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区别_疹性咽峡炎怎么治疗_怎样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
近期,由于有小朋友被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根据疾控中心要求,杭州陆续有幼儿园停课了!朋友圈也疯传《疱疹性咽峡炎大爆发!比手足口病还厉害!》之类的讯息,妈妈们看后都慌了,难道又要准备打一场硬仗?那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疱疹性咽峡炎真的比手足口病严重吗?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护理?妈妈们赶紧来一探究竟!
疱疹性咽峡炎
其实,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夏季,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儿童时期常见病、高发病。
病因: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
症状:起病急,初期发现宝宝咽部红肿,口腔内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可形成溃疡,由此引起吞咽难受、进食哭闹、不愿进食等症,病情加重时伴发高热、呕吐、惊厥、精神不振。
易感人群:6个月-5岁儿童
传播途径: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通过被唾液、疱疹液污染的食具、玩具、毛巾等传播,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呈散发性或流行性。
一般情况下,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为3-5天,在此期间,宝宝不会出现任何不适症状,1-2天后,宝宝食欲会下降,吃不下饭,这是发病的早期讯号,妈妈要及时发现,如宝宝突发高烧38-40℃,上颚粘膜出现水疱,就要密切留意宝宝情况,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哦。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症状较为相似,很多妈妈都会把它们混淆。妈网百科支招给妈妈们,让妈妈们更易辨别,以下是两者的区别:
区别1:病原体不同
两者均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但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而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16型病毒和71型肠道病毒。
区别2:疱疹位置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只有口腔内有疱疹,如口腔咽腭部位、悬雍垂的黏膜上,而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手、足、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都可出现疱疹,且手足口病部分患儿口腔没有疱疹,仅手足出现皮疹。
区别3:严重程度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极少出现重症患儿,而手足口病部分患儿会并发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重症,严重时个别患儿甚至会死亡。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治疗
夏季正值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如果宝宝不幸中招,妈妈需精心护理,以减轻宝宝的痛苦,护理可从发热和咽痛两大症状入手。
针对发热,就要进行降温,分为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宝宝体温超过37℃,用热毛巾擦拭宝宝大动脉附近的颈部、腹股沟、肘窝、后背等,通过水分挥发带走宝宝体内多余的热量。擦浴时,可以稍微用点力,增加出汗的速度,但不要伤到宝宝。
药物退热:
宝宝发烧超过38℃,建议用药物退热,因为宝宝长时间高烧脑部易受到损害,所以应适时根据医生指导,给宝宝服用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如果一种药物退热效果欠佳,可交替使用,注意用药间隔时间不低于4小时,且用药总量一定要合理。
针对咽痛,不仅要调整饮食,还要做好口腔护理。
饮食调整:
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比如稀粥、米汤、米糊等,切忌干硬、煎炸、油腻的食物。
口腔护理:
清晨用淡盐水漱口或少量多次饮水,冲刷口腔内病毒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药物处理:
如果口腔有溃疡,用喉康散喷溃疡处或者用康复新液含漱,以消炎、修复溃疡面、缓解疼痛。
怎样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会让宝宝“受罪”,甚至造成宝宝持续高烧,口腔溃疡难以进食,所以,做好预防是关键。目前暂没有特效药能够预防这种病症,但牢记5个小tips却能收到不错的预防效果:
tips1.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强,为避免宝宝染病,尽量少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幼儿园有小朋友患病,让宝宝少与TA接触。
tips2.定期清洗宝宝用品
宝宝常用的餐具、水杯、毛巾如沾了患儿的唾液,使用后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妈妈应定期对宝宝用品进行清洗消毒,减少感染机会。
tips3.注意口腔卫生
年龄较小的宝宝自己不会刷牙,口腔中容易有细菌滋生,妈妈应每日帮宝宝刷牙,护理好宝宝的口腔。
tips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让宝宝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饭后记得喝水,少吃煎炸油腻的零食,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规律饮食。
tips5.提高身体免疫力
让宝宝多到户外运动,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同时避免感冒,减少患病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