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在大连理工大学百川讲坛上的演讲

2017-08-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李开复看来,快乐的童年为自己打下了创意的基础.从童年讲起,1961年出身于台湾的李开复能有现在的成就,他得感谢父母的教育.在他看来自己创意的来源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是父母的开明让他有了快乐的童年,让他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意. 为了弄清楚池塘的鱼的数量而放掉池塘的水,为了晚睡改变所有闹钟的时间甚至导致家人上课.上班迟到虽然童年的创意中带有顽皮.甚至不乖的成分,父母的激励.放权.鼓励让李开复在宽松的环境下逐渐培养了自己富有创意的头脑. 然而父母的放权并不等于放纵.小学的一次经历让李开复有了人生的

在李开复看来,快乐的童年为自己打下了创意的基础。从童年讲起,1961年出身于台湾的李开复能有现在的成就,他得感谢父母的教育。在他看来自己创意的来源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是父母的开明让他有了快乐的童年,让他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意。

为了弄清楚池塘的鱼的数量而放掉池塘的水,为了晚睡改变所有闹钟的时间甚至导致家人上课、上班迟到虽然童年的创意中带有顽皮、甚至不乖的成分,父母的激励、放权、鼓励让李开复在宽松的环境下逐渐培养了自己富有创意的头脑。

然而父母的放权并不等于放纵。小学的一次经历让李开复有了人生的第一个收获。5岁在台湾,本该上幼儿园的他却向父母提出要上小学的要求,父母听完他陈述理由之后便同意他经过***进入私立学校上小学,这让李开复突然觉得自己是个人,不是个附属品,可以做决定,并被父母亲信任。

进入小学一个月后,李开复成绩非常优秀。有一天,隔壁阿姨询问他上学事情和成绩的时候,李开复自大地回答到还没见过99分呢,这样的回答并不让母亲高兴。

后来,考了个90分的李开复被母亲暴打一顿。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不是不谦虚, 我们从小让你做决定,信任你,让你走你想走的路,因为我们看你很聪明,希望你自信。但,自信是必须要建设在谦虚和自觉的基础上。自信是不是自大,不是自夸。母亲的一席话让李开复有了人生的第一个启发:自信不能够失去谦虚。李开复说,在父母信任的环境中成长,也在中国传统美德的环境中成长。

启发二: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10岁的时候,李开复的哥哥从美国读完博士回台湾,提议让李开复跟他一起去美国。这次,母亲依然把决定权交给了李开复,只是多了一些引导,这让李开复做了人生的第二个重要决定到美国求学。

在美国,美国开放式的教育让李开复有了比较丰富的收获。例如,虽然不是数学天才,但周围人的鼓励让自己树立了信心;历史老师的信任也让他理解了诚信和责任感的意义

1979年,李开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哥伦比亚大学要求每一个学生要学哲学课、文学课、艺术课、音乐课,这让李开复在理工科和人文学科有了均衡的发展,不仅开拓了李开复的视野,也让他有更多的方法来思考问题。最初,他顺从了当时的潮流与别人的意见选择学习全美排名第三的政治学,在此期间他曾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同班,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的最爱。

但他对选修的电脑课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甚至想到电脑可能改变世界,可以取代人脑。

虽然学计算机当时的就业并不怎么好,但李开复以心中想要的事情为选择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李开复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放弃政治系,选择计算机。在他看来,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李开复告诫大学生说,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不妨想想你的天赋在哪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不妨想一想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如果你觉得两个都不知道,那不妨像我一样,对那些有趣的课程,先去选一选或者旁听一下,或许你能兴趣。

启示三:思考其实比传道更重要,观点其实比解惑更重要。

1983年,李开复从哥伦比亚毕业,到卡内基梅隆大学去攻读博士学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有两个教授对李开复有非常大的影响。

第一个教授是李开复的系主任,也是他进入学校见的第一个老师。当李开复问老师对自己的期望的时候,老师说让他的论文成为你狭隘领域里的世界第一人。在这个论文题目的狭窄领域里,你的论文就是世界最好的论文,你就是在这个论文的狭窄领域里,世界的第一人。这就是你应该有的期望,至少应该朝着这个目标去做,即使做不到,也要努力的去做。系主任的解释让李开复牢记于心,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去实现。

他的系主任告诉他,论文的目的是在于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如何独立研究,如何尊重科学研究,如何做学学问。这是李开复博士期间非常重要的收获。李开复说,把这些观点转换成中国式的描述就是思考其实比传道更重要,观点其实比解惑更重要。

启示四: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第二个对李开复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他的导师Raj Reddy。当时跟着导师做的是想让电脑代替人脑的语音识别系统。一年之后,李开复发表了一篇论文,但李开复意识到,这个论文延续下去也做不了像系主任要求的那样成为狭窄领域里最好的一篇论文。

