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诗词 九十高龄诗词泰斗叶嘉莹 声情并茂讲解中国古诗词
我是在海外温哥华,有一次看到你们的节目,我觉得你们的节目,其实是实现了我多年以来的一个理想。我在二十年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中国诗歌的兴发感动的特质与吟诵的传统》,要想把中国诗词学好,应该要背诵,背诵还不够,要学会吟唱,才真正能够体会其中的微妙之处。
我在那篇文章里曾经提到,我说当年,那是二十年前,我说很多中国小朋友背的诗不多,而日本,据我所知,他们有一个节目,是所有的中小学的学生都要背的,叫做《百人一首》。
然后他们怎么样提高同学的兴趣,他们是把它变成一个有娱乐和比赛性质的节目。在日本全国,每一个地方的小学,自己先举行这个比赛,然后推出代表,从各省市到中央的国家,然后选出优胜者。
我在那时候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说,如果能够让小朋友有一种游戏和比赛的兴趣,不是枯燥和死板的背诵,也许更能够提高他们的兴趣。而且我也提倡,就是说,不是死记硬背,要学习有诗歌的平仄调子的吟唱。
我看到这个节目非常高兴,我虽然一直提倡,要从年轻的小朋友开始学习诗词。我也曾经在文章里边写过,要用一种游戏和比赛的方式,尝试去提高大家的兴趣,可惜我年纪太大了,没有精力去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看到有这个节目就很高兴。
不过我也想提到一点。我们古代一个叫荀子,他写过一本《劝学篇》,他说如果我们学一个东西,入乎耳,出乎口,耳朵听了,嘴巴可以背出来,口耳之间,从嘴巴到耳朵之间则四寸尔,只有四寸的距离,那这个东西进到你的身体里,仅仅经过四寸的距离,他说,“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对你整个人生有什么作用呢?如果你只知道死记硬背,入乎耳,出乎口,对你的人生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
我们中国有这么悠久的文化历史,有这么多伟大的知名的诗人和词人,我觉得在这一方面,我们比日本那个《百人一首》要丰富得多。我们古人经过大浪淘沙,几千年流传到现在,那些名篇巨作,那些诗人词人里边,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感情,他们的修养,他们的致意,都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瑰宝。所以我们不只是死记硬背,“入乎耳,出乎口”的“耳口之间则四寸”,我们要把它精神,把它的感情,把它的思想,把它的品格,能够跟我们融汇成一个,才是我们学习诗词的一个真正的目的。
诗词是一种美文,它包括了形、音、意好几个分面,所以诗词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中国的语言有一个特色,就是有四声,平、上、去、入。除了中国以外,不管是西方的英语、法语、日文、韩文。他们没有这四声的变化。英文是拼音,我们说“花”一个单字是单音,是单音节的。他们说“flowers”,他们是复杂的音节,那我们这种单音独体是语言的特色。
当我们作诗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平仄和结构,才能够有一种声调。而这个平仄的结构和声调,不是古人生编硬派给我们的,它是自然而然就形成的。所以《诗经》的语言,大概四个字一句,当时没有规定,所以,《诗经》里偶尔也要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八个字的都有。不过大多数是四个字一句的。
为什么,那就因为我们独体单音的语言,我们用最短语言能够表现出节奏的就是四个字一句。一个字没有节奏,两个字也没有节奏,三个字还是很单调,四个字就有一个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还不止说平仄的声音,它有一个停顿的节奏。《诗经》里的第一首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它两个字一个停顿,才有节奏,而这个节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的基本的停顿的节奏。所以,不管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它原则上还是两个字一个节奏,如“国破山河在”,是二二一。“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二二三。它的基本的最重要的停顿,就是它那个基本的停顿的节奏。
(rhythm)这个韵律是两个字一个音节,连我们普通说话都是如此。我们说“桌”,这个太单调了,就说“桌子”。“椅”也太单调了,就说“椅子”。所以,把节奏定成两个字一个停顿,不是任何人强加给我们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特色。后来它们又慢慢地发现,如果几个字都是同一个声音,比如说都是五个字的,假如有这样一句诗:“西溪鸡齐啼”,是说溪水的西面的鸡一起都啼叫了,这也可以,溪水的西边,早晨鸡都叫了。可是你念起来“西溪鸡齐啼”,就跟说绕口令似的。所以我们发现,都是同一个声调的不好听。所以,我们就要有平仄声的变化,这不是别人强加的,这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特色,天生的特质如此要求的。那么都是“西溪鸡齐啼”,一个平声的调子不好听,所以要有仄声来调配。
