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四大名旦,殊不知还有一旦徐碧云 毕谷云谈师父徐碧云
我拜在徐碧云老师门下是有个偶然的机会。1949年,我才十九岁,在上海演出《得意缘》,徐老师看戏去了。那台戏挺整齐的,我那个时候小,绑个跷好像挺新鲜的,徐先生看了说这个孩子像我年轻时候。
他旁边坐的是章佩秋老师,他就说那您就收他做徒弟吧。徐老师说行啊,哪天让他上家来吧。就这么演完戏,徐老师上后台看我,看完我就和我经常来往,后来是在新新酒楼拜的师。
徐碧云先生是梨园世家.他爷爷徐承翰就是内廷供奉,非常红的小生,昆乱不挡。他父亲徐宝芳也是小生,徐先生从小就学了戏。
他加入的是斌庆社科班,先是学武生的,因为他个子比较小,长得也比较秀气,萧长华老师提出学旦角更好,这么他就改学武旦了。他不但武功好,嗓子好,做派也好,演什么戏都是非常轻松的。
徐老师会的戏太多了,不仅唱武旦戏《泗州城》、《摇钱树》,花旦、青衣戏他都唱,像《南天门》、《走雪山》、《刺汤》、《御碑亭》、《六月雪》等,所以他戏路非常的广。他演的小生也都非常好,他在《群英会》的舞剑,演《八大锤》、《陆文龙》、《白门楼》当时都非常驰名。
徐碧云先生在斌庆社结束科班学习后,自己出来就挑班唱戏了,因为他跟梅先生是亲戚,大哥徐兰沅又是梅兰芳先生老师的琴师,所以他当班的时候基本都是梅剧团的人。他和梅家结下了亲戚的关系,梅老师的妹妹就是徐老师的夫人。
当时像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这些北京的名旦都要来上海。徐碧云老师也不例外,在挑班后经常来到上海。徐碧云到了晚年受到了尚小云先生的邀请,到了西安的陕西艺校,尚小云先生的正校长,徐先生的副校长,后来在西安逝世。
徐碧云先生有独创的一些新编剧目。这些戏在独创之前,传统戏也是一样有,因为每人学演的基本都是这些戏,但如果都是千篇一律的唱法,那观众看了一个就不用看别的了。当时情况就是需要竟争,今天唱完这出戏,明天还唱这出戏,但我跟你的不一样,观众就还要看。
由于这样还不够,更要编争取观众的新戏。那时的编剧跟现在不一样,就是完全根据演员特点编剧本的。徐老师是武旦,所以在给他新编的戏里面,充分发挥武旦的节奏、唱腔、表演,能够表现他特点的技巧。
举个例子,因为徐老师翻得好,这就想到了排演《绿珠坠楼》,他最后坠楼下来一翻,展示技术特长和高难。他的新戏编排了很多,速度也快。比如新编了一出《蓝桥会》,是前世玉堂春的故事,也是为了吸引观众。
人家说《玉堂春》看得过瘾,还有前世玉堂春,所以都想看。徐先生没有文化,都是别人给他说,他就硬记,他的剧本都是文言的,白话很少的,他却能记住那么多,我佩服得不得了。可以说徐碧云的记忆力是惊人的。
他的武戏也跟别人不一样,总比别人多那么一点。比如双鞭出手,人家都是出手完了接一个鞭转,他就是两个鞭一块出手,用不着接就马上能转。还有扔刀花,武日刀往上扔出手,一般是平的扔上去,徐先生的扔出去,就好像《金钱豹》的叉一样,转的速度特别的快,所以观众特别喜欢,就觉得什么都新鲜。
可以说这么多新戏也就是标志着一个流派的产生。徐碧云先生嗓子特别好,是早年间男旦的唱法。他的唱腔基本是徐兰沅大爷给说,唱腔基础完全是梅老师的,但是他又结合自己原来学的老的唱法,类似像尚先生的唱法,突出刚的那方面,强化刚柔并济的,就是介于梅尚之间,所以听起来也挺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