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恩美母亲 论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母亲形象
【摘要】:谭恩美(Amy Tan)是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主题鲜明,风格独特,广为读者和批评界关注。谭恩美以个人生活体悟为基础,在《喜福会》、《接骨师之女》、《灶神之妻》、《灵感女孩》等长篇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母亲形象。
她们的个人命运各有不同,但又面临着相似的困境,经历了相似的精神嬗变。通过塑造母亲形象,谭恩美展开对母女关系的探索和对中西文化的思考。母亲成为其小说中的情感中心。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综合分析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母亲形象。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介绍谭恩美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谭恩美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梳理谭恩美长篇小说的母亲形象轮廓,分析母亲过去及现在面临的多重困境。
不幸的成长经历、封建婚姻及战争流亡给母亲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伤痛,这些记忆已内化在母亲的生命中,成为母亲的永久伤痛。移民之后母亲未能顺利融入美国社会中,她们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歧视和排挤,如浮萍般生活在异国他乡。
她们与在美国出生成长的女儿之间冲突不断,母女关系一直处于僵化状态。这些都成为困扰母亲的生存困境。第二章以第一章中分析的母亲形象及其困境为基础,探讨母亲在多重困境中的实际角色和精神嬗变过程。
在男权社会中母亲被剥夺了话语权,充当沉默者角色,自我意识几乎处于沉睡状态。在多重苦难和压迫之下,母亲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她们鼓起勇气反抗男权社会,打破沉默,发出声音,逃离苦难,走出困境。
在美国社会中,母亲自身固有的中国性及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的排斥使她们难以融入美国社会,成为美国社会的边缘化他者。母亲们通过追忆过去确定自己的身份,并积极融入美国文化之中。在僵化的母女关系中,母亲一直迷茫困惑,她们试图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教导女儿,帮助她们远离生活中的磨难,却无法得到女儿的理解与认同。
母亲通过主动讲述自己的过去来让女儿理解自己,共同寻找生存之道,母女关系也从冲突走向和解。第三章解读谭恩美作品中母亲形象的文化内涵。
母亲出生成长于中国,长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国性在她们身上根深蒂固。母亲的过去和现实中都有很多中国文化的印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母亲是女儿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确定自己民族身份的唯一对象,她们用自己的记忆搭建起了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在异国他乡传承中国文化,帮助自己及女儿在历史与现实中寻找自己的民族记忆,确定自己的民族身份,共同摆脱生存困境。
结语部分对本文的观点及论述进行概括,总结谭恩美塑造母亲形象所传递的重要意义,强调本文观点。
【关键词】:谭恩美 母亲形象 精神嬗变 文化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中文摘要5-7Abstract7-9绪论9-15第一章 母亲群像及多重困境15-29第一节 母亲群像15-20一、 《喜福会》中的母亲16-18二、 《灶神之妻》中的母亲18-19三、 《接骨师之女》中的母亲19-20四、 《灵感女孩》中的母亲20第二节 记忆中的苦难伤痛20-24第三节 浮萍式的异国生活24-26第四节 僵化的母女关系26-29第二章 母亲的精神嬗变29-41第一节 从沉默到表达29-33一、 男权社会中的沉默者29-31二、 觉醒与反抗31-33第二节 从冲突到融合33-36一、 美国社会的边缘化他者33-35二、 追寻与融合35-36第三节 从僵化到和解36-41一、 母女关系中的困惑者37-38二、 讲述与和解38-41第三章 母亲形象的文化内涵41-46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41-44第二节 历史与现实的桥梁44-46结语46-48参考文献48-51致谢51-5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