于是他就想新辟路径,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做语音识别系统。虽然自己与导师的想法产生了分歧,却李开复再次坚持自己的想法,并勇敢的质疑了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的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让李开复牢记终身,也为论文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哲学家伏尔泰说过一句话,我不同意你,但是我用我的生命来捍卫你说话的权力。李开复觉得导师Raj Reddy更了不起,因为他不仅捍卫我发言的权力,他还来支持我,在语言和行动上支持我。在他读博士期间,导师Raj Reddy给李开复买了最好的机器和最全的数据。功夫不负心有心人,李开复终于当时最好的语音识别的系统。

事后,有人询问Raj Reddy为什么学生来挑战却能有如此胸怀的时候,Raj Reddy说:这其实不仅是一种胸怀,而是科学家应该有的精神。因为在科学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在Raj Reddy看来,老师和学生都是面临一些未解的问题,李开复所走的路可能会比他的路更有利,也可能更成功。

事实证明了Raj Reddy的话是正确的,李开复博士论文在1988年成为一个语音技术的突破,《纽约时报》和《商业周刊》都予以刊登,并被选为当年最大的一个突破。就在今天,李开复的语音识别系统也是很多语音产品里面的核心技术。

启示五:挫折不是一种惩罚,而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李开复在人生当中也遇到过挫折。攻读博士的第二年,李开复接了一个教书的机会利用共有8个礼拜的时间教60位宾州的天才,教他们如何编程。

在李开复看来,这份工作有趣而且能挣到外快,上午板书教编程课程,下午到实验室实际操作。8个星期之后,学生们都会编程,而且编的都很好,本以为自己是个好老师。然而,学生却把他评价为最坏的老师,并给他起了开复剧场等各种外号,这给了李开复巨大的打击。在他看来,他面临着人生的十字路口,自己到底还要不要做讲演和沟通了?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大问题。

但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句话一个人如果能够思想,但是不会沟通、不会表达,其实他等于没有思想。给了李开复启发。他坚决不让自己做一个没有思想的人,通过不断学习、请教、沟通,最终克服了困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讲家。

李开复说,人生会面临很多挫折,但我们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抱怨,而是思考受挫折的原因,并加以弥补,去学习,去成长,这才是正确的办法。而李开复的成长最多的都来自于挫折,而不是来自于成功。李开复说,当你碰到挫折碰到失败碰到了不如意的事情,一定要想记住这句话挫折不是一种惩罚,而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启示六:创新本身并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19881990年,李开复在学校做了两年的教授,1990年离开学校到了苹果公司。在苹果,我继续把语音识别做到了苹果机器里去。在苹果我从一个科学家幸运地成为一个经理人,而且在6年中成为了苹果公司副总裁。虽然没有经验,但老板的一席话其实一个好的领导者,他最重要的不是什么管理技能,最重要的是他能得到周围人的信任和尊敬。

这句话也影响着李开复挑选自己的团队。在我的团队里面,谁能成为领导者,我就会想谁是最被别人信任的、被别人尊敬的人,而不是谁最会拍马屁,也不是谁最会讲话,也不是谁最会抢功劳。信任和尊敬是最重要的。

苹果的大裁员让李开复如法承受。后来,到了SCI。在 SGI,在当时是技术非常富有的公司,《魔鬼终结者》等好莱坞电影这些特殊效果都是这个公司制作的。在SGI,通过做网络服务器赚足了钱,也让李开复学会了如何去管理研发的团队。

但也遭遇了一些挫折,最大的错误的决定是做三维浏览器。在1996年,当时还没有三维加速器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一个三维的环境,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够做到。得意忘形的特闷把三维浏览器做成一个叫做Netscape的产品,让IE去用,他们甚至想掀起一场网络革命。

然而作为工程师,虽然懂技术,但却不懂得市场。由于种种的理由,李开复所在的部门由于没有看清楚市场的需要而导致失败。太乐观的把技术的优势和科学家新酷的满足感取代了商人对用户体验应有的商业价值,这是他们犯的一个错误。这个错误让他们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他所在的部门被卖掉,他也离开了SCI。

在当时,他遇到了人生的低谷,他感觉到不但是一个产品失败了,犯了错误的他影响了其余90人。这在他看来几乎是不可原谅的错误。有一段时间,李开复是相当抑郁的,不过好在他走了出来。这个挫折让他受到了教训:创新本身并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李开复说:这是一个科学家的转型,常常会碰到的问题。因为在学术界里面,我们永远在衡量的是不是新的,别人没有做过的,我就可以创新去做。在站在学术前沿的学术界,尤其是大学的学术界,需要如此。但是在公司里,创新必须要让位给有用。

