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里主人公的身份及事件经过(十)

2017-08-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邯郸学步用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其主人公指的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一位少年.战国时,燕国有一位寿陵少年.这位少年不愁吃不愁

邯郸学步用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其主人公指的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一位少年。

战国时,燕国有一位寿陵少年。这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别人的好,饭菜是别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别人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笑,只听有人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非常优雅。他一听,非常好奇,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寿陵少年怎么也想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他都照样学那些人走路。就这样,不过半个月光景,他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了家。

鞭长莫及用来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其主人公指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景公。

鲁宣公十四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但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宋国国君知道了后,十分气愤,将申舟扣留下来。大臣华元对国君说:“楚国事先未有通知,便是把我国当作已亡,领土已归属于他。我们不能受这种侮辱!就算楚国要发兵进攻,我们宁可战败,也不服屈辱!”宋国国君听了后,处死了申舟。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果然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晋景公想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又怎能管得了楚国呢?晋国忍受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还是忍一忍吧。”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兵不厌诈用来形容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其主人公指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文公。

公元前六百三十三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对阵。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承诺假如托自己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就撤退三舍。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当时,楚国联合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要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的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就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唯我独尊用来形容极端自高自大。其主人公指的是古印度王子释迦牟尼。

相传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梦象受孕,经过十月的等待,夫人乘着轿子即将回娘家待产,旅途中经过蓝毗尼园,晨曦中的花园,花草芬芳,清丽脱俗。摩耶夫人深为吸引,欢欣说道:“多么美丽的花园,暂时在这里歇息吧!”嗅着泉池里淡雅芬芳的荷花,聆听百鸟和悦的鸣唱,夫人欢喜地缓步林中,一棵苍郁茂盛的无忧树,青翠柔软的枝叶,为了迎接圣人而缓缓下垂,摩耶夫人举起右手轻抚新美的嫩叶。刹那间,太子即从母亲的右胁安详而生;他降生后,即于十方周行七步,朵朵宝莲自地涌现,承接其足。太子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我当安之。”人天导师降生娑婆,从此暗冥世间有了曙光,众生的热恼有了解脱的希望。顿时,大地涌现六种震动,九龙王口吐温冷交替的香汤灌浴太子,大梵天王亲持伞盖,带领诸天于虚空中散下天花、璎珞、七宝、名香等诸宝,欢欣地迎接佛陀的诞生。

杏林满春用来称颂医术高明的医生。其主人公指的是汉末名医董奉。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医生,名叫董奉,家住庐山。他长年为别人治病,却不接受病人的报酬。得重病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让病人种植五棵杏树:病情不重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要病人种植一棵杏树。这样,十几年以后,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春天来临,董奉眺望杏林,仿佛绿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间修了一间草房、住在里面。待到杏子熟了的时候,他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不必告诉我。只要装一盆米剖入我的米仓里,便可以装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接来的米,救济贫苦的农民。

兵贵神速用来表示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其主人公指的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郭嘉。

曹操打败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但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知道没有后顾之忧后,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最后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也被太守公孙康所杀。

两袖清风用来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其主人公指的是明朝大臣于谦。

明朝有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名叫于谦,他在明宣宗、英宗、景宗各朝,都做过不小的官。当时官场黑暗,营私舞弊贪赃受贿成风,于谦抱定“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出淤泥而不染,清廉奉公,颇有政绩。据说,于谦当“兵部侍郎”时,有一次巡抚河南。其时朝中宦官王振专权,骄横跋扈,贪赃纳贿,无所不用其极。地方官进京或京官奉差外出回京,都须向他献纳金银珠宝等贡品礼物,如若不然,就会遭到种种非难、打击和排挤。于谦对王振的不法妄为,早已十分厌恶。这次回京之时,有人私下劝他带些绢帕、蘑茹、线香之类的土特产品,送给权贵们作个人情。于谦听了哈哈一笑,当即展纸挥毫,赋诗一首:“绢帕茹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然后,他果然不带一物就上路了。

惟妙惟肖用来比喻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其主人公指的是一个东安书生。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作画,画了一幅装裱好的鼠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发现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又屡屡落下。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又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

吴下阿蒙用来比喻人学识尚浅。其主人公指的是三国东吴名将吕蒙。

东吴吕蒙,勇敢善战,二十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越读越起劲。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扩大,见解也日益深刻。军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驻地,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不屑去看他。但部下有人建议,吕将军进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还是去一趟吧!鲁肃前去看望,吕蒙设宴招待。席上,吕蒙问:军师这次接受重任,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不知有何打算?鲁肃答道:兵来将当,水来土淹,到时再说吧!吕蒙听了,婉言批评说:现在吴蜀虽然结盟联好,但关羽性同猛虎,怀有野心,战略应该早定,决不能仓促从事啊!并为鲁肃筹划了五项策略。鲁肃听了,非常折服,并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没想到学识与谋略也在日渐精进,早已非昔日的阿蒙,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