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文一汽 自主研发河畔的芦苇 记一汽技术中心李素文

2017-1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芦苇,看似柔弱,它被称为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芦苇,又被夸赞坚韧,它在急风骤雨后总能挺立起笔直的脊梁;芦苇,时而温婉,在<诗经>中它是在水一方

芦苇,看似柔弱,它被称为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芦苇,又被夸赞坚韧,它在急风骤雨后总能挺立起笔直的脊梁;芦苇,时而温婉,在《诗经》中它是在水一方的伊人;芦苇,时而雄壮,因千万根立在一起时的蓬勃气象。这种植物的根茎总是深深地扎在湖滩的沃土,就像我今天要讲述的,成长于一汽研发沃土的李素文一样。

李素文,像芦苇一样,看上去是一个有些瘦弱的女生。用她同事的话说就是,“她走在去做试验的路上,背上是装着仪器的一个大盒子,从后面看完全看不到她的人,前面好像是一个大盒子在移动”。因为她的瘦小,入职面试时,领导不由自主地嘀咕 “这么瘦小,能行么?”

芦苇的习性取决于它生长的自然环境。李素文的职业轨迹,也与永争第一的一汽梦紧密相关。2000年前后,一汽自主汽车的电控系统还是一片“殖民地”,尤其最重要的发动机电控系统技术都掌握在国际大公司的手里,以致于产品采购时只能是被动接受国外公司的“一口价”,根本没有谈判的资格。为保证技术封锁,当时一汽要买到一台用于技术研发的斯堪尼亚卡车都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最后辗转绕道香港才得以成功。

这种对中国赤裸裸的歧视激怒了很多一汽的研发人员,包括李素文。为打破国际垄断,形成一汽独有的竞争力,技术中心启动以攻克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斩首”行动,与其他7、8名同事一起,后来李素文成为了这个行动的第一批突击队员。

中心对她寄予厚望。本科读机械专业的李素文,研究生读的是机械电子专业的一汽定向培养生,入学前,时任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同时也是她后来的博士生导师李骏严肃地对她说:“虽然你是女生,但你必须要翻越三座大山——从机械到电子、从机械到发动机、从学校到企业”。带有些许不信任的重担一下落到她的肩上,说的她的眼泪都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从这一刻起,她了解了未来她将走过的这一条艰苦的道路。

芦苇是坚韧的代名词,多大的压力她都不怕。随着前期技术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技术中心下定决心要将技术转化为成熟的产品,首先要应用到解放的柴油发动机上。很快,最艰难的关口到了眼前。诞生成熟的产品,核心在于控制代码编写。

团队将功能分块,喷油策略、进气控制……由最外围最基础的部分向最核心最困难的部分进发,尤如抽丝拨茧、层层深入,一个个的套娃相继揭开。在最后的一个部分——柴油喷射正时控制上,大家犯了难。这是最硬的一块骨头,工程师在3个月的绞尽脑汁后,几乎毫无进展,悲观的情绪在团队里悄然滋长,整个项目面临着夭折的危险。

临危受命,李素文作为项目主师,在承担协调工作的同时接下了这块烫手山芋。几十万行的代码,尤如天书一般,她一看就是5个月;涉及到的参数,她用图表画出其中的关系,用过的纸张堆成了高高的小山;有可能的方案,她一遍遍试验,就像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经历的万千上万次的失败。

终于,她成功地解开了这个最后的谜题,成功的喜悦是对她多年来坚持的最好的褒奖。

代码攻克后,技术中心研制出了一汽自己的电脑,大柴生产线上的柴油机将批量搭载自主电脑。上万台发动机,上万台解放卡车,上万名用户,自主电脑的第一次亮相不容有失。最棘手的问题出现在了最“要命”的关口,大批量的投产准备时,在生产线上发现了之前从没遇到过的问题。投产结节不能耽误,否则停滞的生产线将造成上百万的损失,问题必须在3天内得到解决。“这可怎么办呢”,负责解决问题的李素文犯了愁。

