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大将:病随一生 仍享高寿
1900年,徐海东出生在湖北省黄陂县。全家人以烧制陶器过活。 1925年,徐海东回到老家黄陂县,开展农民运动,徐海东生死不怕,勇往直前,成了著名的红军将领。1932年,徐海东被任命为红军第9军27师师长,不久,升任红25军军长。在徐海东的领导下,红25军转战鄂豫皖等地,取得了重大胜利。1935年9月,徐海东率红25军与陕北刘志丹领导的部队会合,成立了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
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然而,由于病痛的折磨,这位叱咤风云的虎将不得不在抗战的后期就开始在病床上渡过,直至走完自己最后的岁月。面对敌人,将军心中只有蔑视;面对病魔,将军也从未有过丝毫的畏惧。凭借超人的胆略,将军后来还是得以以较高的寿数而终。
这年11月,红军主力在徐海东领导的红军15军团配合下,终于胜利到达吴起镇。由此,经过长征的红军主力疲惫之师,终于找到了一块可靠的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渡过了低潮,走向了新的胜利。
正因为如此,***说,徐海东为革命立了大功。
1936年,徐海东率部东征,1937年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参加平型关战役,取得惊人战绩。1939年徐海东出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在敌后开展游击战。1941年因病离开战场回延安休养,从此徐海东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涯。
长期动荡不安的战争生活,使徐海东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但这位硬汉咬紧牙关挺了过来。1932年,徐海东率27师与敌在英山地区激战。他所在部队与敌人搏杀了整整两天两夜,将敌人打散。战斗中,徐海东一直在第一线指挥,疲劳不堪。部队准备开会,全身瘫软的徐海东再也坚持不住,一头倒在地上昏睡过去,大家怎么叫也叫不醒。
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一睡睡了两天一夜。醒来时,徐海东只觉得胸口发闷,接着大口吐出鲜血。警卫人员吃惊地喊了起来,可徐海东却像没事一样。徐海东从来也没有将自己的身体放在心上。从小放牛、烧窑,身体棒棒的,会有什么病?徐海东并没有重视自己的病情,率部又继续征战。
1936年徐海东在一次战斗中再次吐血,病情加重。1937年他忍着病痛参加了平型关战役,不久,病情愈发严重,不得不回延安休养。由于当时延安的生活条件极度困难,徐海东的生活条件并没得到太大的改善。养病的效果也不明显。随着战争的进展,徐海东的心早已飞到了烽火连天的前线。
1939年,全国战局日趋紧张,八路军、新四军不仅要同日寇进行殊死战斗,还要不断反击***日益嚣张的反共气焰,前方干部非常缺乏。听到这个消息,在延安养病学习的徐海东再也坐不住了,多次要求到前线去。
8月1日,徐海东出席延安人民举行的追悼平江惨案死难烈士的集会。会后,他径直来到刚刚作完演讲的***身旁,开门见山地说:“***,让我回前线去吧。”
***关切地问:“身体好了吗?”“好多了。我这个人一听打仗就有精神,再一上阵冲锋就什么都好了!”徐海东微笑着回答。
“噢?打仗也可以治病,这是你徐老虎的发明?”***笑了笑说:“好吧,看来我又得放虎出山了。你就准备一下,中央决定你同少奇同志一起到华中去。”
徐海东听罢,紧紧地同***握握手,然后就三步并作两步地回到自己住处,向妻子报告这个好消息,同时要求她也准备到华中去。
妻子周东屏不无忧虑地说:“你的身体还没好利索,到前方能坚持吗?”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缘由的。徐海东在十几年征战中,先后九次负伤,一次子弹从左眼底下穿过,从后颈飞出,差一点要了他的命。尤其那积劳成疾的肺病,常常使他咳嗽不休,多次咯血。
