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流行语是脏话的变形 你反感吗
导读:曾经脏话总是与低俗、不得体联系在一起,而如今人们对此的包容度和使用率越来越高,甚至在网络上一些流行语就是脏话的变形,可给并不会觉得很反感,甚至有人认为是一种可爱。
说脏话不再是低俗男性的标签,也不再是球迷在体育场的集体发泄,它慢慢成了普罗大众在正常不过的习惯。在对一位普通市民进行的关于油价调价的街头采访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对话,“请问您对油价高涨有什么看法?”路人甲:“我能说脏话吗?” 记者:“不能” 。路人甲:“那我没什么好说的了”。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国英痛斥当地自来水厂将水库出现大量死鱼原因归罪于天气,就曾直言是在“放狗屁”,对于相关部门推卸责任的行为直陈不满。
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了解世界的途径多种多样,未经严格筛选的信息会通过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等进入我们的视线,其中就包含一些让我们无法接受的信息,比如脏话,可是当你发现这样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身边的人使用得越来越自然,这种不适感就在慢慢降低了。网络语言中“擦”、“艹”随处可见;如果是相熟的朋友说一句“你丫贱人”,对方大多不会介意;路上遇到堵车,即使你不是路怒症患者,可能也会忍不住猛砸一下方向盘,念两句三字经。
而我们讨论的这种不“脏”,其实是针对说脏话的一个特殊情境,它是个人情感的发泄,并不是针对某个人进行的人身攻击,只是平行于感叹句、疑问句的一种无意义的感叹句,宣泄的是彼时彼刻一种不满的情绪。这种宣泄在心理学领域看来是非常重要的,有人选择旅游放松、有人选择砸东西或是一次枕头大战,这些都与不经意间的几句脏话是一样的。
如今这个信息社会时代,网络成为我们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个由数字“1”、“0”组成的新世界,真实的我们也一起网络化,就像穿上了隐形衣,不用对我们说过的话负责,同时讨伐的目标也是不确定的,对这些不道德的行为人们更是没有办法去约束他、用法律手段惩治他。
按照社会心理学责任分散效应来说,即便网民注意到了这些污言秽语的存在,但是在网络这样一个环境中,很多的人都关注到了这样的现象,讨伐或者惩治说脏话的人的责任就分散在了所有的网民身上,更重要的是被讨伐或惩治的目标人物还不确定,这就使得网民们对待这样的事情无能为力,从而对这些网络中的污言秽语逐渐冷漠甚至是能够接受,就是这些网络的难以控制性导致了网络脏话的蔓延,人们的无能为力。
而如今脏话也与时尚一样,有一定的流行趋势和生命周期,每个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词汇出现。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从众心理,在整个群体中,大概有20%是喜欢特立独行的个体,而其它的80%是喜欢模仿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这个过程就是少数人喜欢琢磨些新鲜玩意儿,而后大多数人就发现这个不错呀,之前没见过、有意思,慢慢的模仿形成了新趋势。而这种新的创造跟它原本的形态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当你看到原本很是粗糙的字眼被“擦”、“艹”这样的类脏字代替时,你的反感程度较之前就有了很大的降低,甚至有些人在从众使用的时候都不会将其与之前的脏话联系在一起,完全是一种无意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