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钢的手 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鸟巢就是我的"家"

2018-05-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提示:家是什么?有人说家是一叶小舟,有人说家是避风的港湾,还有人说家是一种温馨.北京奥运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说,家

核心提示:家是什么?有人说家是一叶小舟,有人说家是避风的港湾,还有人说家是一种温馨。北京奥运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说,家是一种牵挂,“鸟巢”就是他的“家”,那里体现出了这位河北人两年的心血,充满了他对“家”的依恋之情。

前天,在北京联想集团组织的奥运火炬手与媒体见面会上,记者见到李兴钢。一身运动装打扮的他戴着一副细细的眼镜,看上去像一位二十来岁的大学生。就在记者惊讶这位设计师如此年轻之时,李兴钢的一句话瞬间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我可不是二十来岁,我是1969年出生的,老家在唐山乐亭县毛庄乡新村。”

为“家”苦心设计

受联想集团之邀,李兴钢成为参加雅典火炬交接的一员,前天他是和圣火火种一齐回到北京的。“当时参加火炬接力时,我特别兴奋。为了准备这次传递,我很早之前就开始练跑步了,就在我家楼下的花园里跑。你别说,那一阵子,我的睡眠特别好。”

李兴钢睡眠不好已经有两年多了,这与他设计并参与建筑“鸟巢”有直接关系。李兴钢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设计师,2003年1月,出任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他说:“国家体育场的竞标方案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与瑞士赫尔佐格和德默隆公司联手共同设计的,整个设计工作是在瑞士完成的。”

说到最初设计的构思,李兴钢说:“我是个很恋家的人,而‘鸟巢’就是最最雏形的一个家。我的目的是用生活中最本原的东西反映最本原的体育精神。”说到具体设计时,他说:“鸟巢的设计并不是从外型开始打造的,它恰恰是从内到外的一个设计过程,它是从一个体育场的核心部分——看台开始设计的,看台的设计是很古典的,它就像古罗马的竞技场一样,蕴涵了比赛和观赛这两种运动场最重要活动的完美结合。

在设计上,也是本着东西高、南北低的布局,为的是便于观赏比赛。”

作为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既要跟业主、政府、奥组委等多方协调关系,又要跟十几个专业的设计人员、几个国家的工程师协调解决矛盾,同时,近四千张的施工图纸,都需要李兴钢签字负责,面对如此复杂的工作,李兴钢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高强度的工作让他连续失眠两年。

天人合一的“家”

从设计、中标到建设的这几年时间里,“鸟巢”因为其重要的地位与特殊的外形,难免遭遇争议。李兴钢表示,建筑与雕塑不同,要评价一件建筑作品,不能只看外观,必须亲身走进它、体验它、感受它的空间。为此,他非常仔细地描述了“鸟巢”完工之后,观众走进赛场的感受。

“首先是外观,我们从远处望着‘鸟巢’时,会被它独特的外形和表现力所吸引。”

“我们接着走进‘鸟巢’,进入外壳与内场之间的观众集散区域。这个时候,你就好像是进入了一个非常热闹的城市空间,这里面有来自全世界的观众,你和你的朋友在愉快地交谈、约会、休息。”

“最后,我们进入内场,外界的嘈杂与无序忽然消失不见,独特的钢结构被膜覆盖。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个特别简单、纯净的空间。”李兴钢说。

4月18日,“鸟巢”将首次投入使用——举办2008年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李兴钢有些激动地说,国家体育场目前已经基本竣工,有能力顺利完成这次“首秀”。不过要提到最激动的时刻,李兴钢思索着说:“对我来说,8月8日点火那一刻,应该是我最激动、兴奋的时候。”

为“家”多做点事

李兴钢非常热爱建筑设计这个专业,而且很痴迷。上大学时,他可以为一个设计作业晚上不睡觉画草图,就是为了第二天跟老师有一个很好的交流。李兴钢把它当成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儿,包括谈恋爱他都觉得没有这个事儿重要。

李兴钢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1998年赴法国留学。在15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曾荣获英国世界建筑提名奖、中国建筑艺术奖等20多项国际国内奖项。李兴钢在自己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高峰时,一直没忘家乡乐亭。前些年,李兴钢相继为母校乐亭一中无偿设计了科技楼、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目前还在为母校重新进行校园规划。

李兴钢说:“我毕业十几年,以一个职业建筑师的态度做到现在,一直在经历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让自己成熟的过程,但是到现在可能还是一个未成熟的状态。这个行业是一个老年人的行业,因为需要经验与积累,我这个年龄在这个行业来说是属于小字辈的,我现在有的也许只是对好建筑的认知和对话的能力。

对于家乡,我希望以后能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乐亭、为唐山、为河北做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