徐海东望着关心体贴自己的妻子,温和地说:“不用担心。我这个人的脾气你是知道的,离开战场和战士,倒会想出病来,一上了前线就什么病都没有了。”
在华中徐海东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没日没夜地忙碌,过度的劳累使他的身体有些难以支持,咳嗽和哮喘让他整夜不能安睡,脸色蜡黄,非常虚弱。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工作,并率部粉碎了日军对皖东的第一次扫荡,用胜利迎来了抗战的第四个年头。
1940年1月28日,徐海东在一所党校的教室里,作这次反扫荡的总结报告。讲着讲着,他感到心里很不好受,有一股东西向上翻,便用力咽了几口唾液,压了下去,仍然用洪亮的声音说:“周家岗伏击战只是头一次战斗,我们要在党中央毛***领导下,继续胜利地打下去!要一分不停地向东打,向东……”突然,一口血从徐海东喉咙里喷了出来,接着便大口大口地吐血,他再也支持不住,一头昏倒在桌旁。
医生诊断:劳累过度,肺病复发,十分危险,必须抓紧治疗和休息。***和张云逸听说后,马上来看望徐海东,叮嘱他一定要服从医生安排。还根据部队当时住无定所、天天行军的情况出发,关照要做一副大一点的担架,让徐海东躺在担架上休养和治疗。
开始,徐海东还不以为然,认为会像过去一样,好好睡上一觉,躺上几天,就又可以冲锋打仗了。但几天过后,他觉得这次不同往常,躺倒后想起也起不来,而且动不动就吐血,有时一天要吐半盆多。
医生担心了,警卫员担心了,连从来认为“命大”的徐海东这时也暗暗吃惊,自言自语地说:“难道这次要去见马克思了?”妻子周东屏当面还强装笑颜地安慰他,可背后却不知流过多少泪,甚至悄悄地准备了寿衣。
在战场上无所畏惧的徐海东,在病床上也是斗志不减。尽管肺病的痛楚时时折磨他,但他仍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徐海东带着酒坑的那张脸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对身旁的医护人员说:“前方的将士更需要你们,不要老围着我转,我命大,阎王爷他不要我。”
尽管当时的条件很艰苦,新四军领导还是批给他一些肉蛋、奶制品,为此徐海东大为不安,几次推辞。“皖南事变”发生后,他更是寝食不安,他悲痛地说:“我们的部队遭了难,我怎么能躺在这里。” 周东屏则安慰他:只要他能安心养病,早日康复,少给组织添麻烦,就算是对部队的支持了。
新上任的新四军军长***特意来看望徐海东,徐海东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陈军长,人家都叫我徐老虎,你看我都成了病猫了,嗨!”
***哈哈一笑,“虎老雄风在,有你趴在这里,敌人听了也胆寒。”
这时的新四军已发展壮大,越战越勇,听着前方传来的捷报,徐海东激动万分,高兴得手舞足蹈。
病魔仍在徐海东的身上肆虐,病情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然而,死神在坚强的徐海东面前慢慢退却了。一天、两天、一个月、半年、一年……徐海东那颗顽强的心脏一直有力地跳动着。从此,担架成了他的腿脚,生命也整天悬在空中,病魔长期地折磨着这位能征善战的将军。但徐海东决不向病魔屈服,他只要头脑清醒,就仍然在担架上坚持指挥行军打仗。
徐海东病重的消息传到了延安。***知道后心中非常不安,亲自起草了一封二百多字的电报,电文最后八个字是:“静心养病,天塌不管。”徐海东用颤抖的双手接过这封电报,顿时泪流满面,感慨万分。他想起在延安养病时,***就几次去看望他,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特批了五十块钱,给他增加饮食营养。
这次,远在数千里之外,党中央和毛***还是这样惦记着他,关心着他,怎能不让他感动万分。徐海东哽咽着对妻子说:“有党中央毛***的领导,天,决不会塌下来!我一定要坚持活下去,只要呼吸不停,就要为党工作!我还要争取看到抗战胜利,看到新中国的建立呢!”
