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语之终极驱魔》影评:《哭声》嫁接《寄生兽》的成功
由企鹅影视出品,破浪影视联合出品制作的《夜不语之终极驱魔》已于1月30日在腾讯视频独家上线。《夜不语》系列小说自发布之日起,就凭借着悬疑和科幻的特点,在文学界引起了业界和书迷的关注。改编“夜不语”系列小说?这是个难题。因为小说原著虽然主打悬疑,但故事来源于城市传说或是乡间野闻,以超自然的恐怖事件居多。
已有的案例中,《盗墓笔记》和《鬼吹灯》就很典型,以《盗墓笔记》为例,改编后口碑较好的《寻龙诀》,把奇幻景观的出现处理为人们的意志被彼岸花扰乱而出现幻觉,而《九层妖塔》则略去“盗墓”元素,主打探险、打怪情节;《盗墓笔记》网剧被诟病特效太差,电影版则更像一个真人密室脱逃。
从以上经验来说,把悬疑恐怖氛围的《夜不语》影视化,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世界观的建立;二是如何在相对较小成本的网络大电影语境中做好技术,也就是尽量做得不那么“便宜”;三是基于前者的,就是如何让观众相信,并沉浸。
说到第一点世界观的建立,《夜不语之终极驱魔》的成片大概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它走的竟是科幻的路子。
它不是港式怪奇片,当然,现在还有很多网大在炒这盘剩饭,比如找一些过去僵尸片的标杆性人物,用一些近似的片名,淘一点情怀出来,不是不可以,但真正有趣的创作,不多;它也不是贩卖感官的院线恐怖片,一些音效的刺激、几位美艳的女演员或是一段奇情糊弄人的。
为了建立科幻的底色,《夜不语之终极驱魔》与日本影片《寄生兽》有个非常类似的设定,但形式上还是非常不同,天降陨石,神秘生物钻入人类的大脑,主治医生意外死亡,这使得整部影片的基底是科学的,又留了一丝暧昧地带给观众对超自然的想象,同时也让创作者有机会加入一些中国民间确实存在的传统文化场景,科幻加传统文化的碰撞,这也是影片的重头戏。
明确的科幻加上对传统文化的致敬,让《夜不语之终极驱魔》是一部成色不错的网络大电影。而且,尽管只是系列电影的首作,《夜不语之终极驱魔》的“夜不语宇宙”已经成形:都市神秘事件为引,气质沉静的鲜肉教授为线,科幻真相作结。
作为引子,都市神秘事件的视听语言很明显地借鉴了邪典片的暴力血腥美学,影片采用了阴暗的色调,在处理传统文化的场景时,利用了饱和度的强烈对比、多变的镜头推进手法,带给人极强的感官冲击力。如果说《哭声》的中邪与驱邪还太具仪式感,《夜不语之终极驱魔》则因医院、街道等都市场景而异常真实,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正是在熟悉的语境中,这些看似灵异却深藏科幻内核的神秘事件才更令人毛骨悚然。
穿插整个故事的夜不语,是影片的灵魂人物。他本在大学任教,却因校友苏青的侄女“中邪”一事而卷入不寻常的事件当中。普通人涉足神秘事件,是所有超级英雄电影的开始。这部影片里,夜不语也有一种特殊的技能,但它并非像《寄居兽》里的泉新一,因为寄生生物而变异。
像许多性格乖张的超级英雄一样,夜不语也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莎士比亚曾借麦克白夫人之口说出“记忆是大脑的把门人”,而夜不语却敢说“我们的大脑实际上空无一物,所有的情感都不存在。”但这位“初代夜不语”的扮演者苏柏,有清秀的书生气,观众缘应该不错。
而从第二点技术上来说,因为有了前述的时间观建立,实际上《夜不语之终极驱魔》需要用到的特效并不多。蓝色寄生生物和外星陨石等虚拟物体的制作并没有太多偏差,其他特效化妆,我也没有注意到,说明还是不会让人出戏的。
其实好莱坞早期的科幻大片的技术并不发达,两部现代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2001太空漫游》和《银翼杀手》并不靠技术名垂青史,而是它们的哲学思维,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当然还有它们酷出天际的美学系统。提这些当然不是说《夜不语之终极驱魔》有可与这些前辈经典媲美之处,而是说,在技术条件或是资金规模并不在一定标准之上时,我们的科幻电影,还可以学习它内在的“酷”。
这也就说到第三个问题,就是它的内核能不能让观众沉浸。
近些年来,许多国产特效大片,在努力接近好莱坞的制作水准,但许多都把精力用在了钻研技术之上,却忽略了故事的内涵和与观众的情感共鸣,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
《夜不语之终极驱魔》不是大片,没有精攻技术的资金和规模,也正是因为小,将心思花在了刻画一系列具有典型性的人物群像。一个神秘事件的窥探,只是这部电影最初一条线。随着剧情的发展,迷信与科学两种价值观开始撕裂,家族背后的伤痛揭开,不知是敌是友的神秘组织介入,使得这一事件越发错综复杂。但各色人等的表现,也令剧情中渗透出人性的力量,这才是电影的落脚点。
脑科医生苏青对侄女的关心令人动容,其背后也有家族心酸历史,令这个人物的介入有了充分的前情。而那些相信不依靠科学就可以救人的亲人,则是折射了很多现实生活中不理性的人们。人物的血肉,人性的博弈,也成就了这部电影的厚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夜不语之终极驱魔》努力去让观众沉浸了,但如果更高地去要求它的话,它还需要留给观众一些余味。不过说到底,向一部六十分钟的网络大电影求余味,实在是有些苛刻。我个人会把它看做一个系列的先导篇,期待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