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张学良墓园

2018-0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八年前来夏威夷探亲时,张学良先生还健在;这次来,他已经去世了.我有个心愿,到他的安息地向他表达一下敬意,同时也想看看墓地,因为它的设计往往能

八年前来夏威夷探亲时,张学良先生还健在;这次来,他已经去世了。我有个心愿,到他的安息地向他表达一下敬意,同时也想看看墓地,因为它的设计往往能体现墓主的某些人生态度。这天下午,女婿带我们寻谒神殿之谷公园墓地。

汽车急速奔驰,不久就驶上了一条优美的高速公路。好一片绿色世界!路两旁是茂密的绿林,半山腰有一排排房舍,鳞次栉比地掩映在绿树荫中,山顶上林木苍翠,云雾缭绕。车子继续疾行,穿过一条约一千米长的隧道后,沿着崎岖山路开始下山,又行驶了约十分钟车程,就到了位于公路左侧的神殿之谷。公园墓地呈现眼前:在绿丝如荫的草坪上,每位亡者镶嵌一块平躺在地上的墓碑,上边记载着姓名、生卒年月。碑下埋着骨灰。逝者亲友献的鲜花,放置在铁制的花瓶里,点缀着碧绿的草地。

在北山上,有四座带圆顶的亭子式墓园。我老伴和小外孙女走在前边,我们从西向东爬了好几个上下,看看都不是。我们有点失望了,腿也累了。我问女婿怎么办,他想了想,说:“咱们到公园管理处去询问。”他把车开到公墓管理处,问了一下,地点立刻明确了。原来,张学良的墓地在北山东头把角的地方,墓门是向东开的。

终于找到了!我们走进墓园铁门,沿斜坡上行,走了十几米,见迎面石壁上刻写着: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亦必复活。约翰福音第十一章二十五节

从石壁左侧向里走几步,就进了墓园。墓台用黑色大理石砌成。正面按中国老规矩竖刻着:

张学良1901—2001赵一荻1912—2000

墓台后边石墙上安放着十字架。周围是石砌的矮墙,墙外是青翠的草地和树木,墙内是开满黄花的扶桑。环境朴素、宁静。向远可眺望太平洋无际的波光云影,听鸟儿的啼啭,闻花儿的芳香。

在墓台前,我怀着敬意伫立着。对老伴、女婿及外孙女说:“来,让我们向张学良先生和同他患难与共的赵一荻女士致鞠躬礼,愿他们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告别墓园,在返程的路上,我沉浸在对墓园的回忆里。虽然八年前来夏威夷时,我就听说张学良先生信奉基督教,每个星期日都要去教堂做礼拜,并潜心研究圣经。在长期精神苦役中,他寂寞的灵魂无依,找到上帝为寄托。但在此次谒墓之前,我还没有料到,他到晚年,连自己最后安息地都做如此虔诚的安排。

我特别寻思那十字架。它使我由耶稣受难而联想到张学良受难。他不也是有功无罪的人被有权有罪的人宣判为罪人吗?然后遭受公审、判徒刑、被“特赦”,从此失去自由,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徒生活。为民族利益,他付出了一生沉重的代价。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才略为放松监视,晚年获准出国。

1993年底,他选择夏威夷作为养老之地,仙逝后又葬在夏威夷自己营造的墓园里。作为终老便是乡的地方,这里确是四时花不谢冬夏草常青,有碧海蓝天、阳光沙滩如仙境,但那白山黑水的东北老家他能忘记吗?他能把他乡当故乡吗?不会!他是爱国爱家乡的。1991年,他九十寿诞时,在给***同志的复信中说:“良寄居台湾,翘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他坦言“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但终了未能如愿。这确是他的终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