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西瓜是一门传承已久的绝学
夏天,一个容易热死人的季节,全仗几大神器救命:空调wifi和西瓜……
然而,西瓜不是说买就买的。挑西瓜是门学问,没几个人敢拍着胸膛说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从摊位上随便抱起 一个瓜就付钱走人,可能会招致摊主一记白眼。
只见对方随即侧身倾听,伸出苍劲有力的手掌,屈指成钩,运劲如风,“咚咚”敲击在某瓜青绿的身躯上,严肃地点点头:“这个包熟包甜!”你深信这套掌法,放心买了他的瓜,忘了那个她。
相传,越清脆越生,越闷越熟。“啪啪啪”是生的,“咚咚咚”的鼓声是熟的。但问题是每个听着都一样……
这门玄学,我从小就开始学习,至今也没弄清这个神秘仪式的起源传承,敲西瓜要用什么节奏手法,瓜到底应该发出怎样的声音才算是熟透。但不管懂不懂,都要装模作样地敲一下再挑个长得顺眼的,一咬牙一闭眼,自己挑的瓜,跪着也要吃完。
买瓜不敲,相当于上厕所不脱裤子,所有人都会用看瓜娃子一样的眼神看你,没人担得起这个风险。
而在深入研究世界各国习俗后,你就会认识到:敲西瓜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天赋;它更是一种文化和民族共识,把全人类划分为两个阵营。
前一阵子,意大利一家超市引起了公愤,他们在公告牌上赫然写着:“亲爱的顾客:请不要再敲西瓜了,它们是不会回答你的。”
被贴到微博后,众多网友义愤填膺:“你们对西瓜一无所知。”、“掌握这个技能以后,我从没有挑过一个生瓜。”、“这是一种对瓜的问候礼仪,意思是我要带你回家了。”
类似标语还有各种版本,流传于各大超市,伤害着逢瓜必敲人民的感情。
浅薄的意大利佬根本不懂,这是吃瓜前神圣不可亵渎的的仪式,没有它,再甜蜜多汁的瓜都会变得索然无味。
这条十万评论的微博很快火了,BBC等各大媒体都对“西瓜门”事件进行了报道,并加以分析:在老外看来“奇特”的敲西瓜行为,真的是中国人独有的吗?
答案是:世界各地都有教人听声辨瓜的教程,但相对来说,这门手艺在中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在欧美,只有少数老头老太还懂得神秘的敲瓜学。
有个原因可能是,以前摊位水果质量参差不齐,于是老一辈流传下多年来听声辨瓜的经验。我国水果摊比超市普及得多,因而敲瓜法也格外深入人心。
敲西瓜是国际通用的鉴别方法
在天朝之外,日本人也十分热爱敲西瓜,在“西瓜俱乐部”网站上,他们列出了一颗好瓜的重要标准:声音动听“会唱歌”。
而且他们还有敲西瓜推进协会,每年举办敲西瓜大赛。
毛国人民也同样有着娴熟的敲西瓜手艺↓
在一些欧美超市,掌握这门绝学的工作人员足以笑傲全店。而更多的老外则选择了向中国人虚心请问。
敲西瓜之道是否有科学依据?
有,而且跟医生的叩诊法原理相似:西瓜成熟后瓜瓤的密度会降低,含糖量更高,声音更沉闷……但明白了这些,你就挑得来瓜了吗?图样,经验才是硬道理。
把这门绝学掌握得出神入化的大神
已经甚至开始以此为业了
而听音辨别无能患者只能抱着苦涩的瓜默泪。除了边学人家敲边观察老板的表情之外,全凭修来的运气。
当然,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如今你能找到无数个听瓜APP,类似iwatermelon:只要敲击三下,把手机凑近西瓜即可辨别。
说到这里,就再附赠几个挑瓜小诀窍吧:瓜纹密集清晰的可以买;底部肚脐眼儿越小的皮越薄,越大的皮越厚;靠土地那一面,发白的不行,发黄的是熟了的标志。
——当然,敲还是要敲的,毕竟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神圣的仪式不能断绝在我们手上,就此后继无人……
(完)
参考:dailymail 编辑=mia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及稿件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