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金波 34岁天涯论坛副主编金波英年早逝 是否因为“经常熬夜”?

2017-1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昨晚,年仅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乘坐地铁时突发疾病去世,引来网络上一片惋惜和哀悼声.在身边人谈及金波时候,有一句话被广泛传播--"同事称

昨晚,年仅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乘坐地铁时突发疾病去世,引来网络上一片惋惜和哀悼声。在身边人谈及金波时候,有一句话被广泛传播——“同事称他平时工作很拼,经常熬夜”。

熬夜可以说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因此,经常熬夜的人突然去世,往往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那么金波的英年早逝到底是不是因为经常熬夜呢?从目前来看还很难这样说。毕竟某种生活方式与具体的疾病和死因之间,很难简单地一一对应。

虽然不能简单直接地认为,经常熬夜导致了金波的突然去世,但包括经常熬夜在内的不良生活方式,却很可能是金波所患疾病的重要诱因。从媒体报道看,金波生前患有糖尿病,去世的直接原因被怀疑是脑溢血。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典型的现代病,都是现代社会人类健康面临的重要威胁。这两种疾病都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慢性病已经取代传染病,成为现代社会人类健康面临的主要威胁。与传染病不同的是,慢性病成因复杂,难以治愈,给病患造成长期、巨大的痛苦,极大损害劳动者的工作能力,降低社会竞争力。长期的医疗费用支出,也往往成为家庭、社会沉重的财务负担。慢性病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点已经人尽皆知,但是为何无法缓解其来势汹汹的势头呢?

因为慢性病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罹患慢性病的重要诱因。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不能完全自主,而是往往受制于现实处境。置身于激烈的职场竞争和社会竞争中、约定俗成的社交规则中,以及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并不能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些生活方式即使明知道十分有害,但也无法避免,只能被动接受。

就拿熬夜来说。很多人都明白经常熬夜的害处,然而还是不得不熬夜。2011年,年仅33岁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因乳腺癌去世,生前写下了病中日记《此生未完成》,疾呼“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然而,有多少人能听进她的忠告,并且认真践行呢?那些像于娟一样的大学青年教师,在教学压力、科研压力、论文压力、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之下,有多少人能够杜绝挑灯夜战、安然早眠?

媒体也是高压行业,网络媒体、新媒体更是高压中的高压。像金波这样的媒体人,每天都要争分夺秒跟新闻赛跑、跟舆情赛跑,他们哪怕想天天早睡,恐怕也很难做到。金波英年早逝让人惋惜,但他经常熬夜的前车之鉴,恐怕没有多少媒体人能够吸取教训。那些日夜奔跑的媒体人,没准昨晚就为了抢发金波去世的新闻,在那里熬夜赶稿呢。

压力当然不独在高校和媒体。大多数行业的职场,都充满激烈竞争和高压。在高速运转的职场流水线上,谁的脚步慢下来,谁就很容易被边缘化甚至出局。很多熬夜加班、拼命工作的人,未必都如于娟所写,就是为了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多的票子和更高的位子。有时候人们只是被工作裹挟其中,难以独善其身。他们的选择并不多——要么拼命奔跑踩上节点,要么被职场抛弃黯然出局。

除了加班熬夜之外,现有的饮食文化、烟酒文化、社交文化、好静少动的生活习惯,都包含着大量不利健康的因素。这些因素涉及人们日常的工作、饮食、运动、睡眠、精神状态等等诸多方面,是构成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因为现实中种种因素的制约,人们很难通过自律,或者独善其身来摆脱不良生活方式。除了个别意志特别坚定、生活特立独行者,很少有人可以避免工作决定的熬夜,饮食文化决定的过度摄入,社交决定的烟酒消费等。

当于娟、金波这样英年早逝的人越来越多,当慢性病发病率连年走高,生活方式就不再是个人私事,而成为社会应该高度重视的公共问题。慢性病对病患者本人的身体健康、劳动能力、生活幸福感的损害,是社会竞争力不可承受之重;慢性病带来的医疗费用,也是家庭、社会和国家财政的难以承受之重。

多年来的医改实践表明,尽管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医疗资源仍然难以满足需求。如果片面注重扩大供给,而不注重减少需求,这样的医疗改革难免捉襟见肘。就目前而言,减少需求的有效措施,就是开展广泛的生活方式干预,帮助人们远离不良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慢性病等疾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