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肉小花旦“唯大数据论” 片面且疏忽价值
关晓彤依靠不懈努力从童星成长为新晋小花旦。
为什么现在小鲜肉、小花旦满屏飞?为什么一到暑假电视上全是玄幻仙侠剧,影院里都是青春片?为什么投资人张口闭口谈的都是IP?其实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大数据的支撑。
从粗放型的“唯收视率论”、“唯票房论”,到如今的“唯大数据论”,娱乐业究竟是走上了科学化的正路,还是一叶障目的歧途?
十年前张艺谋让当时的“人气王”周杰伦跨界出演《满城尽带黄金甲》,让人不免感叹偶像效应的法力无边,连老谋子都为之折腰。当翻开张艺谋今年的新片《长城》的演员表时,鹿晗、彭于晏、林更新、黄轩、郑恺、陈学冬、王俊凯……这一连串的名字都指向一个新词——流量担当。导演、制片方、投资人选择流量担当出镜,是当下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了,站在这些偶像背后的是愿意拿出金钱和精力为他们买单的庞大粉丝群,有了这些“流量担当”,可观的票房和飘红的收视率似乎就触手可及了。如今,娱乐圈里已出现了粉丝“干政”的情况,他们主动为偶像争取影视资源、番位排名,就连罢免经纪人都能够实现,正是有了粉丝点击量的支持,偶像正在成为影视大环境的权力中心。
现在打开电视机,里面播着《诛仙青云志》《幻城》《九州·天空城》,都是仙啊、侠啊、魔啊;走进电影院,上映的是《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微微一笑很倾城》《泡沫之夏》,都是懵懂啊、甜蜜啊、悔恨啊。创作了《盗墓笔记》的IP大户南派三叔,左手一个电视剧《老九门》,右手一个电影《盗墓笔记》,荧屏银幕同时开花。网络言情小说女王顾漫的《微微一笑很倾城》,电影版和电视剧版前后脚上演。为什么现在影视剧制片方的审美都如此出奇地一致?其实出现这种雷同,主要是大数据这根指挥棒在号令众师。
大数据到底是啥?其实说它大可以大到无边无际,从收视率、票房、点击量这样的硬数据,到微博转发评论量、微信话题阅读量、百度搜索指数、豆瓣评分、新闻评论、论坛跟帖等等的软指标,无时无刻不在媒体世界、网络平台上产生的内容都可以汇聚为大数据的“清明上河图”。说它小也可以小到用一句话概括,说到底大数据就是明星或者影视作品的人气指数。
在唯大数据马首是瞻之前,也曾经出现过“唯收视率论”、“唯票房论”。相比于收视率、票房这些单一粗放的数据,大数据确实是一个更科学精细的评价体系,它甚至可以将一部影视剧观众的性别比例精确到百分比,好似从一个望闻问切的中医转行成为一个用X光片看透肌理的西医。
然而其片面性也不可忽视。现在大数据主要从网络中撷取信息,“80后”、“90后”、“00后”是网络世界中的主导者,甚至担当了意见领袖,一些小鲜肉的粉丝更是异常活跃。拥有近1800万微博粉丝的张艺兴时常会被点赞过百万,而粉丝4700万的罗志祥一般每条微博被点赞只有十几万,难道两人的人气相差了十倍?没有开通微博的周杰伦,又如何用大数据来衡量?今年上半年收视名列前茅的几部剧中,《天天有喜》《搭错车》《继父回家》并没有起用小鲜肉,也不是热门IP,这些作品是不被大数据看好的,但不经常上网的中老年观众却顶起了过硬的收视率。
“片酬过亿”之前只听闻过发生在好莱坞明星身上,现在出道没个三五年的小鲜肉身价都几乎蹿到了九位数,这都是因大数据在背后撑腰。都用小鲜肉,小鲜肉的片酬上天了;都买IP,不仅版权费疯狂飙升,甚至到了无IP可买自造IP的程度。疯狂的大数据甚至颠覆了之前由导演和制片人根据角色挑选合适演员的影视制作常规模式,变成了由大数据圈定。不需要演员有很好的演技,也不需要什么体验生活,甚至寒窗苦读都被忽略了,只要具有流量属性,你就是偶像,就是SuperStar,可以硬套角色,更能量身定制。
经济学中有一现象叫“谷贱伤农”,在娱乐圈同样存在着这种现象,罪魁祸首就是过度跟风。虽然跟风是影视行业一直没有痊愈的病症,但自从有了大数据这个号称科学的神器后,就更加病入膏肓了。《古剑奇谭》火了,《花千骨》爆了,时隔一年就满屏都是仙侠玄幻剧,很快就把观众腻住了。一部《盗墓笔记》,被拍成了五毛钱特效的网剧,以基情为卖点的电影,连前传都被翻拍成电视剧圈钱,而且全部起用当红小鲜肉。为什么?资本的属性是逐利,在大数据面前,资本看中的是其背后的消费潜力,能让资本投入迅速变现。对于生产文化产品,而不仅仅是商品的娱乐圈而言,没有了社会责任和价值担当,工作和创造作品的意义在哪里?
如今,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是,只讲市场不讲导向的大数据往往忽视了意识形态的东西,这样的作品注定会失去撼动人心的正能量。《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北平无战事》这样的题材及其演员阵容,如果单纯用大数据来衡量恐怕连立项都困难,但是观众对这两部剧的热烈反响证明,这样的作品才是影视文化创作者努力的方向。
以小鲜肉为例,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流量担当引领大数据,说明其前期还是有作为的。但成为炙手可热的小鲜肉后,忙于挣钱的他们基本没有时间学习和提高演技。李易峰依旧在享受《古剑奇谭》带来的红利,杨洋在《左耳》中刷新了人们对他大宝玉的认识后,一直缺乏拿手的优质作品,虽然粉丝依旧忠心耿耿,但没有新粉丝入账,只是在原来的圈子里打转,不知这碗颜值的饭还能吃几年。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数据只是对过去的统计,只是当下进行的判断和实时处理,不一定成为真正的未来趋势,何况“收视率造假”“点击率刷屏”早已是“皇帝的新衣”,将实存的或者伪造的流量当作唯一的评判标准,此种恶果,已经在2016年的影视剧上有所体现。今年暑期档上映的两部吴亦凡主演的影片票房不佳,鲜肉花旦云集的《诛仙青云志》反响平平,盲目追求大数据,吞苦果的不是某个鲜肉花旦,而是整个行业。
如今,用当红小鲜肉正在变成一件高风险的事。粉丝可以原谅他们不是一个好演员,但是不能接受他们是一个道德有瑕疵的人。在吴亦凡的“约炮门”、李易峰的“车祸门”、杨洋和宋茜的绯闻发生后,有不少粉丝宣布脱粉,甚至瞬间粉转黑,对他们的形象造成了很大打击。不要以为粉丝会一味将你捧在手心里,他们的要求也很高,偶像不仅要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零绯闻,还要成为爱粉丝、懂礼貌的五好青年,以便证明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偶像们可以问心无愧于粉丝的力挺与期待。
另一方面,新的人气偶像也在不断产生,而且颜值演技兼备。当大众以为杨紫只能永远停留在“小雪”那个时候,张一山再也超越不了“刘星”时,他们一个通过《欢乐颂》,一个凭借《余罪》,彻底摆脱了《家有儿女》中的童星形象。4岁就出道的关晓彤今年也因为《好先生》的热播和学霸成绩成为新晋小花旦。
对投资和制片方而言,与其耗费巨资去追逐那些小鲜肉和大IP,不如通过优质作品自创流量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