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复莫言 刘再复之女“落户”香港 谈莫言之后的当代文学

2018-04-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刘再复之女"落户"香港 谈莫言之后的当代文学中新社香港3月23日电(记者 卢哲)"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关注是否只是由于诺贝尔文学奖的

原标题:刘再复之女“落户”香港 谈莫言之后的当代文学

中新社香港3月23日电(记者 卢哲)“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关注是否只是由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刺激?文学是否还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著名学者刘再复之女、刚从美国“落户”香港的刘剑梅在出席活动时,分享了她对当代文学的看法。

刘剑梅原为美国马里兰大学亚洲与东欧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半年多前来香港科技大学任人文学部副教授。她出版多本中英文著作,当中与其父刘再复合著的《共悟人间:父女两地书》引人关注。

刘剑梅在22日出席香港作家联会活动时,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说开,探讨现在“文学是否还能提供心灵救援的力量”。

刘剑梅表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震撼了中国,让中国读者重新关注逐渐被市场边缘化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但是作为研究者,我担心这只是由于诺奖的刺激。”她直指中国当代文学在语言技巧上虽更加完善,但却与当下剧烈变动的社会变得越来越脱节。

在美国从事教育多年又走上香港讲台的刘剑梅对中新社记者透露,自己正在科技大学开一门主题为“文化与价值观”的课,从大学生们的反应中,她感受到现在年轻人的价值观有些模糊。“你看他们在网络分享的文章,那些铺天盖地的混乱新闻,这些对年轻人有很大影响。”

“文学不谈救治灵魂,是否还有社会意义?”刘剑梅将鲁迅与莫言做对比,谈两者的救赎情怀,又以阎连科等当代作家的小说为例,探讨作家在文学中的理念,“除了照亮自己,是否也可照亮别人;是否也可救治灵魂”。

她指出,无论是莫言延续鲁迅“救救孩子”的呐喊主题,还是阎连科等作家关于“孩子救救我”及“自己救自己”的主题,实际都在执着地探讨文学是否拥有心灵救赎的力量。

刘剑梅说,在痞子文学、解构主义及影视文化、大众文化“横行”的时代,“还有这些当代作家没有放弃文学救赎主题的思考,这是好事”。她说,“虽然不同作家难有一致答案,但都想到救赎与自救,正是文学依旧有照明社会的力量的证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