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参的功效与禁忌是什么 罗汉参如何烹饪?

2017-08-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罗汉参(俗称香芋),主要种植于鲁西南平原地区,为多年蔓生草本植物,块根呈圆球形或不规则长圆形,长3-8cm,表皮呈土黄色,上有断续的环状纹理,肉质洁白细嫩.山东农业大学中心实验室对罗汉参的营养分析表明,罗汉参干物质中含淀粉38.2%.粗蛋白17.3%.还原糖4.2%,且含有较多的粗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但<中国食物成分表>中尚无罗汉参的营养成分,目前也未发现关于罗汉参保健功能的研究报告. 研究目的: 测定生.熟罗汉参中抗性淀粉的含量,研究罗汉参的通便功能和调节肠道菌群作用. 研究方法: 1.

罗汉参(俗称香芋),主要种植于鲁西南平原地区,为多年蔓生草本植物,块根呈圆球形或不规则长圆形,长3—8cm,表皮呈土黄色,上有断续的环状纹理,肉质洁白细嫩。山东农业大学中心实验室对罗汉参的营养分析表明,罗汉参干物质中含淀粉38.2%、粗蛋白17.3%、还原糖4.2%,且含有较多的粗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但《中国食物成分表》中尚无罗汉参的营养成分,目前也未发现关于罗汉参保健功能的研究报告。 研究目的: 测定生、熟罗汉参中抗性淀粉的含量,研究罗汉参的通便功能和调节肠道菌群作用。 研究方法: 1.罗汉参中抗性淀粉的含量测定: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酶消化法测定生、熟罗汉参和4种常见薯类(土豆、芋头、地瓜、山药)中的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比较其结果。 2.罗汉参对小鼠通便作用的研究:将10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小肠运动实验组和排便实验组,每一大组再随机平均分成5小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

分别用基础饲料和含5%、10%、15%罗汉参的饲料喂养15d后,模型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采用小肠运动实验和排便实验的方法,研究罗汉参对便秘模型小鼠的通便作用。排便实验组的空白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再饲养3d后,采用排便实验的方法,研究罗汉参对正常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测定墨汁推进率、首粒黑便时间、5小时内排便粒数及重量,进行组间比较。 3.罗汉参对小鼠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4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实验组),分别用基础饲料和含5%、10%、15%罗汉参的饲料喂养30d。于实验前后分别无菌采取小鼠粪便,鉴定计数其中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比较自身实验前后及组间4种菌的数量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 1.生、熟罗汉参的每100g总淀粉中抗性淀粉的含量分别为(77.31±4.22)g和(24.70±2.24)g,均高于其它4种薯类(P<0.05),每种食物蒸熟后的抗性淀粉含量均降低。 2.小肠运动实验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的墨汁推进率增高(P<0.01,P<0.05)。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排便实验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缩短(P<0.01),低、中剂量组的5h排便粒数增加(P<0.05)。对正常小鼠的排便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除低剂量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缩短(P<0.05),其余各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自身前后比较结果显示,低剂量组的乳杆菌增多(P<0.01),低剂量组的双歧杆菌和中剂量组的乳杆菌、双歧杆菌均增多(P<0.05)。

与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增多(P<0.01),低剂量组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高剂量组的乳杆菌增多(P<0.05)。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差异在自身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生、熟罗汉参中的抗性淀粉含量均高于常见的薯类,同一种食物蒸熟后RS含量降低。 2.罗汉参对便秘模型小鼠具有通便作用,对正常小鼠无通便作用。3.罗汉参对小鼠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食材用料

罗汉参的做法

烹饪技巧

罗汉参去皮,切成条

2.油锅烧热,七成热时下入罗汉参条,中火炸制

3.炸至表面微黄,捞出控油

4.另起锅,加入碎冰糖和水,小火熬制

5.至冰糖溶化,用锅铲不停地划炒,至糖浆粘稠,锅底起泡

6.倒入炸好的罗汉参条迅速搅拌,撒上熟芝麻,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