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中医护理常规怎样? 胃脘痛中医的不同辩证法
中医所指的胃脘痛,涵盖了西医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具有慢性发病,反复难愈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临床上,胃脘痛可以辩证分为寒邪犯胃,肝气犯胃、肝胃湿热、脾胃虚弱等型。现就中医综合护理不同证型胃脘痛的方法概述如下。1. 中医外治法:1.1 中药外敷穴位疗法:将中药研成细末,以棉布制成肚兜,内置药末,敷于中脘治疗脾胃虚寒型、肝郁气滞型胃脘痛。1.2 离子导入疗法:用中药电敷中脘穴治疗急性寒症胃脘痛。1.3 针灸疗法:用艾条温针隔姜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1.4 穴位按摩:选取内关、足三里、合谷用手拇指腹按摩,每日2-3次,每穴10-15分钟。1.5 中药烫疗:选用大黄、当归、红花、干姜等活血温经、祛风镇痛的中药用高度酒浸泡1-2个月,取药渣300-500g棉布包裹。每次烫疗可以加入药酒和水适量,用微波炉加热,烫神阙穴或上腹部,至药包冷却。
2. 情志疏导:中医理论认为忧思对人的脾胃功能有不利影响,因而,对于胃脘痛患者,应注意情志疏导,,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开解内心烦忧,因此,应多给予患者关怀体贴,消除焦虑紧张情绪轻质的目的。提高患者对诊疗的满意度,以此达到减少情绪波动,调畅的目的。
3. 饮食护理3.1 寒邪犯胃:症见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通减,口不渴,喜热饮,苔白,脉弦紧。护理时必须注意妨害保暖,可予热水瓶温敷神阙穴。予足三里温和灸法,亦有效果,饮食宜给予热饮,如生姜红糖茶、姜韭牛奶汤、羊肉汤、良姜牛肉汤等有温中散寒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加重病情。
3.2 肝气犯胃:主要表现为胸胁胃脘胀满,攻串作痛,痛处游走不定,其痛随情志变化而增减,善太息,嗳气泛酸,脉弦。护理时应注意情志的疏导,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情绪。配合中医针刺疗法,先用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能有效疏肝理气止痛。中药可采用柴胡疏肝散。饮食宜清淡兼有理气和胃功效的食物为主,如茴香汤,青陈皮粉,蜜饯鲜橘皮、、陈皮甘草汤等具有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行气止痛的食物。
3.3 肝胃湿热: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畏热喜冷饮,或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中药薏米仁能清除湿热。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如蒲公英淡盐水、黄连米汤、蜂蜜饮、绿豆蛋清汤,也可多食用新鲜水果,菊花晶或用鲜栀子煎水冲鸡蛋花服用,每日早晚各一次,连服3-5天,清热和胃止痛效果甚佳。若胃热较甚频繁呕吐者,可用黄连3g泡水代茶饮,清热止呕效果明显。饮食忌油腻煎炸之品,严禁辛辣食品以免引动肝炎,诱发消化道出血,痛势急迫,呕吐频繁者应暂禁食。
3.4 脾胃虚弱:主要表现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断,食少纳呆,喜暖喜按,遇冷则剧,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小便清长,病势延绵不愈,舌质淡嫩,苔薄白而滑,脉沉迟无力或弱。应注意腹部保暖。足三里、神阙穴位温和灸法亦能温补脾胃。饮食宜给予温中健脾的食物,陈皮姜片茶、花椒火腿汤、兔肉健脾汤,杞子牛肉汤等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但出血者不可用。平时多食温补之品,以振奋脾阳;阳虚兼有胃酸分泌不足者,可用葱姜浓肉汁汤,葱花鸡蛋汤等以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平时应注意少食多餐,禁食苦寒之品,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加重脾胃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