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历史名人蔡襄个人简介 书法作品有哪些
蔡襄是泉州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也是一名著名的茶叶鉴别专家,其代表作品有《茶录》《荔枝谱》《蔡忠惠集》等。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那么,小编带您去了解一下这位书法家蔡襄个人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蔡京的祖父英宗时期--蔡襄,父亲蔡准,育有两子长子蔡京,次子蔡卞。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号莆阳居士,逝号忠惠,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中国福建省仙游县)人。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先后担任过北宋朝廷的谏官和史官,并多次出任开封府、杭州、泉州和福州等地的知府。蔡襄为官刚直敢谏,宋仁宗景祐年间,范仲淹、欧阳修、余靖、尹洙四人因为发表议论朝政腐败的言论被贬黜,蔡襄为此作《四贤一不肖诗》声援范、欧阳等人。
蔡京(1047年-1126年),字元长。北宋兴化仙游人。北宋时期书法家,先后四次任宰相,掌权共达十七年之久。蔡京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之一,是权力欲强的人物,穷奢极度,间接地导致了北宋王朝的衰败。
蔡襄纪念馆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东海镇东沙村,工程总投资150万元,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为五层框架结构。馆内设有陈列室、书画厅、会议厅等,收藏和陈列蔡襄生平活动的文物遗作、书简、字贴和各种版本蔡氏族谱,还收藏国内300多幅名家书画,文化内涵丰富,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具有高品位的文物价值意义。
蔡襄纪念馆建筑所在地被列入今年福州旧城改造后,拆迁工作去年底即已开始,但政府获悉“蔡襄诞辰990周年纪念大会”要在纪念馆举行后,顺延拆迁工程6个月。而且,责成房地产开发商南迁纪念馆60米,按明代建筑原样修复,并在临街门前建造“蔡襄广场”,广场中竖立蔡襄塑像,建立蔡襄纪念馆。此外,福建还保留着许多蔡襄遗迹,诸如由蔡襄主持兴建的泉州洛阳桥,迄今千年依然屹立;亲笔手书“忘归石”、“国师岩”等石刻,保存至今;有900多年历史的蔡襄古墓,在蔡襄故里---莆田仙游已建成蔡襄陵园。
蔡襄的读音:蔡(cài)襄(xiāng) 北宋书法家。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天圣进士。官端明殿学士,出知杭州。工诗文,尤精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楷书端重,行书温婉。碑刻《万安桥记》等传世。有《蔡忠惠集》。
蔡襄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二月十二日(1012年3月7日)。家族世居仙游县枫亭驿,初务农,曾为泉州吏员。母亲卢氏,惠安县德音里(今后龙乡)圭峰村名士卢仁之女。蔡襄童年时受到外祖父的严格教育。
蔡襄是宋代书法发展上不可缺的关纽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蔡襄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迹多种,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忘归石、”“国师岩”等珍品。
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北宋著名书法家,为“宋四家”之一。蔡襄以督造小龙团茶和撰写《茶录》一书而闻名于世。而《茶录》本身就是一件书法杰作。另有说法认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应该是蔡京,只因其“人品奸恶”,后来人们用蔡襄取代了蔡京。
蔡襄墓位于仙游县枫亭镇铺头社区锦岭自然村。墓地始建于北宋明成化元年(1465),巡抚腾昭为之修墓、建祠、立碑。正德元年(1506)提学副使杨子器重修。198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拔款按原貌重修,周围砌砖墙保护。1998年,海外宗亲集资重修,并于墓前两侧增建碑亭、碑廊、仪门坊等。
墓坐东南向西北,通面阔62米,通进深90.1米,占地面积5586.2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形。石构分四级墓埕,墓丘呈龟背状,墓身嵌方形墓碑,碑长1.4米,宽.75米,前置石制祭台;墓前竖清乾隆四十七年(1178)吏部尚书文华殿学士蔡新立的望柱一对,该陵园是研究蔡襄生平的实物资料。蔡襄墓1961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海内外蔡襄后裔把其墓重建为“蔡襄陵园”。
蔡襄行书书法长卷欣赏《蔡襄自书诗》大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纸本,三接纸,纵28.2cm,横221.2cm,73行,884字。卷尾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共134家题跋。鉴藏印记:“贾似道印”、“悅生”、“贾似道图书子子孙孙永保之”、“武岳王图书”、“管延枝引”、“梁清标印”、“焦林”及清嘉庆内府诸印。
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蔡襄罢福建转运使,召还汴京修起居注,遂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沿途见闻有感于怀者,皆成诗章,此卷所书五言、七言诗11首即是。书写时间当在诗成之后不久,蔡襄时年约40岁。因属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的功力。近代朱文均赞云:“此册行楷略备,无不臻美。其婉约处极似虞永兴,而温栗不减柳谏议。盖其能博采约举以自成一家书派者。”
蔡襄所著《荔枝谱》是我国古代农业科技的一个重要成就,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荔枝谱》详细记载了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的荔枝品种,主要对福建的三十二个品种进行比较鉴别,对荔枝的栽培做了具体论述。
《荔枝谱》书分七篇。第一篇述福建荔枝的故实及作此谱之由;第二篇述兴化人重陈紫之况及陈紫果实的特点;第三篇述福州产荔之盛及远销之情;第四篇述荔枝用途;第五篇述栽培之法;第六篇述贮藏加工方法;第七篇录荔枝品种32个,载其产地及特点。
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前人在评论蔡襄书法时,都认为它“形似晋唐”。他的行书《澄心堂纸尺犊》可以看作是蔡襄传世墨迹中最典型、最遵循晋唐风格的代表作品。信札上署有“癸卯”年,蔡襄当时五十二岁,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风格的代表作。 楷书进入宋代以后,蔡襄应是宋代楷书的第一人。
《昼锦堂记》宽博大度,是蔡襄大字楷书的代表作品。这副作品是蔡襄为韩琦书写的。为了表示对韩琦的敬重,蔡襄在创作过程中别出心裁,每字单独写上几十遍,选择其最佳的字进行拼合,所以《昼锦堂记》又称“百衲碑”。把一幅完整的作品拆开来写,无论字间的呼应,还是章法的连贯都会受到破坏,所以《昼锦堂记》是得失参半的。单个字是完美的,整体的排布上却存有顾盼失神的缺点。 古人说: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蔡襄的一生可以用“立德、立功、立言”来概括,书法可以说是属于“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