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目右圭拼音怎么读
巴金以101岁高龄辞世,悼念的文章真是以千百计。说到巴金的遗愿大多提到他晚年倡议建立***博物馆和现代文学馆二事。这两件事固然是巴金晚年的主要关怀,但还有一项遗愿很少有人提及,就是终其一生,他对“世界语”的憧憬和向往。巴金对“世界语”的一往情深,带有相当宗教性的虔诚。他相信“世界语”终必为全人类所接受,这和教徒们相信死后必能进入天堂,相去并不太远。而那些为巴金“世界语”梦想喝彩的人,大多分不清宗教性虔诚的背后,往往是惊人的无知。巴金从17岁(1921)起,就对“世界语”产生了兴趣,一直到年近八十(1980),依旧相信“世界语一定会成为全体人类公用的语言”,这反映了他缺乏语言学的基本常识,和他对世界语文发展趋势的蒙昧。
有些支持“世界语”的人,对巴老一生信仰“世界语”的执著,大致其仰慕之意,而丝毫不提“世界语”从来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有,任何全人类共同语的功能———它只能是极少数人的“隐语”和“癖好”。这些人往往混淆了使命、道德和语言这三个范畴。似乎只要是怀着道德使命感去做的事,一定是崇高的,纯洁的,伟大的。这种只论动机,而不论结果的态度往往能为最激进的行为和言论,找到最美丽的借口。1982年11月11日,巴金为上海世界语协会成立,发表了《我的祝愿》贺词,其中有如下一段:一个真正的世界语者的确是来不得半点口是心非和利己主义的。为图私利而学世界语,无论学得多么好,都是同世界语者这光辉称号不相称的。
(许善述编,《巴金与世界语》,北京:世界语出版社,1995。页335)世界语是怎么回事下面详细介绍。
何谓世界语
世界语是由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博士 (L. L. Zamenhof) 1887年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国际辅助语,旨在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被誉为“国际普通话”。后人根据柴门霍夫公布这种语言方案时所用笔名“Doktoro Esperanto”(意为“希望者博士”)称这种语言为“Esperanto”。20世纪初,当世界语刚传入中国时,有人曾把它音译为“爱斯不难读”语,也有叫“万国新语”。 后来有人借用日本人的意译名称“世界语”,并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语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人造语,共有二十八个字母,书写形式采用拉丁字母,一个字母只发一个音,每个字母的音值始终不变,也没有不发音的字母,语音和书写完全一致。
每个词的重音固定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学会了二十八个字母和掌握了拼音规则就可以读出和写出任何一个单词。
世界语基本词汇的词根大部分来自印欧语系的各自然语言,其中大部分来自拉丁语族,少部分来自日耳曼语族和斯拉夫语族。由于世界语的语法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的,其基本语法规则有十六条,因此比较容易掌握。
世界语诞生后,主要在欧洲国家传播,如法国、英国、荷兰、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在亚洲,日本的世界语基础最为雄厚。
二十世纪初,世界语由俄罗斯商人、日本和西欧的中国留学生传入中国,得到蔡元培、鲁迅、胡愈之、巴金、***等人的赞同和支持,并在其后为进步文化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贡献。
现在世界语已传播到120多个国家。约有1千多万人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它被应用于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出版、交通、邮电、广播、旅游和互联网等各个领域。在很多国家有很多热心的世界语者积极宣传、推广并使用世界语,国际上也建立了各种专业性组织。
1950年,新中国最早的世界语杂志《中国报道》创刊。次年,中国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1964年开播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广播至今仍有每天1小时的广播时间,拥有广泛的世界语听众。
除官方和半官方刊物和网站,中国各地的世界语者也有自己的刊物和网站。其中,纯文学刊物《三色堇》曾获得国际世界语协会的文化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活跃的世界语者约1万人,曾学习过世界语的40万人。1986,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是其发源地欧洲以外参加人数最多和最成功的一次大会。2004年7月24日至31日,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 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国际关系中的语言平等”。
世界语在中国一百年
世界语大概是在清朝末年传入我国的,至今已经100年。由于它能入乡随俗,同我国的进步文化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很快在我国扎下了根,新中国建立后它又服务于对外宣传事业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取得的成绩超过旧中国任何一个时期。
由于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加上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世界语在中国能够不断发展。
三个渠道传入我国
大约在二十世纪初,世界语便由俄国、日本和西欧三个渠道传入我国。经商的俄国人首先把它带到哈尔滨,又由哈尔滨带到上海,陆式楷等人参加了学习。以后陆式楷在上海开办夜校,使世界语逐步从上海传到全国。
在日本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刘师培、张继等人向无政府主义者大杉荣先生学习世界语,他们回国后,一面鼓吹无政府主义,一面在上海创办世界语传习所,推广世界语。
留学法国的华南圭、吴稚晖、褚民谊、许论博等人,以及留学英国的杨曾诰先生,也学习了世界语,并创办《世界语科学文学》杂志和《新世纪》周刊,宣传、推广世界语。
这批人回国后也热心世界语的传播。刘师复除用世界语宣传无政府主义外,还把推翻满清建立中华作为自己的目标,至死不渝。
一批知名人士倡导世界语
上世纪初,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也学习了世界语,如蔡元培、鲁迅、周作人、胡愈之、巴金、恽代英等人。有的虽然未学习过世界语,但对世界语的世界大同、人类一家的理想,也表示赞同,如孙中山、***、钱玄同等人。由于有上述两部分人的提倡,使世界语在中国逐步传播开来。上海、北京、广州、汉口是上世纪30年代前世界语运动最活跃的城市。在这些城市里,建立了世界语的组织,办起了世界语的刊物,创建了世界语的学校,甚至包括北京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在内的数十所大学还开设了世界语课程。
一批苏联、东欧的文学作品,也通过世界语介绍到中国来,中国的部分文学作品也通过世界语传播到世界各地,显示了世界语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这一点特别受到我国文化界的重视。
与进步运动相结合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沈阳制造事端,并很快占领东北。次年1月28日,又在上海发动战争,使上海世界语学会毁于炮火。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打破了一部分世界语者中立主义的美梦,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在中国***的感召下投入了民族救亡运动,走上了以世界语为中国的解放服务的道路。他们建立中国普罗世界语者同盟和外围组织上海世界语者协会,在国际上加入普罗世界语者国际,在国内加入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致力于进步文化运动。
