮妮,主要演员陈才有、詹彪、洪逢发、李开珠、陈小异、何艳珍、许玉卿、吴玉华、罗楚光、方楚容、高烈钊、林锡彬、李树孝、方柳波、庄石头、方四弟、郑美娟、吴露环、许汉墩、元少贞、高丹青、方文炎、林伟生、方巧贞、吴金珠、方丽香、方汉葵、黄惠莲、方长江、方奕根、方文泉、方文雄、蔡文珊、陈赛君等。
历任团长詹植三、许慈梅、方兆凯、方柳波、张继长、林再明,历任副团长朱宗佳、陈耀科、方克、张继长、吴玉华、方世治、蔡文珊。
1991年,潮汕地区行政区划变更,剧团归属揭阳市文化局管辖。
揭西县潮剧团 前身为1957年成立的揭阳县榕江潮剧团,1965年新建揭西县将其归为县立剧团。“文革”前演过《智取威虎山》、《山乡风云》等一批现代戏。“文革”期间剧团解散,1973年重建。陆续演出《海霞》、《野鸭洲》、《宝莲灯》、《扼死鹦哥》、《清官斩孝女》、《太子劈陵》等剧目。
积累了一批传统剧目,有《田七郎》、《探阴山》、《烽火戏诸侯》、《女皇武则天》、《女皇美梦》、《唐明皇李隆基》、《杨贵妃》、《真假韩廷美》、《杨文广与桃花公主》、《杨文广与杜月英》、《杨宗英认母》、《包公告状》、《香壶案》、《林桂兰》、《韩贞姬》等三十多个剧目;也移植、创作一批现代戏,如《迎风山》、《枫树湾》、《山村红娘》等。
主要艺术骨干林夫、林希、王宝树、洪锦松、谢安添、许如丰、范锦和、谢米心、林木汉、林爱銮等。主要演员邱小琼、陈琼珠、陈少英、沈御娜、侯再高、钟益区、廖少韩、林广和、杨何南、方舜玲、吴彩卿、李小娟、陈佩妆等。历任团长黄蒙盛、陈盛发、贝闻喜、温华、宋本宫、黄斯宜、蔡子真、林晋洪、林炳希、谢焕然、林培新,历任副团长张逸年、林世成、林爱鸾、王泽晖、林养度、林气捷、杨益斯、黄建文、许木棣、廖少行。
揭阳渔湖潮剧团 前身系揭阳县渔湖公社潮剧团。1979年11月成立,同年11月首次演出优秀历史传统潮剧《赵氏孤儿》。1982年列入汕头地区演出公司排期演出,成为职业演出团体。当年以现代小潮剧《白兔嫂买鳖》代表揭阳县参加广东省文艺会演获奖。
该剧录像多次在广东省各级电视台播映。1999年参加第三届广东省群众戏剧花会、首届广东省潮剧中青年演员大赛,获大赛组织奖。同年代表揭阳市以现代小戏《二对恋人》参加广东省小品小戏艺术会演。
潮剧名导演卢吟词、林鸿飞,名作曲陈美松、李廷波等曾到剧团指导。剧团多年来被揭阳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剧团,参加省、市会演获奖剧目有《骂鸭》、《闹像》、《春玲当家》、《闹鱼》、《牛嫂求医》、《逆子》、《打铺窗》、《南国野妹子》、《夫妻赔情》、《何大志卖文》等。
主要演出剧目有《渔女皇后》、《射雕缘》、《穿金扇》、《狄青》、《宇宙锋》、《赵氏孤儿》、《十五贯》、《陈北科认姐》、《翁万达平南》等。
导演黄洋汉、黄锡宏,作曲黄洋汉,司鼓黄锡宏、王耀波,领奏孙耀明,主要演员袁燕瑜、孙锦才、孙培松、孙爱龙、孙子香、林加周、许开祥、陈少红、林慧玉、孙晓燕、袁晓燕、林晓珊、涂苏英、袁雪英、方少芬、孙柔娟、洪丽卿、郑月娥、王锐光、佘少芳等。历任团长黄仰臣、黄洋汉、黄锡宏,历任副团长袁国惠、王耀波。
揭阳曲溪潮剧团 创建于1972年。曾四次代表汕头地区参加广东省现代戏会演,并曾以广东省业余潮剧代表队身份,赴北京参加会演,获国家文化部嘉奖。该团创作演出的八场现代潮剧《恩怨宋家妇》,1982年参加广东省调演,深受观众欢迎。
从1987年至1991年,连续五年被揭阳县文化部门评为先进剧团。艺术骨干江巧刁、王佩文、涂玉辉、吴文彬等。上演剧目有古代戏《搜书院》、《皇姑嫁何人》、《一门三进士》、《刘婵金挂帅》、《火烧临江楼》、《红珠碧玉》、《宝珠传》、《秦玉枝进宫》,现代戏《恩怨宋家妇》、《风流姑娘》、《月儿几时圆》等。
历任团长黄鹏、吴炎周,历任副团长吴炎周、王佩文。
