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韩衍隽 2011年安徽理科“编外”韩衍隽 已保送清华大学
高考成绩:705分(语文120、数学148分,英语141分、理综286分、竞赛获加分10分)
6月24日下午14时30分,17岁的韩衍隽从潜山县赶到安庆一中时,记者感到颇为意外的是,这个高考安徽理科第一名手提一个手提袋,没有一个人陪同。韩衍隽的班主任金久对自己的得意门生进行评价时,一句话用了3个"三"字:"在安庆一中13班49名学生中,韩衍隽的年龄排行倒数第三,由于天生爱研究,三年来,其学习成绩基本稳定为全班前三位。"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金老师其实还忘了说一个和韩衍隽有关的"三"字。2008年中考时,潜山籍的韩衍隽考了该县第三名。随后,韩衍隽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安庆一中理科实验班录取。
对于理科班来说,一个学生在班上能"出尽风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金久老师说,韩衍隽做到了,"大多数的时候,他的成绩都比第二名要高几十分。"由于成绩很稳定,高二开始,韩衍隽就将主要精力放在奥林匹克竞赛上。因成绩优异,高考前,韩衍隽就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班。
但为了证实自己的实力,韩衍隽还是决定参加今年的高考。昨日中午获悉高考成绩后,金老师说,对于韩衍隽来说,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父母很少管他学习
1991年,韩衍隽的父亲韩竹青从西南科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潜山县燃料公司。1998年企业破产后,韩竹青先是单独找事干了一段时间,2002年应聘到一企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昨日中午,得知儿子韩衍隽的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后,韩竹青还在四川广安的兰渝铁路工地上忙碌。
韩竹青说,儿子两岁上幼儿园,五岁开始读小学,或许是遗传了自己偏爱研究的天赋,儿子很小的时候便喜欢独立思考。
8岁之前,父母对韩衍隽的管理主要是引导他的学习兴趣。上中学后,他学习比较自觉,父母便很少管了,"高中三年,我只到安庆一中去过三次,我们爷俩交流,主要是在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打电话。"
韩衍隽的母亲熊根林在潜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班。谈起儿子,熊根林说,自从儿子考入安庆一中后,一学期回家不过两三次,"因为儿子对学习很自信,成绩也很不错,我们很少操心,主要是关心他的生活。"
大学定位"做研究"
与记者谈到获得高考理科第一名的心情时,韩衍隽说,一开始很激动,但很快心情便恢复平静,"保送到清华后,之所以还要参加考试,主要想证实一下自己的实力,高考成绩下来后,与预计的基本不相上下。"
韩衍隽说,高二、高三的时候,他每学期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花在竞赛题目与这方面的学习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韩衍隽说,这是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他在读大学后,定位便是"做研究"。
金久老师在谈起韩衍隽平时的"研究"时,举了一个例子:高考前,韩衍隽做理综试卷时,将每一份试卷都附页,在上面写好每一题的解题过程,然后分步进行自评。
暑假想去打临时工
"我在学习时,从不死记硬背的。"韩衍隽说,平时总将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心,让自己在学习上感觉不到一点压力。
"数、理、化等功课在学习过程中,是有一些枯燥的地方。"韩衍隽说,这时候调节自己最重要,"拉小提琴、看杂志或小说,能使自己放松下来。"
高考过后,韩衍隽为了锻炼身体与毅力,坚持跑步,"过几天想找一份临时工作干干,并不是为了挣钱,而为了加强社会实践能力。"记者蒋六乔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