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臣中,他文韬武略近乎完人,竟曾被逼自杀三次?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统帅,立德立功立言,近乎完人。
自曾国藩开始,有“无湘不成军”之说。毛泽东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一生推崇曾国藩,称其“足为吾人之师资”。
曾国藩功成名就,位极人臣,荣耀无人能及,但他一生经历的艰难挫折,更为常人所无法想象。在与太平军交战的十年中,曾国藩数次身陷绝境,三次被迫自杀。
一:靖港兵败
1854年,曾国藩亲率新练水陆军两万余人,雄心勃勃,誓师出征。此时的曾国藩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认为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不料刚出师就摔了个跟斗,惨遭太平军的伏击,在湘鄂交界地羊楼司损兵折将几百人。
大军到了长沙,曾国藩没脸进城。
首战不利,正是懊丧之时,又中了石祥祯的引蛇出洞之计:误以为靖港守敌只有五百人、防备松懈,轻率冒进。当五千湘军到达靖港时,才发现中了空城计,两万太平军突然神兵天降,从铜官山上冲了下来。
一时间,炮声震天,湘军被团团围住。湘勇都是新招募来的船夫农民,缺乏实战经验,且训练不熟就仓促上阵,他们见势不妙,纷纷抱头鼠窜,弃船逃命。互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
曾国藩急得亲自挥剑督战,但兵败如山倒,湘勇很快便溃不成军。太平军乘胜追击,俘获湘勇无数,“活捉曾妖头”的喊声震天响。从开仗到全线奔溃,前后不过一顿饭工夫。
曾国藩羞愤交加,死伤士兵大部分来自湖南湘乡,他既无颜面对家乡父老,也没脸再去见湖南官员。为了练兵他几乎把湖南官场全得罪光了,此时所有人都巴不得看他的笑话。
辛辛苦苦训练了一年,期望建不世之功的湘勇,竟是如此不堪一击。眼看战船被焚,辎重尽失,曾国藩不由得万念俱灰,从座船上一头扎进江中漩涡,准备一死了之,幸亏被部下救起。
曾国藩被救之后,心里一片凄凉,写了一封遗折和家书,正准备再次自杀时,左宗棠来了,他声色俱厉,痛骂曾国藩一通,骂他负皇上、负祖宗、负湘军,并告诉他失败不可怕,怕的是败后一蹶不振。曾国藩有如醍醐灌顶,再次鼓起勇气。
二:湖口惨败
1855年,曾国藩率水师进军江西湖口,再次遭遇劲敌石达开,进攻受阻。
曾国藩怎么都没想到,几仗打下来,石达开就已看穿湘军水师致命的弱点:长龙、快蟹大而笨,只可用于指挥载重,不宜迅速移动,必须依靠灵巧机动的舢板配合才能使用。
石达开命令,任水陆湘勇如何挑战,一概置之不理。夜里则派兵沿长江两岸鸣锣敲鼓,将火箭、火球射入湘勇的战船中,弄得湘勇夜夜惊恐,不得安宁。
相持半个月,石达开估计曾国藩粮草将尽,军心浮躁,便命部下用几十万斤大米做诱饵,将湘军二百五十多条艘舢板诱入鄱阳湖心内。趁湘军战船被分隔成两部分,大小战船不能互相配合,战斗力锐减之机,向湘勇发起大肆进攻。
此时全部舢板都已离开,湘军水师就像猛虎失去四肢,快蟹、长龙只能蹒跚笨拙地移动,艰难应敌,全仗船上装的重型火炮,才使得太平军的船只不敢过于靠拢。
不多时,太平军杀上曾国藩的座船来,曾国藩看到数步之外刀枪拼击,不觉心胆俱裂,四肢痉挛,认为必死无疑。他不愿落到敌军手中遭抽筋剥皮的痛苦,便推开舱门,滚进江中。
幸运的是,这次他又被部下从水中救起。
这一战,湘军水师遭受重创,曾国藩的座船成了太平军的战利品,船上的奏章、信件、家书尽失。曾国藩遭此惨败,却不再像上次那样消沉沮丧,反而斗志昂扬,积极筹备东山再起。
三:祁门被困
1860年,曾国藩受任两江总督。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不听幕僚劝阻,固执地把总督府定在祁门,这在军事上却是极其冒险的。
祁门四周山势陡峭,与外界相连的仅一条官马大道,倘若大道被堵,与外面的联系一断,县城则陷于绝境。果不其然,徽州失守后,祁门变成前线。此时祁门的兵力,合起来不足三千,情形十分危急。
湘勇虽占据有利的地势,但太平军的兵力在湘勇十倍以上。双方激战了三天三夜,还没有分出个胜负来。湘勇的人数一天天减少,太平军随时都有可能破岭而入。似乎祁门老营的覆灭是在所难免了。
然而,曾国藩白天照旧批文、发函、见客、下棋、读书,安之若素,稳如泰山;夜晚,他开始清理文书,把一些重要文件包扎起来,叫部下藏在附近山林里,以便日后运回荷叶塘。
他给皇上写一封遗折,将自己所经手的几件大事,逐一做了安排。又给儿子纪泽纪鸿写了一封家信,叮嘱他们长大后切不可涉历兵间,也不必做官,唯专心向学,做读书明理的君子。
直到太平军杀到面前了,曾国藩仍坐着不动,虽心里如同有千百个鼓槌在敲打。他命令部下先撤走,将剑从墙上取下,放在书案上,然后穿好朝服,木头似的坐着。他心里早已做好最后的决定:一旦长毛冲进屋,就立即以剑自裁。
所幸的是,在最后关头,围攻的太平军突然退去,原来是湘军猛将鲍超领兵赶到。曾国藩老泪纵横,又一次死里逃生。
从这三次自杀,不难看出,曾国藩也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大丈夫当死中求生,祸中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