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母是什么】珍珠母的种类_珍珠母能吃吗
珍珠母是什么
珍珠母别名又叫做珠牡丹,是用三角帆蚌等贝类动物的贝壳制成的一味中药,在我国古代医书中,就有许多关于珍珠母贝入药的记载了。但是,许多不了解的朋友,对于珍珠母是什么,仍抱有一定的疑问。下面小编就和您一起来聊一聊,珍珠母是什么。
珍珠母是什么
其实现在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中药店中,珍珠母都是比较常见的,但仍有许多人认不出珍珠母。因为大多数人对于珍珠母是什么还不是十分地清楚。接下来小编就带您一起来看一看珍珠母到底是什么吧。
珍珠母又名珠牡丹、珠母、真珠母、明珠母、蚌壳等等,是取蚌科动物或珍珠贝科动物的贝壳所制成的,其来源包括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合浦母贝、马氏珍珠贝等等。珍珠母入药,有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清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与主治头眩、耳鸣、心悸、失眠、癫狂、惊痫、吐血、妇女血崩等症。
在我国,珍珠母有着广泛的分布,主要产于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地。不同来源的珍珠母外形略有不同,如三角帆蚌呈不等边四角形,褶纹冠蚌呈不等边三角形,合浦珠母贝则呈余四方形,等等。但无论哪种珍珠母,都以片大、色白、酥松而不碎者为佳。
珍珠母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其最主要的构成成分是碳酸钙,含量高达80%~90%以上。此外还含有碳酸镁、磷酸钙和角蛋白等多种元素。内服珍珠母,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珍珠母的种类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过,珍珠母是是取蚌科动物或珍珠贝科动物的贝壳所制成的,根据其来源不同,也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珍珠母的种类具体有哪些呢?
珍珠母贝最常见的种类当属合渍珠母贝了。合渍珠母贝的贝壳为斜四方形,壳质较脆,壳长5到10厘米,壳面呈淡黄褐色,壳内面具有极强的珍珠光泽。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珠母贝,贝壳呈不规则圆形,壳质坚厚,一般壳长10到15厘米,壳表面棕褐色或绿褐色,壳顶则为暗绿色。壳内面珍珠层厚,有虹彩光泽。
此外较知名的要数三角帆蚌。三角帆蚌贝壳大而扁平,壳质坚硬,外形呈三角形。壳面不平滑,贝壳内面为乳白色。
还有一种外形很特殊的背角无齿蚌。贝壳外形呈有角突的卵圆形,前端稍圆,后端呈斜切状,腹缘则呈弧形。后背部还有自壳顶射出的三条粗肋脉。壳面绿褐色,壳内面为乳白色。
珍珠母能吃吗
珍珠母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药材,其药用价值自然是无需赘言的。那么,除了药用以外,珍珠母能吃吗?要怎么吃呢?
实际上,除了药用之外的珍珠母,不仅能吃,而且吃法也是非常之多。下面就为您介绍其中一种,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可以有效地调节内分泌的食谱,珍珠母百合煎的做法。
原料:珍珠母30克、百合15克
做法:
①珍珠母洗净敲碎,入清水中煎出药汁,留下药渣;
②在药汁中加入百合,煎熟后加入珍珠母渣稍煮,即成。
此饮品可以每日饮用1次,能够治疗女性燥热、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
珍珠母粥怎么做
除了药用之外,珍珠母的食用价值一样非常高,而且相关的食谱也非常多。对于追求健康但又不爱吃药的您来说,选择珍珠母为食材,制成食补的美味佳肴,可说是一个完美的选择。下面就向您介绍一种珍珠母粥怎么做。
原料:珍珠母100克、粳米50克
做法:
①粳米淘净备用;
②珍珠母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烧沸后转文火煮20-30分钟,去渣留汁待用;
③将粳米和珍珠母汁,放入另一锅内,加清水适量,烧沸后转文火煮至粳米烂熟,即成。
珍珠母的药用价值
珍珠母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因此以珍珠母入药可以说是简单易行,又疗效颇佳的。那么,珍珠母的药用价值究竟有哪些呢?
珍珠母味甘性寒,归肝、心经,因而具有精心安神、清肝明目的功效。在我国传统中医中,以珍珠母入药,可以用于主治心悸失眠、惊痫癫狂、眩晕头痛、肝热目赤、崩漏等症。
而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珍珠母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使肝细胞损害减轻。珍珠母的提取液提取液则具有抗过敏作用。
由于珍珠母中含有大量碳酸钙,口服珍珠母能起到中和胃酸及收敛作用,常用于中和胃酸和治疗胃溃疡病。
另外根据《中国医学大辞典》的记载,珍珠母可以“滋肝阴,清肝火,治癫狂惊”。也就是说,珍珠母能够清肝去火、宁心安神,用于治疗抽搐、心神不宁,以及燥热上火所导致的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