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委书记黄世勇:网络问政 把脉民意 纾解民忧

2018-0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上网访民意,下网解民忧.在网络时代,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网络问政这个平台,拉近我们与群众的距离,切实解决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从而提升

“上网访民意,下网解民忧。在网络时代,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网络问政这个平台,拉近我们与群众的距离,切实解决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从而提升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力。”

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党委政府必须探索建立快捷、高效的网络问政平台,实现群众“问政于政府”和政府“问政于公众”的有机统一,促使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把准群众意愿,将工作重心真正放到服务社情民意上来。

——畅通诉求渠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实地工作调研难以拓展广度和深度的客观缺陷,更有利于我们听到方方面面的声音,推动我们改进工作。搭建网络问政平台,通过一种更方便、更有效、更快捷的方式,让群众网民对党政事务“围观”“灌水”“拍砖”,表达自己的诉求,反映自己的心声,提出自己的建议,即便只是发发牢骚、聊聊琐事,也都有助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了解群众的实际意愿。

2011年12月,我到河池任职之后,经常在河池网“网络问政”专区查看网友的留言。到如今,这个专区总点击量已超过3000万人次。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市共有897个单位在“网络问政”专区实名注册,回复网友咨询、建议、投诉等8699条,回复率达99.7%。可以讲,这种沟通方式,有效搭建了我们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与公众之间良性互动的桥梁。

此外,我们还开通了政府微博、官方微信、手机客户端、河池市政府网等电子政务平台,民众的咨询、求助、建议、投诉和举报,都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反映给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问政让我们听到了不同声音,发现了工作中的不足,推动了党委政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群众意愿。

我自己也是一位网民,平时无论工作多忙,都坚持每天抽出时间逛一逛河池网、河池365等本地论坛,看看网友们都在关注什么、期盼什么、抱怨什么,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推动和改进工作。

——排解民忧民难。群众事无小事,网络问政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回应,让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得以解决。为此,我们出台了《河池市网络问政工作管理办法》,采取限时回应、办结公开等措施,确保群众的声音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三年来,河池网“网络问政”专区已回应解决各类民生问题7951个,真正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好事。

2012年开年第一天,也是我到河池工作的第6天,我开设了个人电子邮箱 ——“书记信箱”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建言献策和反映诉求,尽可能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到目前为止,“书记信箱”共办理群众来信1180件,其中在《河池日报》、河池网刊登公布来信办理情况267件。

上网访民意,下网解民忧。在网络时代,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网络问政这个平台,拉近我们与群众的距离,切实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从而提升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力。

——引导舆论走向。网络把党政工作推到了聚光灯下,随时接受群众公开监督、评议和质询,我们只有主动面对并正确引导舆论,才能消除群众疑虑和干群隔阂,使群众了解、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

2013年11月,“网络问政”专区不少网友对我市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举措提出了质疑,有网友指责政府大搞核桃种植是“追求政绩、缺乏论证”,也有网友直言不讳地质问“核桃如不挂果,官员问不问责”。一时间,各种争议不断,使一些群众动摇了种植核桃的信心。网友的质疑,主要是他们对核桃的了解不深,没有经过亲身体验和实地调研,对大石山区发展核桃产业的可行性认识不足导致的。

面对这一集中舆情,我们第一时间发声,利用网民“围观心态”设置议题,主动掌握话语权,在网上公开征集20名网友代表组成采访团,深入种植核桃的主要地区进行实地采访和调研。活动结束后,我又主持召开网友代表座谈会,听取网友们在实地采访后的感受,并对网友提出的质疑一一作了解释。

今年10月,又公开征集热心网友,再次进行实地采访。核桃产业的实际成效,让网民激动不已,态度也从不理解甚至反对转变到积极支持。他们不仅自己走出了认识误区,而且还主动上网发帖引导其他网友理性看待核桃产业发展,反转了舆论走向。

总之,网络可以成为正能量的“播放器”,也可以成为负舆论的“搅拌机”,我们只有善用网络,主动问政,才能因势利导、创新作为,传播顺应民意、纾解民忧、改善民生的正能量。(记者 庞革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