揭阳炮台潮剧团 成立于1956年,前身是炮台职工业余剧团。70年代开始列入汕头演出公司排期演出,为职业剧团。曾多次带着本团创作的优秀剧目参加县、市、省各级戏剧调演,荣获嘉奖。剧团团长谢赛添1980年参加揭阳小戏代表队上京主演《李队长筹粮》,获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农村艺术会演优秀剧目奖和演出奖。
该团经常演出的剧目有古代戏《李斯登基》、《陈俊英挂帅》、《苏杨梅》、《陈北科》、《背解红罗》、《夫妻状元》、《护国精英》、《莫二娘》、《龙凤呈祥》、《飞龙进宫》。1985年,炮台潮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小潮剧《大吉利市》获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首届农民戏剧作品评选丰收奖。该团参加广东省戏曲调演获奖剧目还有《雪中送炭》、《春暖柳绿》、《相思店》、《小店风云》、《家风》等。
编剧谢惠如、黄毓坚,作曲、导演吴拱良,司鼓吴贤奇、吴瑞跃、丁利贤、谢汉龙、陈从安,领奏蔡速练、江文彬、谢森藩、罗亚夏。主要演员吴甜、洪双城、谢赛添、谢佩英、吴少燕、吴文真、吴巧玉、洪惠标、王烈锦、谢丽娜、蔡映銮、苏惠英、谢陈发、杨炳光、洪淑银、江晓娜、刘昭平、刘炳和、李静红、林雪茹、杨楚珊等。
历任团长吴斗仕、谢赛添、吴拱良、吴贤奇、杨老弟,历任指导员谢俊松、陈裕标、陈豪杰,历任副团长杨瑞荣、洪惠标、王烈锦、谢钦明、杨建平、王兆锋。
揭阳东山潮剧团 原为揭阳县玉浦村业余潮剧团,成立于1950年。1977年开始,多次代表公社、县参加揭阳县、汕头市、广东省业余文艺会演。演出现代小潮剧《贴心人》、《李队长筹粮》、《牵牛撞马》及现代戏《风雨中秋》等十多个剧目。1980年代表广东省赴北京参加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农村艺术会演,演出的小潮剧《李队长筹粮》(编剧陈章泰)获优秀剧目奖和演出奖。
1984年玉浦业余剧团改名东山潮剧团,为职业剧团。演职员分别来自揭阳、普宁、潮阳、饶平、澄海等六个县市。剧团实行招聘制。1950 1985年由黄亚家任团长;1986年由黄锡明接任团长,文化站站长黄大伍兼任指导员。艺术骨干有黄芳、陈永丰、吴李兴等。
揭东县锡场潮剧团 前身为1949年10月锡西村农民自发组建的“锡西业余农民剧社”,1951年更名为“锡西业余农民剧团”,后又改为“锡西潮剧团”,1980年归锡场公社领导,改为“锡场潮剧团”,并由汕头市演出公司排期演出。
50 60年代,剧团基本上是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演出,排演的剧目有现代戏《洪厝埔血案》、《愁龙苦凤》、《刘胡兰》、《江秀卿》、《王秀鸾》、《工农恨》、《棋盘山》、《春风吹到诺敏河》、《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现代小戏《半袋豆种》、《金菊花》、《彩虹》、《贷郎计》等,还排演了一批古代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十五贯》、《斩庞煜》、《选女婿》等。曾参加省、地、县文艺会演,并获奖励。
80年代以来,剧团转为自负盈亏的职业演出团体。演出主要剧目有《樊梨花》、《客店奇缘》、《义凤节凰》、《泥马渡康王》、《义救杨延昭》、《湘妃扇》、《二女争夫》、《双英夺姬》、《张飞审瓜》、《杨宗英认母》等。现代戏《牵猪郎》、小戏《刺仔求亲》、《烈士后代》、《中秋月圆》参加县、市的调演,获剧本创作、演出、演员奖。剧团为县级以上剧团输送了一批人才,如名小生林娟、名老生林柔佳、林刘英、林淑庄等。
主要艺术骨干有林潮荣、林楚彬、吴俊生、江妙生、方聪圳、林彩云、林佩珊、林泽武、沈月贤、陈如卿、陈惜莲、陈丽华等。历任团长林徐高、林瑞良、林映兴、林树烈、林潮荣,现任团长林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