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伟人德国唯心论巅峰 黑格尔的思想精髓
黑格尔一生创作了许多哲学理论,他的思想给后人对哲学的研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指导和奠基意义,今天的文章将给大家介绍黑格尔的思想脊髓部分,感兴趣的一起来了解一下。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缩写为G. W. F.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卒于柏林,去世时是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
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
背起行囊,独自旅行。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
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悲观的头脑,乐观的意志。
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
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任性和偏见就是自己个人主观的意见和意向。
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
恶是发展原动力。
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
太阳下面没有新事物。
良心,它就是对它自己有了确信的精神。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绝对的光明,如同绝对的黑暗。
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资产阶级哲学的高峰。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软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西方资产阶级的特点。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
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I.康德、B.斯宾诺莎和J.-J.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此时,黑格尔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这一看法不同于他以前的观点,到耶拿以后,黑格尔很快又放弃了这一观点,转入论证绝对知识。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变为体系的一个转折点。
黑格尔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几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
黑格尔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它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但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体系,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确切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艺术、美的艺术。
黑格尔认为美的本质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去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
黑格尔由此得出结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定义包括两种因素、一层关系:
一是理念,这是内容、目的、意蕴、内在精神(主要因素)
二是表现,内容的外观、表现形式、外在表现
三是两者的关系:融会贯通的关系
黑格尔悲剧理论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黑格尔认为悲剧的实质是伦理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伦理实体的分裂是悲剧冲突产生的根源。悲剧冲突是两种片面的伦理实体的交锋。在黑格尔看来,冲突的悲剧性在于:这种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辩护的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黑格尔最爱引述的悲剧实例是《安提戈涅》。
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的冲突、人与外界的冲突、心灵的自我冲突这三种冲突中,心灵的自我冲突是最高冲突。悲剧冲突具有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和社会性,冲突双方在实现自己片面的伦理要求时都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排除掉,因而双方都是有罪的。悲剧冲突必然导致四种方式的“和解”,它体现了永恒正义的胜利和分裂了的伦理实体在更高程度上的和谐统一。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指万物最初的原因与内在的本质,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实在。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其自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它的存在是一个自我演化的过程,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它是纯粹逻辑概念的推衍过程;之后外化为自然界;再后又自我否定,转化为精神并返回自身。
在这种广泛的意义上,绝对精神和绝对理念是同义语。狭义的绝对精神仅指精神阶段上以人类意识形式出现的、通过艺术直观形式、宗教表象形式和哲学概念形式自己认识着自己的精神,黑格尔把它规定为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和客观精神(社会、国家、世界历史)的统一。黑格尔的这个概念直接来自F-W-J-谢林关于最高本原是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同一性的客观唯心主义原则,是剔除其非理性主义成分和加以辩证改造的结果。在新黑格尔主义那里,这个概念恢复了反理性主义的性质并加进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内容。绝对精神是绝对化了的、脱离了人和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形式,特别是哲学意识形式。
黑格尔的名着《小逻辑》是恩格斯推荐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读文本之一。《小逻辑》是黑格尔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的一部哲学着作。它论述的是由感性的反映物质世界,发展为由知性反映有关人性在关系中的宏观现实世界,最后发展为由理性的、辩证的上升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有限与无限统一的全体的绝对理念。
G.W.F.黑格尔哲学着作《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逻辑学。有单行本,为了有别于他两厚册的《逻辑学》(《大逻辑》),通常称为《小逻辑》。《小逻辑》第一版出于1817年;第二版出于1827年,内容较第一版增加了1倍 ;第三版出于1830年,内容比第二版又有所增加。中译本于198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译者贺麟。
黑格尔集以往西方伦理思想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黑格尔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他的法哲学,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伦理3个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辩证发展过程。从哲学上看,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内容是现实的,方法是辩证的,它的成就对后世伦理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