***的这封电报,像给徐海东的生命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此后,几次报病危,他都几次挺了过来,转危为安,并带领一支小队,多次冲破敌人对他们的搜捕和围剿,还打了不少的胜仗。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时,徐海东已经在担架上、病床上渡过整整五个春秋。他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高兴地大呼大叫:“啊!我这个老病号,终于熬垮了小日本!看来,我还能熬到革命的胜利呢!”不久,“老病号熬垮了小日本”这句话,很快在革命队伍中流传开来。
抗战胜利后,***发动内战,全国烽烟四起。中共中央向东北派干部的同时,将徐海东同志转移到大连养病。根据苏联和***政府的条约规定,大连被苏联租借为军事基地,***军队不得进入。当1946年初***军队大举进攻时,我军相当一批干部撤退到大连,就地隐蔽起来。
徐海东就是这一时期被送往大连的。当时,他被送进了苏联红军高级干部疗养的别墅里休养,条件终于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这里,苏联医生确诊他的大部分肺叶已丧失功能,他们无法想象这位中共军队的指挥员靠着什么精神,多年来坚持战斗的。
1947年5月1日,即将出任东北野战军参谋长的刘亚楼在大连完婚后,在大连***韩光的陪同下来到别墅看望徐海东。
徐海东听到东北野战军的发展壮大深感欣慰,同时又为自己不能参加战斗而感到内疚。刘亚楼留学苏联多年,他便用熟练的俄语向苏联医生寻问徐海东的病情,得知苏联医生对徐海东的病情抱悲观态度,有些担心。徐海东是我军优秀指挥员,无论如何也要保住他的生命,这对革命也是个贡献。
于是,他离开徐海东的住处后,四处奔走,八方求医,终于找到了一位医术高超的德国医生。由于刘亚楼急着去东野双城前线指挥所赴任,给徐海东看病的事便委托给韩光。
德国医生对徐海东的身体进行了详细的检查,他认为虽然病情严重,但只要细心调理,还是可以康复的。他留下了药方,开了一堆西药便离开了。周东屏闻讯感到有了希望,便托韩光同志搞到那批西药。徐海东严厉批评了她:“战争这么残酷,前线干部战士正在流血牺牲,我躺在这里享福,还想吃好药,坚决不行,决不能给组织上添麻烦。”
然而,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这位对革命有功的战将的。东北野战军司令员***、***非常关心他的病情。***在去苏联治病的途中,还特意来到大连看望徐海东,并带来了当时极难搞到的进口药品,令徐海东感动不已。
1955年,徐海东在病床上渡过了第15个春秋。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徐海东被评为大将军衔。正式授衔前,正在大连养病的徐海东深感不安,他觉得自己1940年病倒在皖东战场上直到现在,几乎都是在担架上和病床上渡过的,没能继续为党工作,大将军衔于己实在受之有愧。
正巧这时***总理来大连,专门看望徐海东。徐海东一见到***就说:“总理,我长期养病,为党工作太少,大将军衔,受之有愧啊!”***紧紧握住他的手,动情地说:“海东同志,授你大将,是根据你对革命的贡献决定的,不高也不低,恰当!”
就这样徐海东名列十大将之中,在共和国的将军中,徐海东也是为数不多未参加解放战争的将军。
徐海东大将以顽强的生命力与病魔抗争,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期间,一批身体比他好的我军将帅先后去世:陈赓大将1961年去世;***元帅1963年去世;刘亚楼上将1965年去世;许光达大将1969年去世;***元帅1969年去世。
看到这些出生入死的战友先后去世,徐海东心情格外沉重,“该死的不死,不该死的都死了。” 周东屏闻听生气地说:“这是什么话,都是革命同志,什么叫该死的和不该死的。你是党的财富,你有功于人民,你能很好地生活着,对革命就是贡献。”
徐海东平静地说:“别给我戴高帽了,这话不该你说。”
周东屏动情地说:“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总理代表中央说的。” 徐海东流泪了,他感到自己未能为党为人民做更多的工作,他是躺着看着全国的解放的,看着国家蓬勃发展的,总有一种愧疚感。
然而,有失必有得,徐海东由于一直处于休养状态,不能参政,也就远离了各种政治旋涡,也远离了那令人色变的“***”运动。 躺在病床上的徐海东看着报纸、电视,怎么也不理解这场史无前例的“***”,眼见一大批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先后被打倒,他的心开始起伏不平。尤其听到有人攻击刘志丹时,他更是怒不可遏。
晚年,徐海东的心绪起伏很大,他常常思考中国的未来。他不希望老一辈打下的红色江山就这样乱下去。同时,他对生命也有了新的思考: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但只要有顽强的意志和精神就可使生命焕发青春,生生不息。 1970年,徐海东那颗顽强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
徐海东大将长年与病为伴,却能以较高的寿数而终,说明危重病患者只要心胸开阔,调养得当,即使病不离身,也是可以得享高寿的;更证明了积极乐观的精神因素是长寿的根本因素的观点是正确的。徐海东大将与病魔抗争的故事,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