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申书画 【傅申】傅申的书画鉴定艺术

2018-04-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南汇近.现代的历史上,人才辈出,简单列举几位:张闻天,南汇祝桥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傅雷,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在翻译巴尔扎克著作方面

南汇近、现代的历史上,人才辈出,简单列举几位:

张闻天,南汇祝桥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

傅雷,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在翻译巴尔扎克著作方面成就突出,而《傅雷家书》几乎妇孺皆知。

王一亭,出生于周浦,早年曾任商务买办,入同盟会,资助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为上海商界巨擘,绘画与吴昌硕比肩,人物佛像绘画更独树一帜。同时也是吴昌硕艺术的积极推介者,对推动海上画派的发展做了卓越的贡献。

另外,脍炙人口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夜上海》等名曲的作曲者陈歌辛,也出生在南汇,其长子陈钢为著名音乐家,作有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再往近说。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是远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傅申先生。傅申1936年生于南汇,1948年迁居台湾。作为世界范围内最权威的黄庭坚研究者,傅申先生撰写的论文《从迟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被认为是断定黄氏《砥柱铭》真伪的最好依据。2010年《砥柱铭》创下的4.368亿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从此傅申先生的名字就和《砥柱铭》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来源:《文物天地》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艺术市场的日趋活跃,书画鉴定研究不断深入,队伍逐渐壮大,出现了一批卓有成效的中年专家。曾求学供职于中国台湾和美国的傅申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以深厚的国学为基础,同时借鉴西方艺术研究的某些方法,在传统艺术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数十年,为中国书画鉴定学的发展完善做出了较大贡献。

傅申1936年生于江苏南汇,1948年迁居台湾。青年时期即醉心于中国书画及篆刻艺术。1955年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师承黄君壁、溥儒、王壮为研习书画篆刻,在校期间已崭露头角。曾获台湾师大书、画、印三项艺术一等奖,毕业后又陆续获得台湾省美术展览国画一等奖,中日文化交流书法展一等奖。

1965年,傅申获台湾中国文化研究所硕士学位。同年调入台北故宫博物院任研究员,从事书画鉴定和美术史研究。1968至1976年,傅申入美国普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所,在美术史家方闻教授指导下,攻读中国艺术史,1972年获硕士学位,1976获博士学位。

在美国工作期间,傅申历任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耶鲁大学副教授,弗利尔美术馆、赛克勒美术馆中国美术部主任。1994年回中国台湾省任台湾大学艺术所教授。

傅申在博物馆任职期间,经手过目了众多书画名迹,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在美国求学时,系统地学习西方艺术史论与艺术鉴赏方法。历年探访了欧美、香港、日本等各大博物馆收藏,1997年应邀参加了中美文化交流协会举办的中国画访问团,到北京故宫、辽宁、上海、江苏、南京等各大博物馆观赏库藏名迹,同时与中国大陆书画鉴赏大家徐邦达、谢稚柳、杨仁恺、刘九庵等先生进行交流。

丰富的艺术经历为其以后的书画鉴定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傅申著述甚丰,涉及面广,撰有古代书画史,古代书画鉴藏史,画论考证,古代绘画鉴定,古代书法鉴定,近代绘画鉴定等方面论文专著70多篇。内容几乎囊括了各个时期的主要书画家及作品。这些著述集中起来可以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书画鉴赏史。

在《颜色影响及分期》、《黄庭坚书法》等文中,傅申探讨了两位书法大师书法艺术成就特点以及他们对各个时期书风的重要影响;在《张大千与王蒙》、《张大千与董源》、《大千与石涛》中分析近代画家与古代画家的传承关系;《巨然存世画迹之比较》属古画鉴定,可比较的作品较少。

傅申另辟溪径多方考证。先从早期著录略窥巨然风格,再以章法布景、笔墨、造型、质地为经,以时代、地域、个人风格为纬,对巨然作品风格进行了全面探讨鉴定。

方法新颖,论证充分严密;《血战古人的张大千》一书介绍了张大千一生入古、出古、以伪作向鉴定家挑战,向古人挑战的事迹,并对张氏伪古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清理鉴定。解开了近代收藏史的一些疑团。

傅申先生在鉴定中善于从具体作品出发,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的鉴定方式。现列举两例:

例一,综合鉴定方式。在《马琬画杨维桢题春水楼台图》一文中,傅申根据画中的特殊性,运用了综合的鉴定方式。

由于马琬传世画迹不多,风格手法也不一致。傅申就选择其中一幅彻底研究。用充分证据论证其真实性,再扩展对其他画的了解。

他先探讨了北宋、南宋至元代画幅长宽比例差异,以及山石形状、水岸布局和皴法样式的演变情况,详细分析了这三个时期绘画风格的各自特征。再将马琬上述作品进行对照比较,从总体风格、画面构成形式上证实马琬《春水楼台图》为典型元代风格。

“仅仅确定出时代风格,还不足以做到完全意义上的鉴定”,还需从“笔性”上进一步证实此画作者是否为马琬。由于马琬画较少,难以确定典型样板作参照,傅申就把画面研究重点转移到题跋上。着重研究画上杨维桢的题字。杨维桢与马琬是同时代的人,又属师生关系。如杨题为真,此画就基本可信。因而杨字是关键,需作详尽分析。

傅申利用文献探讨了杨维桢的性格以及对其书法的影响;书法史上对杨字的品评;杨的书法师承渊源。并列出一批杨维桢书法作品,分析用笔方式特点:杨氏书法以章草入于行书;书法行列不够分明;用笔轻重、疾徐、粗细不一,用墨枯湿变化多样等。再对照马琬画上杨维桢的题跋,从笔性、笔墨与杨氏书法的一致性上得出马琬此图可信。此外他还对画的纸张年代做了一些考证。

上述鉴定是以作品总体时代风格、具体的笔法特征和相关考据以及同时人题跋等交错求证的方式,论证了此画的真伪和制作年代。作者在鉴定中根据此图某些特殊性,方法使用上有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