我们普通话的第一声第二声是阴平声阳平声,这个叫平声的调子。第三声第四声,我们说这是仄声的调子。我们只有四声,我们说阴阳上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是我们普通话的声调。可是我们中华民族古代的那些人,他们的语言之间,有一种入声字。现在我们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了,南方的广东和福建,还保存着这个入声字。我在台湾教过很多年书,我也在香港教过书,他们说福建话或广东话,就有入声字。
为什么我们北方的普通话没有入声字呢?这是因为在我们的中华民族的绵长的历史之中,北方曾经发生过很多次战乱。我们说在五胡乱华的时候,外族的五钟胡人来到中国了。后来有蒙古,后来有满清,他们都不是原来的中华民族的人,所以这些少数民族的人,来到我们国家之内,让他们学那些入声字,比如我姓“叶”,在广东是ye,它有一个PTK的收尾。他们学习起来,就好像普通人学广东话或学闽南话,就很困难,所以他们就说不出这样的话,所以就变成了普通话。普通话的英文叫mandarin。
为什么形成这样的普通话?因为我们古代科举制度,中央集权,不管是天南海北的,哪一省的士子读书人,都要经过秀才、举人、进士。科举考试考中了以后,你到首都来做京官。朝廷上下有广东人,也有广西人,有湖南人,也有湖北人,如果大家说起话来,你不懂我的话,我不懂你的话,鸡同鸭讲,那怎么办公呢。所以,所有在中央政府,在首都做官的人,他们要说一种普通话,就是“mandarin”,就是我们现在的这种普通话。
但是古代各地方都有方言,李白有李白的方言,杜甫有杜甫的方言,李商隐有李商隐的方言,每个人都有他的方言。可是现在,我们没有这个入声字。李白,杜甫,他们是按照入声字的平仄来写的诗。我们现在没有了。
比如我来举一个证例来看,杜甫有一首叫《春夜喜雨》,春天的夜晚下雨了,他很高兴。我们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这个春雨洒下来,万物滋生,耕田种地就可以开始了,这是我们一年非常重要的季节。如果春天不下雨,要干旱,就要闹了旱灾了。杜甫这个诗人之所以伟大的缘故,就是杜甫在我们历史上所有的诗人之中,是对国家对人们最为关心最为爱护的一位诗人。他的有名的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中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是关心老百姓的民间疾苦。而且所有的诗人,不只是杜甫,杜甫是关心的更广大的人群。
一般的诗人,诗人之所以作为诗人,诗人跟普通人之所以不同,就是诗人不是麻木不仁的。诗人是以天地为心的,有一种仁爱之心,对于草木鸟兽都有一种关心,都有一种爱护。辛弃疾是一位有名的词人,写过两句词,说“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你听我念,是一松一竹,竹子的竹是个入声字,你念一松一竹的“竹”字必须念入声,不念入声就不好听。诗人要有宇宙,要有关怀爱物的仁心,这是做诗人的开始。所以,诗是志之所之,草木鸟兽,它们的生长,它们的凋零。“悲落叶于劲秋”,落叶了,强冷的秋风吹来了,诗人就悲哀了。“喜柔条于芳春”,看见那柔嫩的枝条,在芬芳美好的春天成长了,他们就欢喜。所以,诗人是以天地宇宙万物为心,是要关怀所有的一切的生物和生命。
古人写的诗,表现的对于人民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就是杜甫。我们回来讲杜甫的那首诗。就是在春天的夜晚很欢喜,春雨下来了。他说“好雨知时节”,雨有好的雨,有坏的雨。
如果夏天下了大雨带着台风,泛滥成灾,那我们不欢喜这样的雨。好雨是按照应该下的季节,下得恰到好处。所以杜甫说,昨天晚上真是下了一场好雨,它下得恰到好处,应该下雨的时候它降下雨来了,所以说“好雨知时节”。
“节”字是入声。好雨下在什么季节,“当春乃发生”,它是在春天万物需要润泽的时候,就下了雨。“发生”就是下雨,就是阴天下雨了,有这样的雨降下来了。“发”字是入声字。
“随风潜入夜”,那好的雨,润物的雨,不是狂风暴雨,所以它润物,它滋润万物的生命。但是它没有喧哗,没有吵闹,跟一个人一样,帮助人,你做了很多善良美好的事情,不需要宣扬,不需要喧哗,润物的功德也要在那细微无声中去完成。
所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雨随着春风的夜晚降下来了,所以“润物细无声”。他也关怀人民,那么下雨的季节,那些老百姓怎么样呢?他说“野径林俱黑”,“黑”字是入声字,他说在那个荒凉的田野的小路上,“林俱黑”,森林里下起雨来了,那个夜就更黑了。
他关心那些远行的人,在山野之间行路的人,在雨夜更加黑了,所以是“野径林俱黑,江船火独明。”可是江水船上的灯还亮着,灯光下面的鱼、虾、蟹就在那里聚会。所以打鱼的人反而亮着灯光在那里工作,在那里打鱼。所以杜甫的诗关怀整个宇宙人生,各方面人的生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林俱黑,江船火独明。”那不仅只是万物的滋生,它也滋生了春天的美丽的花朵。“晓看红湿处”,明天破晓,你看一看,带着鲜红的颜色,带着湿润的雨点,那是牡丹花开了,春天的花开了。“花重锦官城”,锦官城是四川的成都,所以说成都是“锦城”,因为四川那里据说江水非常美丽,好像织成的锦缎在水里漂洗,那颜色就更加鲜明,所以说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你不但了解了杜甫,他的爱人民爱物,对于老百姓的关怀。而且这首诗的音节,你要注意,就是入声字,你要读对了才好听,不然的话就不好听。
