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皮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棕榈皮的功效与作用_棕榈皮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棕榈皮吗?棕榈皮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棕榈皮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棕榈皮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拉丁名】rachycarpus wagneria-nus Becc.
【异名】拼榈木皮(《本草拾遗》),棕毛(《普济方》),棕皮(《本草求原》)。
【处方名】:棕榈炭、棕榈灰、棕灰、棕皮炭、棕炭、棕骨炭、棕板炭、陈棕炭、棕榈棕榈炭又名棕榈灰、棕皮炭、棕炭。为棕皮煅成炭入药者。棕骨炭又名棕板炭。为棕骨煅成炭入药者。陈棕炭为陈棕皮煅成炭入药者。本品多煅成炭入药,以增强止血作用。所以处方中写棕榈也指棕榈炭。
【商品名】:陈棕皮:又名陈棕。为棕榈皮陈久者。习以为佳。棕骨:又名棕板。为叶柄削去外面纤维晒干者。以片大、质厚、棕红色、陈久者为佳。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鞘纤维。
【采集】全年可采,一般多于9~10月间采收其剥下的纤维状鞘片,除去残皮,晒干。
【药材】棕榈皮的陈久者,名陈棕皮。商品中有用叶柄部分或废棕绳。将叶柄削去外面纤维,晒干,名为棕骨;废棕绳多取自破旧的棕床,名为陈棕。
收涩止血。治吐血,衄血,便血,血淋,尿血,下痢,血崩,带下,金疮,疥癣。
1、《本革拾遗》:烧作灰,主破血止血。
2、《海药本草》:主金疮疥癣,生肌止血,并宜烧灰使用。
3、《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吐血,破症,治崩中、带下、肠风、赤白痢。入药烧灰用,不可绝过。
4、《本草衍义》:烧为黑灰,止妇人血露及吐血,仍佐之他药。
内服:煎汤,3~5钱;研末,1~2钱。外用:研末撒。
《本草经疏》:暴得吐血,瘀滞方动;暴得崩中,恶霉未竭;湿热下痢初发;肠风带下方炽,悉不宜遽用。即用亦无效。
1、治鼻血不止:棕榈灰,随左右吹之。(《简易方论》)
2、治久鼻衄不止:棕榈、刺蓟、桦皮,龙骨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鸡峰普济方》棕榈散)
3、治妇人崩中,下血数升,气欲绝:棕桐三两(烧灰),紫参一两,麝香一钱(细研),伏龙肝二两(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入麝香研令匀,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二钱。(《圣惠方》棕榈散)
4、治血崩:棕榈皮(烧存性,细研如粉)一钱,牡蛎(火煅,研如粉)五分。入麝香少许,拌令匀,空心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5、治血崩不止:棕榈皮烧存性,为束,空心淡酒服三钱。(《妇人良方》)
6、治妇人经血不止:棕榈皮(烧灰),柏叶(焙)各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酒调下二钱,(《圣济总录,棕榈皮散)
7、治赤白带下,崩漏,胎气久冷,脐腹疼痛:棕毛(烧存性)、蒲黄(炒)各等分。每服三钱。好酒调下,空心食前,日进二服。(《普济方》棕毛散)
8、妊娠胎动,下血不止,脐腹疼痛:棕榈皮(烧灰),原蚕沙(炒)各一两,阿胶(炙燥)三分。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圣济总录》棕灰散)
9、治肠风泻血:棕榈灰二两,熟艾(捣罗成者)一两。上二昧用熟鸡子两个,同研得所;别炮附子去皮脐,为末,每服用水一盏,附子末一钱,煎敷沸放温,调前药二钱匕,空心食前服。(《圣济总录》棕艾散)
10、治水谷痢下:棕榈皮,烧研,水服方寸匕。
棕榈(《本草拾遗》),又名:棕(《山海经》),栟榈(杨孚《异物志》),棕衣树、百页草、定海针。常绿乔木,高达15米。杆圆柱形,不分枝。叶簇生于杆顶,圆扇形,革质,长约70厘米,有皱摺,开展时掌状,深裂至叶片的中部以上,裂片具主脉,先端2尖裂,两面均光滑无毛;叶柄长可达1米以上,质坚硬,上面子坦,下面凸起呈棱形,或有时两面凸起,两侧边缘具刺,柄基部有抱茎的叶鞘,分裂为棕褐色纤维状毛(即棕衣),叶鞘脱落后,在杆上留下呈环状痕迹的节。肉穗状花序短,自叶丛中抽出,下部有多数大形鞘状苞;花小,多数,淡黄色,单性,雌雄异株;花被6片,卵形,排列成2轮,外轮小于内轮,镊合状;雄蕊6,花药背着生,花丝极短;子房上位,雌蕊3,基部合生,1室,胚珠1。核果球形或近肾形,直径7~9毫米,具短柄,常有宿存的花被片。种子1,扁球形或肾形,暗灰色或淡黑色。花期4~5月。果期11~12月。栽培于村边、溪边、田边、丘陵地或山地。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甘肃等地。本植物的根(棕树根)、心材(棕树心)、叶(棕榈叶)、花(棕榈花)、果实(棕榈子)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