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的美男子崔琰 貌比潘安文武双全

2017-08-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说起崔琰这个人物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其实他是三国里面的美男子,在三国之中他的帅气和才华得到了曹操的欣赏,不过水能载舟,崔琰最后也死在曹操的手上了,一代美男子从此香消玉殒,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德州武城东北)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崔琰个人资料职 业:官员.名士.中尉中 文 名:崔

说起崔琰这个人物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其实他是三国里面的美男子,在三国之中他的帅气和才华得到了曹操的欣赏,不过水能载舟,崔琰最后也死在曹操的手上了,一代美男子从此香消玉殒,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德州武城东北)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

崔琰个人资料

职   业:官员、名士、中尉

中 文 名:崔琰

别   名:崔季珪

国   籍:东汉民族:汉族

逝世日期 :公元216年

籍    贯:清河东武城

结    局:被曹操赐死

都说伴君如伴虎,崔琰之所以能功成名就,除了自身才华,也离不开曹操的提拔,而崔琰的死也是因为君王的一句话。曹操加封魏王后,曾经被崔琰推荐为官的杨训上表盛称曹操功德。当时有人讥笑杨训为人虚伪,又说崔琰推荐错了人。崔琰阅过杨训的上表后,给杨训写信说:"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崔琰原本是想说那些议论杨训的人不明事理。没想到有人说崔琰这封信是对曹操的不满,曹操听后很生气,说道:"民谚说'生女耳','耳'不是什么好词。

他还说'会当有变时',这分明是出言不逊。"就将崔琰下狱。后来曹操听说崔琰在狱中还不屈服,就下令:"崔琰虽然受刑,然而还敢和宾客交往,门庭若市,还对宾客吹胡子瞪眼,好像有什么怨气。"因此将崔琰赐死。当时人们对崔琰的死深表叹息。

崔琰两个字读作(cui yan),字季珪,曾经是袁绍帐下的文臣,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听闻崔琰的事迹,便招纳了崔琰,曹操做了丞相以后,封崔琰为东曹掾,并对他说:"您有伯夷那样的风范,史鱼那样的正直,贪婪的人听到您的名字就会变得清廉,壮士听到您的名字就会更加勇武奋战,您可真称得上是时代的表率了。所以才封您做东曹掾。"崔琰的为人正直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被封为魏公,当时还没有立太子,曹操就让官吏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这是一件大事,所以众官全都密封作答,只有崔琰一人露板而答,说道:"《春秋》说要立子以长,再说五官中郎将(指曹丕)仁孝聪明,应该让他继承您的大业。我崔琰就是死也要坚持原则。"当时曹操的爱子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众人都以为崔琰必然支持曹植,想不到他居然能够支持曹丕,曹操因此喟然叹息,封崔琰为中尉。

前面我们说到,官渡之战后曹操招降了崔琰,那么曹操看中崔琰的什么呢?是才华还是美貌,接下来小编和大家讲解曹操招降崔琰的过程,绍死后,袁谭、袁尚争着要得到崔琰作为他们的部下,崔琰称病不出,结果被投入监狱,因为得到阴夔、陈琳的营救,才能免罪。

曹操得到冀州之后,封崔琰为别驾从事。当崔琰来拜见曹操时,曹操对他说:"我昨天审查了一下冀州的户籍,总共有三十万人,可真是个大州啊!"崔琰回答说:"现在天下大乱,袁氏兄弟又互相残杀,百姓苦不堪言。

您来到这里,也不先问问百姓的生活风俗如何,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反而先问户籍,这可不是冀州的百姓所希望的啊!"曹操部下的宾客听完之后脸色都变了,为崔琰捏一把汗。想不到曹操没有怪罪崔琰,反而向他谢罪。后来曹丕在邺城,整日游猎,还是崔琰上书劝谏曹丕,不要以田猎为业。

说起崔琰的事迹,那要从他小时候开始说起,崔琰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县人,幼年质朴木讷,喜爱剑术、武艺。二十三岁时,乡里举他为正,才感奋而读《论语》、《韩诗》。二十九岁时,结交公孙方等人,在郑玄处读书。不到一年,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郑玄和门人到不其山避难。那时,粮食缺乏,郑玄就把学生都辞掉。

崔琰被遣送之后,因盗寇充斥,往西的道路也不通,于是专捡荒野的路,绕经青州、徐州、茺州、豫州,东下寿春,南至长江、太湖。自从离家之后,四年才回到故乡,以弹琴读书作为消遣。

崔琰留给后人的评价,不仅是他貌似潘安的美貌,而是他的才华和胆识,还有一身正气,容颜终会老去,只有这份不屈不饶的精神不会逝去,易中天在《品人录》中说崔琰是三国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正派儒雅,又有远见卓识,仪表堂堂,凛然于朝,曹操也被他的一身正气所慑服。崔琰之死,是当时最大的冤案。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

后人有赞曰:"清河崔琰,天性坚刚;虬髯虎目,铁石心肠;奸邪辟易,声节显昂;忠于汉主,千古名扬!"

陈寿:"崔琰高格最优,鲍勋秉正无亏,而皆不免其身,惜哉!大雅贵"既明且哲",虞书尚"直而能温,自非兼才,畴克备诸!"

床头捉刀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典故,而这个典故和崔琰曹操都有关系,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曹操对自己样貌的不自信,更是突出曹操的多疑,在现代被形容成刻意掩饰自己的意思,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琰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后来,人们便将代替别人做事称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代人捉刀的成语由此而来!

崔琰身材高大,声音洪亮,眉目清朗,须长四尺,很有威严,颇受朝臣仰慕,而曹操对他也相当敬畏。崔琰曾推荐钜鹿人杨训,此人虽才具不足,而清廉贞正,曹操就备礼召请。后来曹操为魏王,杨训上表赞美功勋,发扬盛德。当时有人讥笑他浮浅虚伪,想博取名声,并说崔琰荐举不当。崔琰就从杨训处拿了上表的草稿来看,然后写封信给杨训说:"我仔细看过你的草稿,内容不错而已。这只是一时的机会罢了,应该会有变动的时机!"

崔琰的本意,在于讥讽那些评论的人喜欢指摘别人,而不推寻情理。却有人说他这封信傲视怨谤。曹操生气地说:"俗话讲'生女儿罢了!''罢了'并不是好话。'应该会有变动的时机',意思是更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