诗有平仄,所以可以吟唱,我现在给大家吟唱杜甫的这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林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我再读一首词,相传是李太白的作品,这个不可考,它的词牌的调子叫《忆秦娥》,相传是李白的。这个词里也有很多入声字,我们不能念“萧声咽(yan)”,是“萧声咽(ye)”,是个入声字。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管是不是李白的词,这是一首非常好的词。你们读词,你们背诗,不是只看外表的字面,你要懂得它里边所隐藏的深厚的情谊。不管是不是李白作的,这首词写在唐朝由盛而衰,李白和杜甫都是经过了唐朝的天宝之乱。天宝之乱是唐朝的一大转折。天宝之乱以前,那是开元盛世,是贞观之治,那是唐朝的盛世。而经过了天宝的战乱,经过了长安的沦陷,唐朝就走下坡路了,这是一件大事。
这首词不管是不是李白作的,这个词人,写这个词的作者,有很深的悲哀。我们先说,“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为什么是秦娥跟秦楼呢?为什么要用“秦”字?有很多原因。当然,陕西的地方,咸阳原来是秦朝都城所在地。战国的时候,秦国就是在这里。而秦娥跟秦楼是有一个出处的。中国的诗词讲究一个出处,每一字都要有一个来历。
为什么称呼美丽的女孩子叫秦娥,为什么美丽的女孩子住的地方叫秦楼?是因为我们汉朝有一首古乐府诗:“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这么一首古诗,太阳从东南角升起来了,照在一个姓秦的人家的楼上,“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所以秦楼上的女子秦娥是非常美丽的女子。而中国的诗词本来就是写相思怨别,所写的都是相思怨别的感情。
这首词看起来是一首寻常的相思怨别的感情,可是托名李白写在可元天宝,写在天宝的安史之乱那个时代,这里就有了深刻的意思。
不管它有没有,它的作品给我这样丰富的联想。他说,你听到那吹箫的声音,像哭泣一样的呜咽,那楼上的女子,每当月明的夜晚,就怀念那远离她所怀念的那个人,“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灞陵是首都长安送别远人到灞桥,那个行人要走的,和他道别的地方。那个人可以是男女之间的感情,一个我所爱的一个男子。但是他也可能是我所怀念的那个逃难到西蜀的唐玄宗,是那个即位在西北的唐肃宗。我现在留在沦陷的长安,每年当杨柳绿的时候,我就想到我们的朝廷,我们的皇帝,当年玄宗盛世,也曾经被老百姓所拥戴爱护过“年年柳色”。
可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不在这里了,“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
乐游原是长安郊外的一个高原,可以张望得很远,很多人都写过乐游原的诗。杜牧之写过一首诗,说:“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李商隐写过一首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登乐游原。乐游原上到了凄清冷落的秋天的季节了,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
从长安出发,在咸阳古道远行的那个人,一直没有回来,“咸阳古道音尘绝”。玄宗到了四川了,唐宗即位到灵武,我们的朝廷,我们的君主没有消息了,“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心断望绝。
再重复一次,“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凄清冷落的秋天,在夕阳斜下的残照之下,一阵秋风吹过。秋风吹到什么地方呢?残照照到什么地方,是“汉家陵阙”,是我们大唐汉民族的,我们的陵墓,我们的宫阙。从最后的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以看出,这个不是普通的男女相思怨别的词,在里边有一个时代的,那个国家危乱的悲哀和感慨在里边。所以,读诗词而不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只会背就算了。你要知道它的声调,把它的声音的美感读出来。你要知道那首诗,它们写作的时代,写作的背景,把它的内容,深刻的情谊读出来。
我今天只是给大家提供这小小的意见,你们都办得很好,能够鼓励轻年人背诵这么多诗词,就可以更进一步,不只是外表的背诵,更能够理解诗词之中的深意,知道我们千年来的那些个伟大的诗人,给我们留下来多少宝贵的思想、感情,多少悠久的文化。
我今年90多岁了,整整90岁已经过了半年。我教书70多年了,我从二十岁教书到现在,教过幼稚园的小朋友,也有六七十岁的老先生听过我的课,我真的是喜爱国家的诗词。我之所以90多少岁还站在讲台上愿意给大家讲,就因为我觉得在我们的诗词里边,蕴藏着这么丰富美好的文化。我既然知道了,我不讲出来,上对不起前代的那些诗人词人,下对不起未来的年轻人。所以我还愿意尽我的力量。但是我的能力有限,而且年岁不饶人,我总是尽人力而听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