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宗炳 宗炳故居千年槐 秀美三湖我的家!
宗炳 宗台 宗槐:登三湖宗家台,寻访宗炳遗韵
初秋的一天下午,骄阳依然似火,大地依然笼罩在热浪滚滚的薰蒸之中。我撇开浮躁,走出喧嚣,登上了三湖农场宗家台。 登宗台有东、北、南三条小径,东面尺余宽的小径虽蜿蜒曲折、荆棘丛生,却能领略“一弯浅水贯南北,半河莲花半河菱”的美景,且距宗台行程最短,游人多由此登台。
穿行在自然与人文交融的东面小径上,我踏着浓浓的、漫长的历史,品味着“古”的内涵。 昔日三湖,烟波浩渺,白水接天,宗台只是万顷碧波中的一方陆岛。
公元401 -402年,时任东晋南平太守的宗臧在此为其弟宗炳筑庐砌屋。由是,一代先贤,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美学家、古琴乐理家、哲学家、佛学家、旅行家宗炳即在此台隐逸四十年,直至步入他人生的终点。由是,这方陆岛即以宗姓命名宗家台。
宗炳平生“好山水、爱远游,工书画”。他创立的“小中现大”,“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神托于形”等山水画理论,比十四世纪文艺复兴中期意大利画家勃吕奈莱斯克的“远近法”早1000余年。
他提出的佛教教义与儒家精典“并无冲突”、“相互包容”及“神形分殊”论在中国思想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晚年的他自感老病俱至,体力渐减,唯恐处世时日无多,故其在精心撰写《画山水序》、《明佛论》的同时,也常常借助青灯黄卷,夜以继日地把脑海中的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致勾勒出来, 或直接涂绘于墙壁之上,或绘成画作悬于室中,最终成就了他“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栖丘饮谷”、“卧以游之”的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