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可可谈读书 金可可:读研三年规划(对学民法的同学超有用)

2017-1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首先,我觉得读研三年的规划,实际上是一个人生的规划的问题.这三年对大家来说非常关键.这三年怎么走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将来要怎么过,如果将来

  首先,我觉得读研三年的规划,实际上是一个人生的规划的问题。这三年对大家来说非常关键。这三年怎么走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将来要怎么过,如果将来想怎么过没有确定下来,说这三年要怎么走还是很难的,所以我就谈的散一点,漫一点,从比较大的地方谈起。

首先,似乎一个人应该做什么样的定位很难,最终牵涉到人生的根本意义上去。但我觉得其实不难,有句很庸俗的话我觉得是至高的真理:你要做个有用的人。如果你做了一个有用的人,不管是对什么有用,就是成功的人,虽然很土,但是仔细去想,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经验就是这么一条。

一个有用的人按照古人的看法就是一个"吉人",是不会给社会造成危害的。怎么样才是有用,我是有这样一个看法,有用很多种,比如结婚后爱人很依赖你,对爱人来说就是有用的。

以后养育一个小孩,对小孩也就是有用的。比如教育一个学生,能够尽心地把你的知识,知识上的创新传递给学生,那么就是有用。我们知识分子要做到的有用,跟一般的有用还是有些不同的,普通的有用很好,但是作为知识分子,我们要追求更高的,我们要追求的是不可替代性,在某一个领域内是不可替代的,只有这样,才是成功的。

假设你学问很高,在华政范围内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就说明在华政范围内你就是成功的。

比如王迁和培新两个人,为什么学校对他们这么重视呢?成为很年轻的博导和教授,就是因为他们一个知识产权一个在商法领域,至少在华政范围内就是不可替代的人,正因为这种不可替代性,领导才重视,才成为不可替代,这就是靠实力说话的人。

如果不可替代的范围越大,你就有越大的影响,就有越大的话语权。这个是我第一个观点。有用就是成功,一定要做有用的人。平时有好多学生,包括工作的时候总觉得不够被重视,总觉得才华被淹没,从而怨天尤人。

但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有才华,如果对他人对社会有用,在任何地方都不会被湮没的,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能力和所作所为,对人家是否是有用的。   第二我认为要做一个善于规划人生的人。

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过什么生活,还要知道自己最适合干什么事情,这里我举个例子,我刚到中国社科学院法学所读博士的时候,梁慧星老师跟我们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影响了我一生。他说你首先要知道你能干什么,你怎么知道你能干什么,在我看来很简单。

如果你觉得看书很快乐,跟人接触的时候没有比看书更快乐,那么你适合做学问。如果你觉得看书太头疼了,不如跟人打交道快乐,那么就适合做实务。这是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首先根据他的方法就能得出一个结论,自己适合干什么。

当然自己适合干什么和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两者之间有可能是冲突的。比如你最喜欢做学问有可能偏偏就天资不好,做不来学问。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你最想做的也是你最适合做的,就是你的工作成为你的一种兴趣。

就像马克思说的,劳动成为了你的一种需要。那么根据梁老师的判断方法,我们能够就很容易判断出来,自己适合干什么,理论还是实务。对于将来想要从事实务的人,和将来想要从事研究的人,这三年的规划在我看来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要从事实务,我只说民法的,民法就是把民法基础打好,把英语学好就够了。从事学问就不一样了,这个我下面再说。 但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还没有方向,那我的看法就是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这是根本的。

有好多人他可能对自己没有长远的规划,但是每到一个阶段,他都会很认真做自己目前做的事情。本科和硕士读书都非常认真,但是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这样的人也是会成功的。

我还是举罗培新的例子。我不认为他在读硕士的时候就决定他将来要做学术,但是他是很认真的在做。我们那时还在吃喝玩乐,交女朋友很高兴的时候,他已经硕士期间发了30多篇论文了,所以我觉得罗老师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