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李莹 李莹:沈阳两级政府补贴40% 全力打造手机产业基地

2018-02-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莹:沈阳两级政府补贴40% 全力打造手机产业基地金融海啸以后,国内的手机.笔记本等消费电子产品制造生产基地开始有计划地向内陆地区转移.对于

李莹:沈阳两级政府补贴40% 全力打造手机产业基地

金融海啸以后,国内的手机、笔记本等消费电子产品制造生产基地开始有计划地向内陆地区转移。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外迁劳动密集型企业,着力发展自主品牌和技术的产业,这叫“腾笼换鸟”;而对于亟需快速迎头赶上的欠发达省份来说,一面承接来自沿海地区的制造产业,一面发展自主创新的科技产业,缩短由量变到质变的时间,是为“跨越式发展”。

沈阳沈北新区道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莹女士日前接受记者专访,一起分享有着“共和国长子”、“老工业基地”等印记的沈阳,在转变发展方式、选择手机作为重点发展方向道路上的点点滴滴。

记者:对于落户本地的科技企业沈北新区有哪些主要优惠政策?李莹:为了提升辽宁省产业创新水平,我们在去年推动了向国外并购的动作。

在辽宁注册的企业如果到国外并购科技型企业,省政府补贴20%,市政府也补贴20%,剩下的60%还可以从中国银行得到贷款。这个优惠政策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已经执行两年了,而且部分企业在去年已经把补贴资金拿到手。

去年获得补贴的企业是13家,今年更多,大约有60多家左右。一般来讲,只要是本土企业去并购海外研发团队,基本上都能享受到这个政策。连续两年执行,我们的标准都不变,重点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并购,特别是科技型、研发型团队的中小额并购项目,总价值在1000、2000万美元以下的,我们特别欢迎。

打个比方,如果海外并购时的资金为1个亿,那么两级政府补贴40%,就是4000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有遇到并购额为1000万的,也有并购额为1个亿的,额度不受限制。

记者:目前在广东省,特别是深圳市都提出“腾笼换鸟”,第一步就是要把劳动密集型的代工制造企业迁出去,你们当前的目标是把这部分代工企业接过来吗?李莹:不完全是这样。

我们的目标是要发展一个完整的手机产业链。现在整个手机产业链的一大部分都是在深圳,像中兴、华为都属于深圳扶持很多年的大企业了,这个不可能搬走。但是一些创业初期的小企业,刚刚有一个小品牌,在深圳感到生存压力比较大,这样的企业我们就会竭力引到沈阳。

发展手机产业,并不是说一定得引进中兴、华为这样已经成熟的大企业,培育期的企业我们也要去做。包括品牌、方案设计、软件研发、代工,以及最后的销售和物流,都是我们现在招商的对象,代理商和渠道商也不能少。

我们在去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所有在辽宁对外出口的企业,每出口一美元我们给补0.19元。有一家公司出口到俄罗斯,就获得了我们的优惠补贴,去年全年出口额将近8000多万美金,非常好。

记者:沈阳的区位优势在于面向东北亚、俄罗斯这些地方。但是我们注意到临近的天津已经有了三星、摩托罗拉等国际品牌手机制造厂;日韩的手机产业更是非常厉害,已经反过来辐射东三省乃至全国,沈阳手机产业的优势在哪里?李莹:刚才提到日韩这个我特别有感觉。

曾经有几家韩国的大公司找到我们,由于他们在软件研发设计这部分的本地人力成本特别高,希望把中间整个设计部分拿到我们园区来做。

这是一种全球资源整合,虽然品牌还在韩国,但是在手机方案设计部分,他需要把一部分研发团队放在我们这边来。目前中国大陆可供选择的有上海、深圳、北京、天津、沈阳等城市,相较之下,沈阳的人力成本最低,本地每年有一大批大专院校毕业生可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此外,沈阳每年都有中韩国际贸易周,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多年。在沈阳,韩国人口有几十万,我们有专门的韩国街,连理发店、小卖店都是韩国人。从沈阳到韩国坐飞机只要一个半小时,交通很方便。

我们没有想到的是,那两个韩国的世界500强公司主动找上了我们,我想他们已经很清楚我们的这些优势。另外一个就是东软,它有一个3000多人的手机软件设计团队,在嵌入式软件方面特别有优势,好几个世界500强的手机设计方案就是东软协助实现的。