首先,她要做的是在技术中心重现在大连发生的错误。上下班的时间界限早已不存在,反复的电话沟通使她的手机都开始烫手,好在错误得以重现。接下来要在上万行的代码中找到错误所在位置,这相当于大海捞针。这时,李素文想到了一个可行的办法——“二分法”,即把错误的代码分成两半分别接上绝对正确的代码,这样就能确定是哪一半有错,然后循环往复,直至把错误定位到一个具体的范围。

几十次的代码刷写后,错误定位到了一个可接受的范围,这时已是后半夜了。接下来,继续奋战,一行一行代码、一个一个参数,势必找出“罪魁祸首”。最终,找到了问题原因,开发出了软件补丁,投产按时正常进行。

与有些美丽娇贵的花朵不同,芦苇不排斥大家都不喜欢的泥污。产品诞生前,需要在车型上进行成千上万次的试验。受当时项目团队人数所限,李素文经常需要独自去做试验,编译器、断线盒、示波器、笔记本电脑、其它工具,这些都挂在她瘦小的身躯上显得是那么沉重,以致于现场的师傅都开玩笑地说:“你们部是不是没有男的?”高大的卡车她一次次的上下,小腿的肌肉都发酸发硬了;大冬天里,有时她不得不一上午都蹲在车外面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手都冻得没有了知觉。

这些事情说起来,李素文都觉得没有什么。

李素文所做的电控开发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没有经验、没有流程,完全只能向前摸索,她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就拿最基本的代码文档来说,如果工程师不在写完代码后及时编写这一文档,那么后来人又只能像他们一样直接读代码,重新来一遍读“天书”的痛苦过程。

这一积累工作是如此重要,与现在不同,在当时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大家认为写完代码份内的工作已经完成,而且也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做这个工作。确实,默默地打牢基础有时确实不是讨人喜欢的工作,但她已下定决心。

为使大家思想一致,李素文组织每周六的专题会议,开展了长达半年的激烈争论;流程要在实践中修正,别人不愿意让自己的项目成为“小白鼠”,她便贡献出自己的项目。目前,技术中心汽车电子部已建立了与国际看齐的成熟流程标准,每一个人说起来都感谢李素文当时所做的工作。

芦苇总是成群连片,抱成团茂盛地成长。从最初的技术攻关,到后来的沟通协调,李素文逐渐有了自己带领的团队。像总是记着事业的责任一样,团队的责任她也时刻不忘。“搭一个平台,让他们收获知识,感受到成就感,我就是为他们服务的。将心比心,大家也会更加凝聚起来”,李素文这样表达她对带团队的看法。

与之前所说的一样,李素文在团队中也丝毫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攻克柴油机攻制时,她把她几个月来的心血向大家和盘托出,没有一点点藏着掖着的想法。按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别人都会了,你自己也没损失什么,而且大家交流起来,你可能会得到更多”。

突破国际垄断,为一汽直接降低成本1000多万元,间接创收3亿;一汽集团公司岗位新星、长春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耀眼的成绩与荣耀光环下,像最常见的芦苇一样,李素文仍保持着她平凡的本色。

“我认为我是幸运的,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领导也为我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只不过我比较要强,不能让事情在我这里出问题,不能给领导丢脸”,“作为一名党员,我只是把自己的能力贡献给了企业,企业好了国家自然富强”,“高远的目标,更多的时间偶尔看一眼,方向没有错就行,关键是走好脚下的路”。

76年出生的李素文感慨着,“我工作的前十年从事的是发动机电控事业,现在转到新能源领域,我感觉我就是一直干这件事干到退休了”。“我不是一个想做将军的人,我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范围内的工作做好”,李素文的话最后落到了这一句上。

窗外夕阳已染红了云彩,顺着李素文望向远处的目光,我仿佛看到湖滩上成片的芦苇翻起的碧浪,以及展现出的蓬勃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