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代高考考场贡院【组图】

2018-03-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据记载,在明清时阆中曾代行四川临时省会10年,那期间在这里共举行四科乡试.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一直到废除科举制度后贡院才闲置下来.今天贡院被作为展示古代科举制度的活教材成为阆中旅游的一处重要景点."贡院",就是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简称.在古代,凡是献给皇帝的物品叫贡品,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地方当然就叫"贡院"了.阆中贡院是目前全国唯一能够看到全貌的古代乡试贡院,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高等级科举考场. 进入贡院,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扇悬挂&

据记载,在明清时阆中曾代行四川临时省会10年,那期间在这里共举行四科乡试。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一直到废除科举制度后贡院才闲置下来。

今天贡院被作为展示古代科举制度的活教材成为阆中旅游的一处重要景点。“贡院”,就是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简称。在古代,凡是献给皇帝的物品叫贡品,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地方当然就叫“贡院”了。阆中贡院是目前全国唯一能够看到全貌的古代乡试贡院,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高等级科举考场。

进入贡院,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扇悬挂“龙门”字样的大匾,预示着学子们只要通过了贡院的考试,就会鲤鱼跃龙门,入朝为官了,真正的十年寒窗,一朝成名。比现在考起公务员厉害多了。

阆中贡院保存完好,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纯穿斗木结构,房舍整齐规矩,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这是庭院中的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

两旁的房屋现在都作为各种展示厅,展示厅中陈列了大量的科考文物资料。连中三元,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境界。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如果三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就是“连中三元”。

考试作弊自古有之,今天看来,仅凭这位作弊者的手抄小书的功力就可以胜任文秘一职了。弥封所,收藏考卷的地方。所有试卷上写有考生姓名、履历后折叠起来封好,糊名,连同所备誊录用卷编上相同红号,弥缝处加盖印信。待录取后,再对照红号折看姓名,像这样的房间贡院中还有多处。

号舍,学子们考试的地方,按天、地、玄、黄……编号。号舍长度四尺,设有两层木板,考试时上层木板为桌案,下层木板为坐凳,夜晚取出上层木板并入下层,用来当睡觉的床。这个面积只有一个多平方的号舍还没有门,考生需自备油布作门帘以防风雨。在考试的几天里,考生答题和食宿全在号舍里,可谓艰苦异常。

四川科举人才分布图。图中可以看出阆中在历史上是人才辈出,录取人数远远高于其它地区。由于古代交通不便,许多人不能按时赶到,而贡院设在阆中,本地学子有了天时地利之便,录取人数自然会高于外地,导游对此如此解释道。

监考大堂红匾高悬宋徽宗瘦金体题字“旁求俊义”,其中义字少一点,乃寻才之义。贡院内的武试考场。贡院内出现这处武试考场,更像是为迎合游客心理搞的创收项目。

会经堂是考官阅卷的地方,这里供奉着孔子的塑像。老夫子面带慈祥,双眼微眯,似睡非睡。夫子塑像前挂满了家长们对子女的期盼。

龙门与至公堂之间建明远楼,考试时,巡查官登楼眺望,居高临下,监视考场,提防作弊。

进龙门通过长长的廊道便是至公堂。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作为“科举文化”旅游点,阆中贡院复原了清初四川学子赶考的旧貌。游客在这里只要交上一定数量的银两,就可以现场亲身体验。中间这位小朋友在家长的鼓动下,参加了学子赶考体验,两边陪同考试的是导演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