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里主人公的身份及事件经过(十一)

2018-02-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杯弓蛇影用来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其主人公指的是西晋时期的名士乐广.西晋名士乐广曾经请朋友到家里喝酒,当那个朋友喝了一口酒,正准备把杯子

杯弓蛇影用来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其主人公指的是西晋时期的名士乐广。

西晋名士乐广曾经请朋友到家里喝酒,当那个朋友喝了一口酒,正准备把杯子放到桌上的时候,突然看见杯子里漂着一条小蛇,心里就有点不安,不过还是勉强喝了那杯酒。回家之后,那个朋友就生了病,乐广派人去问候他,才知道原因是他怀疑杯子里有小蛇。所以,乐广很仔细地观察他家一遍,追究事情的缘由。后来,他发现墙上挂了一把弓,弓的影子倒映在酒杯里看起来很像一条小蛇。后来,他再把朋友请到家里,让他朋友看清楚墙上的弓,再请他看看杯子里的东西。最后,他朋友终于明白杯子里并没有小蛇的时候,病立刻就好了。

一鼓作气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其主人公指的是春秋时期鲁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曹刿。

春秋时,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亲自率领军队前往应战,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大战一场。鲁国的一位叫曹刿的将军率部队与齐国交战。当时,作战以擂鼓作为进攻号令,当齐军擂第一遍鼓时,曹刿按兵不动,齐军擂第二遍鼓时,曹刿还是没有下令,齐军第三次准备进攻,都不见鲁军应战,士气大减,十分疲惫,情绪顿时低落下去,认为鲁军不会再打了,大家纷纷坐下来歇息,队伍也开始松散下来。在这时,曹刿当机立断,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声响起,早就摩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齐军还没有来得及防备,顿时丢盔弃甲,四处溃逃。战斗胜利后,鲁庄公问曹刿:“刚才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了三次进军的鼓后,才出军?”曹刿说:“打仗,最重要的靠勇气。擂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第二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已经减退;擂第三次鼓时,士兵的勇气已经没了。这时我军再擂鼓进攻,用士气旺盛的军队去进攻松懈疲乏的军队,那当然能取胜啦!”

问一得三用来形容求少得多。其主人公指的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陈子禽。

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弟子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弟子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恐怕是留一手的。”一天,有个名叫陈子禽的学生问孔鲤:“你在老师那儿一定比我们多学一些东西吧?”孔鲤老实地回答:“没有什么呀!就是有一回他一个人站在庭院中,问我学过《诗经》没有,他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学《诗经》。还有一次,他问我学过礼没有,并说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听了他的话,我又去学礼,就这么两件事啊!”“那就好。”陈子禽因为问一而得三,高兴地向同学们报告说:“我问孔鲤一件事,他却告诉了我三件事!第一知道要学诗,第二知道要学礼,第三嘛… …我知道了先生对自己儿子并不特殊亲近… …”弟子们终于解除了对孔子的误解。

前度刘郎用来泛指去了又来的人。其主人公指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是中唐诗人。由于受王叔文“永贞革新”的牵连,公元八百零五年,他被贬往郎州任司马。九年后,四十多的刘禹锡才被召回长安。听说玄都观的千数桃花,开得很好看,就和朋友去观赏,并写了一首《游玄都观》的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播州当刺史,后改为连州刺史,又调任夔州、和州,后被解职。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度被召回长安。当年玄都观的热闹已经没有了:“千颗桃花荡然无存,只有青苔上几丛菜花在春风中摇曳。”诗人很感慨,又写了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猛志常在用来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其主人公指的是神话人物刑天和炎帝的小女儿。

《山海经 • 北海经》中记载: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泳时不幸淹死了。她死后变成了叫精卫的鸟,常常从远隔千里的西山衔来木石,投到东海里,想把它填平。《山海经 • 海外西经》中讲:刑天与黄帝争天下,最后被砍了头,扔到常羊山。刑天没了头,就把自己的乳头变成眼睛,把肚脐变成嘴,挥舞着盾牌和斧子,要和黄帝继续战斗。晋代诗人陶渊明写道:“精卫衔来小树枝想填平东海,刑天死了还挥舞着盾牌和斧子,他们的雄心壮志真是可歌可泣。”

一字之师用来形容将一些好诗文改换一个字后变得更完美。其主人公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齐己和郑谷。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叶公好龙用来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其主人公指的是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沈诸梁。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东窗事发用来比喻阴谋已败露。其主人公指的是宋代奸臣秦桧。

民间传说,宋代大奸臣秦桧想要杀了岳飞。有一天,秦桧坐在东窗下,正为无法除掉岳飞而愁容满面。夫人王氏走进来,对他说:“这有何难,你找几个罪名安在岳飞头上不就行了。”秦桧说:“罪名不难找,难找的是告发岳飞的人,这个人必须是岳飞的部下,才能使天下的人信服。”王氏想了想,说:“我听说岳飞手下的都统王贵,在一次战斗中胆小怕死,岳飞想把他斩首示众,后经众将求情,岳飞才免他一死。他肯定怀恨在心,你何不让他告发呢?”秦桧一听,不禁大喜,称赞道:“还是夫人高见啊。”接下来,两人又将陷害岳飞的各个细节密谋了一番。秦桧派人找到王贵,要他诬告岳飞“谋反”,王贵不干。秦桧一伙就严刑拷打,并以杀他全家相威胁,王贵只好屈从了。秦桧终于把岳飞陷害了。后来,秦桧因病不治身亡。他死后,王氏请来道士为他做道场,超度他的亡灵。道士恨秦桧杀死了忠良,就装模作样做了一会儿法事,然后对王氏说:“我看见了秦桧,他正在地狱里受苦,阎王小鬼正在拷问他。”道士接着说:“秦大人对我说,‘麻烦你告诉我的夫人,当初在东窗下面密谋陷害岳飞的事情败露了’”

一言九鼎用来比喻说话力量很大,能起到很大作用。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主要作用。其主人公指的是战国时期赵国谋士毛遂。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二十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