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莫高窟上市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曾力阻莫高窟上市
2015年卸任敦煌研究院院长,77岁的樊锦诗原本以为自己可以睡个好觉了,但她发现,自己只能“退而不休”,关于敦煌莫高窟保护的很多事情都还得找她。
1963年,当25岁的樊锦诗从北大毕业后远赴敦煌时,她没想到自己会在那里待50多年,大漠的风沙让这位江南少女的皮肤变得粗糙,也吹白了她的两鬓。
樊锦诗在莫高窟
樊锦诗用50多年的执着和坚守,谱写了一个文物守护者的平凡与伟大,就连季羡林先生都称赞她“功德无量”。她的一生都在为莫高窟的文物保护而奔走,哪怕如今已经是79岁高龄,却依旧在编纂《莫高窟考古报告》,她被称为“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是蜚声海内外的敦煌学者。2015年3月从敦煌研究院院长一职卸任后,樊锦诗没有回到老家上海,而是留在了敦煌。
北大才女迷上敦煌
因为常年伏案工作,樊锦诗的背有些弓,她笑起来格外好看,眼角的鱼尾纹慢慢弯起。她原本是个话不多的老人,但只要说起敦煌莫高窟,这位古稀老人的话匣子就被打开了,于是滔滔不绝。
樊锦诗说起敦煌,就像说自家令人骄傲的孩子。从1963年到敦煌,到2015年辞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她把整整52年光阴献给了石窟、壁画,昔日的青春少女,如今已是满头华发。但即便退休,敦煌莫高窟还是让她魂牵梦萦。“我每年会做一次研究总结,从管理、业务方面,都会给他们提些建议。还有当院长时欠下的事,还得做。如果有募款,他们也还会找我。”1962年,即将毕业的樊锦诗到敦煌莫高窟实习时,她被莫高窟的壁画震撼了。
当时一天吃两顿饭,住的是十多平方米的泥屋,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没有厕所,要几个月才能洗上一次澡。樊锦诗怕老鼠,但土房的天花板是纸糊的,晚上老鼠在顶上闹个不停,还不时掉下一只老鼠在床上。实习就她一个女学生,晚上起夜上厕所得出门走上百米。因为担心外面有狼,她晚上都不敢出去上厕所。
1963年大学毕业分配时,樊锦诗的丈夫彭金章分配到了武汉大学当教师。毕业分配的单位里没有敦煌研究所,这让樊锦诗长出了一口气。但意外发生了,敦煌莫高窟跑到北京大学要人,说4个实习生都要。她接受了学校的分配。
毕业一年后,彭金章到敦煌看望樊锦诗,他发现,昔日那位纤纤玉手的恋人变了,变土了,变黑了,住的是土房子,吃的是洋芋、山药、小米,有时, 去外面搞研究,樊锦诗一屁股就坐在黄沙上,像个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