实际上,软件设计的难度不是很高,一般大学毕业生都有软件基础,只需要有一个带头人领头就可以去做。我们在这块的成本要比韩国低很多,甚至比起上海、深圳等地也还要低50%,很多深圳和上海企业到沈阳,第一考虑的就是这个因素。

人力成本不仅仅指高端人力成本,还有低端的。沈阳是制造业基地,我们有很多职业教育学院,大中专职校学生非常多。现在在我们开发区,已经有好几家手机企业都通过这些学校招聘来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现在我们辽宁省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准备加大整个手机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沈阳不能跟天津去比,我们沈北新区2006年成立,天津的滨海新区已经发展了十几年,整个基础就不一样。

记者:目前在沈阳手机产业基地已经落户的手机设计、生产和配套企业大概有多少家?李莹:目前,我们的手机基地已引进中兴通讯、新邮通讯、晨讯科技、德信科技、科诺手机、敏像科技、深超越、爱国者等重点手机企业,园区建设了符合手机企业的标准化厂房和研发楼宇,并已拥有国家级手机检测中心,已成为辽宁省通信产业基地。

简单介绍一下,爱国者是在我们那里做MP6、MP7,MP6属于音频播放器,MP7是视频播放器,跟手机是一体工序。

德信科技是做手机代工,研发、生产和销售都放在我们东北的完整代工,他们的厂房已经装修完,上周设备刚刚到,这周调试完,月底就可以投产了。还有敏像科技,是做模组的;深圳超越,是做模具的,给手机做外壳。

目前已经投产的品牌企业一共是有16家。记者:你们的最终目标是多少家手机企业能够落户沈阳?李莹:至少也要达到200~300家才行。今年的压力已经比往年好一些。

我们第一家落户产业基地的手机企业是德信,大概在2007年1月份左右,那个时候开展工作特别困难。当时我们一家手机企业都没有,整个辽宁唯一的一家就是大显,是在大连,而且大连本地也没有生产厂。德信是第一家落户沈阳的手机生产企业,在2007年10月份第一部手机下线。

第二个有代表性的是新邮通讯,这个企业把整个终端中国总部放在沈阳,终端、核心网在沈阳。在我们的优惠政策中有一条是最吸引企业,也是我们认为最有用的,就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这在其他几个省市都是不可能的。

我们省长曾经亲笔批示,“同等产品,本地企业优先。”整个辽宁省包括铁通在内的四大运营商,同等产品必须采购本地企业,这是我们最大优势。发展手机产业,并不是说把企业招来了,然后就不管了。

只有企业真正发展起来,产业发展才能成功。这种做法的风险也很大,因此就要同时对企业进行资质考核。我现在的主要精力放在品牌和设计两大部分,在品牌选定方面我要费很长时间,必须选择处于上升期的品牌加入园区。

记者:你觉得什么样的企业比较适合到沈阳手机产业基地发展?李莹: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在今明两年正好有一个跨越性平台需要跳过去的企业,这都是我们重点针对的。比如说有的手机企业目前电信排行榜排名是20、30名,今年有可能上一步台阶跨进前10名;或者原来的手机产量是10万部,今年有可能增加到200、300万部,这样的企业品牌认可度在前期已经得到了部分认同,如果政府再及时帮他一把,就会如虎添翼。

这样不论对企业也好,还是对于我们园区管理方也好,都是双赢的结果。我们现在正在跟深圳的部分企业沟通,并不是完全鼓励深圳企业全都搬走,但是可以把产品总部,或者品牌总部放在我们那里,在特定领域内做特定产品,这种模式我们非常鼓励和欢迎。

记者:TD—SCDMA联盟作为2010首届中国(沈阳)国际手机博览会的主办单位,与沈阳新区手机产业基地是否存在某些合作项目?李莹:TD联盟我在三年半就接触了,他们几次会我都参加过。

具体接触的过程,首先是有一家德信科技落到我们园区,那个时候就和TD联盟有一个合作的基础。然后是新邮通讯这个企业,本身就是TD当中发展出来的一个企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都在全程跟踪和帮忙,包括手机牌照的申办,也是我们当地政府协助申办下来的。

最主要的一点,TD是我们中国的3G通信标准,与中国政府主导方向相一致,虽然这个发展过程可能会比较慢,但是将来肯定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中国政府的力量非常强大,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出发,我们也愿意为自己的民族产业做一些事情。在整个招商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直都将TD产业作为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