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歌仔戏曲调 歌仔戏叶青说曲调

2017-10-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提到歌仔戏的曲调,有些唱曲如果听到的话,可能会令许多人有"哦!原来这是歌仔戏的歌"的感觉,事实上,歌仔戏的唱曲,非常丰富.多变,完全反映出它

提到歌仔戏的曲调,有些唱曲如果听到的话,可能会令许多人有“哦!原来这是歌仔戏的歌”的感觉,事实上,歌仔戏的唱曲,非常丰富、多变,完全反映出它所具有的强大包容性及学习力来。 8K5a'*1qj 从早先歌仔戏还是小戏的时候,“锦歌”就已经是构成歌仔戏“歌”的基础,随后,车鼓小戏的曲调、民歌以及其他传统戏剧的戏曲,才慢慢都被歌仔戏所采用,编入作为唱作时的曲调。

zGpe% 歌仔戏能有机会发展成为完整的戏剧,其中当然需要许多后天条件尤其是社会条件的配合,但是如果不是先有了可供说说唱的传统歌谣,这种土生土长的剧种也许就不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型态了。

c6 $:2N@Z 我们不妨来想像一下画面:明末清初,闽南地区移民来台的人们,耕作农忙之余,和着乐器,唱起家乡的传统歌谣,唱的都是些生活熟事、民间传说。

村民叫它做“念歌”、“乞食调”、“歌仔调”……也就是闽南漳州人所称的“锦歌”或“什锦歌”。

(4nKa[22 闽南移民唱起“锦歌”,也就是“歌仔调”的同时,也传入了阵头等民间歌舞形式的小戏,慢慢地,原本纯粹是坐着说唱的“歌仔调”在感受了具有戏曲风采味的表现形式后,多少也吸取了部分唱腔,使其更戏曲化。

譬如传统的“四空仔”,把它的曲调拉长,就和“七字调”有许多雷同的地方,类似这样的演变,在歌仔戏能中可以说还有很多,“大调”、“倍思”,也与“五空仔”曲式有相似之处。

)o EdAj 如果把歌仔戏中属于歌曲的部分,单独抽离出来,更可能明显地看出,歌仔戏的歌,其实就是集合了各种民俗曲艺以及其变体的大全。在老歌仔戏时代,除了民谣、小戏、说唱混合而来;传统大戏中“北管”、“南管”曲调的影子也随时可见。

例如,借自乱弹戏的“阴调”、“四空仔”,来自南管的“浆水”、“慢头”、“紧叠仔”都是歌仔戏中耳熟能详的曲调。光复之后,职业戏班渐多为了吸引及投合女性观众的喜好,以加重悲剧气氛,才产生大量的哭调。

这类曲调,通常是原来曲调刻意放慢,加上装饰间,叹词,烘托出悲伤的效果。 ZL{#dk 到了电视演出的歌仔戏,“哭调”类曲调的运用和过去在内台戏时代比起来,显得机会较少,这当然和电视演出型态、内容和节奏都有关系。

试想一集三十分钟的节目扣除广告所剩不多,在一场悲剧中,如果用“哭调”表现的话,单是咿啊的哭泣饰音,可能就用去大半时间。在舞台上连演好几个小时还可以这样唱,电视就不适合了。 #N

/OO$c 正因为电视节奏较快,曲调使用量大,所以在歌仔戏搬上电视荧屏之后,专为歌仔戏创作的曲调,随着一出出电视歌仔戏的演出而出现。文和调、二度梅、送君别、巫山风云、西工调、状元楼等皆是。这类曲调通常称作“新调”或是“变调”。

同时歌仔戏再度发挥富学习力的特性将当时深受欢迎的流行歌曲运用到戏剧之中,像秋夜曲、茶花女、艋舺雨、人道等,也都一概以“新调”称之。不可否认的,新调因为受到当时流行歌曲的影响,曲式和过去“老歌仔戏”已有相当程度的不同。

这些曲调淬下来,大部分是四句连型式,曲调名称则多是以当时创作的剧名或团名命名。像“文和调”、“南光调”、“宝岛调”、“丰原调”等都是以团命名;“巫山风云”、“二度梅”、“日出东山”等,则是以剧名命名的。

歌仔戏的曲调繁多,其中“七字调”、“哭调”、“杂念仔”又可以说是较能代表歌仔戏特色的曲调。学歌仔戏当然要能唱,这些便是必学曲调。 Q/lzX8( 歌仔戏中,七字仔、都马调、哭调是演员必修又极难唱得好的曲调。

七字仔本是从民谣中撷取而来,后来发展成歌仔,用七个字构成四字唱词,所以叫七字仔。它的曲调变化很多,可以提高嗓子唱,也可压低嗓子唱,全视剧情要表现的心情而定;例如剧中人心情复杂时,唱起来就嘀嘀嗒嗒,快而促;当心情轻松,或是要传达温柔的情绪,这时候就可以唱得慢一点。

七字调的弦律可以随着唱词的平仄起伏而变化,所以在表达歌词和情绪的运用上,七字调往往最能表现演员的功力。

'rh*a 8wn 至于都马调,曲调十分自由,旋律可以随演员表演的情绪起伏而走,当演员演唱时有刻意运用停顿的地方,三弦也可以一直咿咿呀呀地停着,等演员的唱词出来,才接下去,如果一个前奏出来演员来不及搭上去,可以等三弦重复时接上去,所以演员能有词便唱,没词时,三弦咿呀地拉弹,等演员想到词再接上去。

& F={W2 歌仔戏的曲调繁多,每一种曲调又有它特殊的调性,就像人有活泼、文静、喜怒哀乐不同,因此曲调的选择通常是依剧情的发展,选择合适的曲调作搭配来唱。

像哭调,大哭、小哭、阴调唱起来凄凄切切,通常运用在心情悲苦的时候;杂念仔,则用来解释、叙事时唱。

有些曲调,在戏剧中也有其习惯性的用法。譬如“紧叠仔”通常是演员在走路的时候,边走边唱;“慢头”则常见于演员自昏迷中苏醒时唱;高甲戏的“四空仔”惯用于演员情绪悲愤时;虽然说曲调的运用有传统沿用的习惯性,但是如何组合,怎么唱,还是有许多趣味和变化。

举个例子,在我演过的《孟丽君》第二集时,孟丽君坐在梳妆台前,望凤冠慨叹,到换上男装,画图留书,这个过程,我先唱江西调,再转琼华调,最后再转传统的七字调,剧情随曲调的变化显得曲折而韵味十足。

FJr1 OD7@s 除了曲调变调,歌仔戏的念白也有不少学问,台语中保留了相当多的中原古音,许多北平话表现不出来的抑扬顿挫、高低长短,在台语中可以轻易地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某个角度而言台语本身就是非常地富有音乐性的。

像玉楼春,讲的是李后主的一生,宫廷王室,用字遣词,有些地方用的是官话,发音特别讲究,不能太白话。 Q2Z?:i>B]9 过去曲调的传承靠口传,师父教一句,学生唱一句,而且曲式也没有严格的规范。

像七字调,节奏拍子一变化,快板的效果和中板、慢板的效果差异就很大,不同人唱,因领悟力的高低有别,曲调表现出来的情感也不同。氢我常说,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唱七字调,都能产生出千百种完全不同的唱法和效果。歌仔戏的曲调,难就难在这里! Gu _eLq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