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秋国画 九旬画坛泰斗陈佩秋国博“觅”知音
“山高水长——陈佩秋、照诚书画联展”吸引了不少参观者。
蒋迪雯摄
本报讯(记者陈涛)上世纪50年代,陈佩秋就已成为上海中国画院最年轻的画师;如今,年逾九旬的她依然屡有新作,还投入到书画鉴定领域。这位“活一天就画一天”的海派艺术大师,昨天把自己的数十件古风国画送进国家博物馆展览。稍显遗憾的是,由于年事已高,老人未能来京。她以“山高水长”为名,期待展览寻觅到更多同道知音。
95岁的画坛泰斗陈佩秋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早年受业于黄宾虹、潘天寿、郑午昌等大家。上世纪50年代,她以一幅《天目山杜鹃》摘得全国青年美展大奖。在艺术之路上,她以山水起步,后攻花鸟,终至成为“花鸟山水画大家”。
此后她又开启新画风的探索,引西式印象派之用色技法于中国画,以层层叠加墨彩的手法开创出彩墨结合的陈氏青绿山水。本次展出的《山高水长》《绿原可居》《霞色春风》《赤壁怀古》等大幅巨制,即为老人与上海照诚法师合作的近作。
尽管年事已高,身体已不如原先硬朗,老人还是坚持笔耕不辍。就像当年初入画坛,每天她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临摹、写生。在她看来,写生对一个画家成长极端重要,但现在一些画家在艺术创作上过于依赖现代设备,往往是先拿手机或相机到外面匆匆取景,回头再去搞还原,不愿意“深入生活”。
陈佩秋总想为国画多做些尝试。她曾以八十高龄远渡重洋,前往法国卢浮宫探究莫奈等西方油画名家的用色之道。不过,她并不主张“中西合璧”,而是提出“借鉴西画色彩”,因为后一种提法更能体现中国绘画的价值。在她看来,中西方绘画原本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画风,只可取西画色彩之优长。
除了绘画,近些年陈佩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中国古代书画的鉴定上。不为公众熟知的是,她的爱人谢稚柳生前就是书画鉴定大家,曾经担任国家文物局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对于自己“转行”鉴定领域,陈老信心满满:“真正懂画、会画者,对古画鉴定更有发言权。”为此,她牵头成立了截玉轩古书画研究社,致力于古画鉴定。据悉,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上海中国画院、上海龙华古寺联合主办,将展至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