我们宁愿做一个有用但是不创新的产品,也不愿意做一个创新但是没有用的产品。沉痛的失败让李开复从此以后把有用的创新作为自己做每一个产品的一个衡量。启示七: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在1998年,卖掉公司,摆脱抑郁之后,李开复加入了微软,回到了中国,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从一个商业公司的副总裁,又回到了学术界,而且从美国回到了中国,而且从一个副总裁,变成了非副总裁,从各种角度看起来,都是走了一个回头路。

事出有因,1991年的时候我的父亲过世了,父亲过世的时候对他们讲自己对家乡的感情。病得神志不清的时候,父亲说自己梦到自己来到海边,在海边一块石头,石头上有张纸,纸上写着四个字中华之恋。

这种爱国情操,怀念故乡的思想,让自己感到震惊。不苟言笑的父亲藏在心里对故乡的怀念和父亲未完成的《周恩来传》和想要写的《中国人未来的希望》,一直在李开复心中挥抹不去。李开复想着回到中国工作,更好地理解父亲对祖国的情感。父亲在过世之前曾对他们说,希望他们能够有一个未来到中国工作,而且最好能把先进的教育也好,技术也好带回中国。

在1991年的时候,李开复正在苹果工作,当时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98年,当微软要到中国的时候,李开复看到了希望,于是李开复选择回到好奇的故乡。即使有同学都不理解,我放弃了副总裁的头衔,放弃了在硅谷的家,放弃了一个商业领袖的地位,回到了一个非副总裁普通管理者的职位,到中国的研究院。但李开复觉得这是他心里想做的事情,是我父亲想看到的事情,他就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不被朋友好看好,甚至被泼冷水,劝李开复不要回国。在当时,研究院的情况一塌糊涂,无论是高校国企外企,没有一个有做出一个世界一流二流甚至三流的研究的地方。好在回国之后,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包括张亚勤在内的一批在美国的中国人加盟微软研究院的建设,逐渐形成了强大的研究力量。

慢慢地,微软研究院就成为了一个旗帜性的研究中心。在中国,他是计算机界第一的研究机构,在亚洲也是世界第一的研究机构,在世界也被认为是一流的。这是李开复非常自豪的成就。

两年之后,比尔盖茨把李开复调回了总部,去负责一个新的项目,这让李开复大开眼界,也明白了微软这么大的一个软件机器是如何运行的。可是从2002年的时候,李开复就发现在这个巨大的机器里头我仅仅是一个零件。2005年,李开复注意到Google准备进入到中国的消息。

李开复觉得这是寻求学习最好的机会。Google是个很酷的互联网公司,他有很好的创新模式李开复都想学。但没有足够的动力离开西雅图到加州,从一个美国公司加入到另一个美国公司,但是当Google准备进入中国的时候,李开复觉得这是 一石二鸟既学到Google的创新模式,能回到了我热爱的中国工作。

然而这让微软公司非常愤怒,2005年7月,李开复和 Google被微软告上了法庭。当时,这是个很轰动的消息。很多负面、不实的报道几乎让李开复痛不欲生。在这些报道中,他们质疑了李开复的为人,质疑了李开复的诚信。

但,李开复作为一个官司暴风眼里的被告人,不可能出来讲话。对我这样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来说,最糟的事情就是被冤枉却不能自己辩解。,李开复感到非常无助,似乎又进入了抑郁的状态。但,李开复又想到了一句话,这句话是是他的座右铭: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在诉讼这个暴风里,不能改变的是媒体的报道,李开复能做的就是不去看它。所以,李开复就取消了所有的报纸,取消了所有的报章杂志,然后连网都不上了。整天没有任何媒体的信息。李开复也有一些可以改变,那就是让法官判定我没有违约,我可以加入Google工作。

李开复需要做的是更多的理解官司背后的那些信息,挖掘证据来提交给法官,让他允许我回到中国,加入 Google工作。那时候,李开复每天16到18个小时的工作,一周七天的工作,六个星期做下来。

李开复在各种信件中挖掘,也碰到了很多阻碍,但最终法官允许回到中国工作,微软在两个月之后就撤诉。这个事情就得到了圆满的结束,李开复如愿的到了Google工作,然后回到了中国。

2005年9月,李开复有幸在Google工作,但李开复更看成是一种学习的机会。我想学习Google的成功,学习在互联网上Google为什么那么了不起那么成功。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你们毕业第一份工作主要看能不能学习,第二份工作还是要看能不能学习,第N份工作,还是要看不是主要看但还是要看能不能学习。李开复说。

Google成功的秘诀是最精准的搜索,是最大规模的数据量中心,是最好的创新模式,是如何成为让人向往的公司。但是李开复说,在Google最重要的不是学到这些,最重要的秘诀是文化,是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