他们办刊物,报道中国工农红军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消息,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使许多青年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抗战爆发后,他们创办《中国在怒吼》、《远东使者》、《中国报导》等世界语刊物,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暴行,报道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以及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在国际上取得了各国的同情和支持。与此同时,他们还将中国知名作家鲁迅、郭沫若、艾燕的著作和一批抗战文学作品译成世界语出版,介绍到国外去,又把一批通过世界语翻译的苏联和东欧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来,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此外,他们还积极提倡汉字拉化运动和大众语运动,使世界语为我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服务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世界语运动的复兴
在旧中国世界语运动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和连绵的国内战争,使之屡遭打击,有一段时间几乎完全停顿。人民政权的建立为世界语在我国的传播创造了从未有过的好条件。以胡愈之、叶籁士为首的一批世界语者首先在北京和上海恢复了世界语活动,在他们的倡导下,于1950年5月创办了世界语对外宣传刊物《中国报道》,次年3 月,建立了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上海、成都、重庆、武汉也相继成立了世界语组织。中国人民大学由于校长吴玉章的提倡还开设了世界语班。1963年7月,“世界语对外宣传工作汇报展览”在北京开幕,***副总理和各界知名人士参观了这个展览,一致肯定世界语在宣传新中国,促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方面的价值。
在随后召开的全国第一次世界语工作座谈会上,***副总理赞扬了世界语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政府今后将要更加重视世界语工作,他还倡议在北京召开一次国际世界语大会,这对全国世界语者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在***副总理的关怀和支持下,高教部批准在北京举办世界语教师培训班,为11所大学培养了教师,使这些大学开设了世界语课。高教部还从全国几所大学调来一批学生学习世界语,培养了一批世界语的专职干部。1964年12月,中国对外广播开辟世界语节目,受到各国世界语者的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高教部还下达文件,规定凡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世界语选修课,世界语可以作为第二外语科目。
在我国政府的支持下,一批大中城市,北自哈尔滨,南到广州,东自上海,西到成都,都纷纷建立了世界语组织,并定期开展活动,至此,我国世界语运动获得了全面的复兴。
改革开放促进世运大发展
同一切进步文化活动一样,世界语活动在十年“***”动乱中也受到重创。但在七十年代末期,特别改革开放后,我国世界语运动的航船又鼓起风帆,破浪前进。
1979年秋天,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世界语座谈会。会议肯定了建国以来我国世界语工作取得的成绩,总结了经验教训,确定了新时期世界语工作的任务。以世界语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世界和平服务,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促进我国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成为我国世界语者奋斗的目标。
从此,我国世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81年12月,楚图南、胡愈之、巴金、谢冰心、白寿彝、叶圣陶、夏衍等知名人士发起的中国世界语之友会成立,130多位各界知名人士、人大代表、***委员加入这个赞助世界语的组织,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各省、市、自治区除贵州和西藏外都相继成立了世界语协会,包括大部分省的省会和主要中心城市在内的140多个城市也建立了世界语组织,全国性的科技、医学、铁路、教师、集邮、围棋等专业性的世界语组织也陆续出现。这些组织成立后,积极开展世界语的宣传、推广工作,他们或者办刊办报,举办世界语班和开展函授教学,或者举办世界语学术研讨会、世界语展览、世界语夏令周,在全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这种形势在中国世界语运动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对外宣传成绩卓著
《中国报道》是我国用世界语进行对外报道的图文并茂的刊物,在它存在的50年间,它用生动的形式全面介绍了中国的历史、经济建设、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和人民生活,特别报道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受到国际世界语界的赞誉。2000年创办的《中国报道》网络版继承了印刷版的好传统,并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全面报道了中国。《中国网》的世界语版则及时报道了在中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它们对于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以及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都发挥了其它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于1982年成立的中国世界语出版社用世界语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书,这对于各国世界语者全面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历史,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它出版的近200种图书中,下列图书尤其受到读者的称赞:《中华五千年》、《中国近代史题话》、《中国小百科》、《中国四十景》、《中国医药史话》、《中国陶瓷史话》、《中国古代科学家》、《中国少数民族婚俗》、《***传略》、《中国古代诗歌选译》、《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选》、《中国文学作品选集》(1919-1979)、《中国民间文学》丛书、《鲁迅小说集》、《红楼梦》、《聊斋志异》、《论语》、《家》、《寒夜》、《日出》、《雷雨》、《虎符》、《骆驼祥子》、《山村》以及部分商业、科技英世汉对照词典。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世界语广播,在及时报道中国的时事、政治、经济建设、文化科技、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就播送时间之长和覆盖面之广方面,在各国世界语广播中也名列前茅,一直受到国际世界语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