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香嫁刘备幸福了谁?孙夫人与刘备感情并不好
而且这个孙夫人有个更为吸引人眼球的身份刘备夫人。说到孙夫人嫁往荆州,多数人认为是孙权和周瑜给刘备设下的圈套,最后被孙权的母亲和小乔的父亲弄假成真。
对这段历史本期堂主沈伯俊提出一些质疑,他认为孙权之妹本不叫孙尚香,嫁给刘备之后,两人的感情并不好。欲知详细情况,请您细细品读以下的文章。
在《三国演义》中的“孙刘联姻”这个富有喜剧色彩的情节中,孙夫人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角色。
经过京剧《甘露寺》、《龙凤呈祥》和各种地方戏类似剧目的搬演,她更是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说起来,孙夫人与刘备的婚姻关系虽有历史根据,但《三国演义》所写,却带有很大的虚构成分。
《三国演义》第7回写道:“吴夫人之妹,即为孙坚次妻,亦生一子一女:子名朗,字早安;女名仁。”这位“吴夫人之妹”即书中所写的吴国太;孙夫人既是她的女儿,似乎就应该叫“孙仁”了。其实,这并非史实。历史上根本没有吴国太这个人。孙坚之妻吴夫人“不仅生了孙策、孙权兄弟四人,而且生了一个女儿,即后来嫁给刘备的孙夫人”,而史籍中并未留下孙夫人的芳名。
据《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注引《志林》:“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可见“孙仁”是孙坚庶子孙朗的别名,而非孙夫人之名。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时,出于情节的需要,虚构了吴国太这个人物,把孙夫人算作她的女儿,并把“孙仁”这个名字“借”给了孙夫人。由于这个名字只出现了一次,连写“孙刘联姻”时也没使用,所以多数读者并未注意。
至于元杂剧称孙夫人为“孙安小姐”,乃是另一条路子的虚构。近代戏曲的作者们觉得“孙安”这个名字太俗,另给她取了“孙尚香”这个典雅而有闺秀气的名字。
时至今日,广大群众以至不少作家都以为孙夫人的真名叫“孙尚香”,那只是一种美丽的误会罢了。
在《三国演义》的“孙刘联姻”中,吴国太和乔国老扮演了月下老人的角色,凭借他们的特殊身份,打破了孙权、周瑜的“美人计”圈套,使刘备得以弄假成真,高高兴兴地娶走了孙夫人。
其实,历史上虽有“孙刘联姻”之事,但过程并不复杂。《三国演义》有关此事的情节,大部分是罗贯中想象和虚构的产物,而对于吴国太和乔国老的描写,也大多出自虚构。
第38回写道,吴夫人于建安十二年(207年)病逝,临终前嘱咐孙权云:“吾妹与我共嫁汝父,则亦汝之母也。”但是,《三国志吴书妃嫔传》只记载了孙坚的正妻吴夫人,却根本没有提及他有什么“次妻”。
再说乔国老。《三国志》只有一处提到江东二乔的父亲,称其为“桥公”(“乔”本作“桥”),见于《吴书周瑜传》: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桥,(周)瑜纳小桥。
从这段记载来看,当建安四年(199年)孙策率兵攻取皖县(今安徽潜山)时,这位桥公是否尚在人世还是个疑问。至于他能否活到建安十四年(209年)“孙刘联姻”之时,就更难说了。即使他还在,也没有任何事实能够说明他对江东的政治产生过什么影响。
当孙权、周瑜为了索回荆州而定下“美人计”,欲以孙权之妹为诱饵,把刘备赚到江东之时,作品波澜顿起,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这是一场特殊的斗智,刘备、诸葛亮将何以处之?
尽管诸葛亮一眼就识破了周瑜之计,胸有成竹地让赵云保着刘备前去招亲,但事情很明显,单靠刘备自己是无法弄假成真的,要想找江东的文武官员帮忙也不可能。
这时,乔国老出场了。作为吴国太的亲家、孙权的长辈,他可以随便出入吴侯府,也可以随便发议论出主意而无所顾忌,是一个理想的穿针引线的人物。
不过,乔国老虽然不像孙权的部下那样怕他,但也控制不了孙权,难以使他打消用“美人计”的念头。于是,罗贯中又请出了惟一能使孙权乖乖听话的角色吴国太。
刘备一到江东,首先就去拜访乔国老。乔国老又兴冲冲地去给吴国太道喜,一下子就打破了孙权瞒天过海的如意算盘。大吃一惊的吴国太感到受了欺骗,在孙权面前又哭又闹,痛斥孙权、周瑜无用,害了自己的女儿,骂得孙权不敢说话。乔国老也在一边帮腔,力言“美人计”使不得,主张真的招刘备为婿。在他们面前,孙权简直毫无办法。
就这样,矛盾开始转化,吴国太把婚事的决定权抓到了自己手里。接着,乔国老两头通风报信,吴国太甘露寺相亲之后一锤定音,终于使刘备与孙夫人成就姻缘,而孙权却步步被动,只好眼睁睁地接受既成事实。
但是吴国太和乔国老,一个是纯粹的子虚乌有,一个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都不可能对历史上的“孙刘联姻”起什么作用。以上只是罗贯中演绎的情节。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孙)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可见历史上确有“孙刘联姻”之事。
原因很清楚,孙权对雄踞荆州之半的刘备有所畏惧,为了巩固孙刘联盟,便以此方式来“固好”;过程也很简单,是孙权“进妹”,即孙夫人出嫁到荆州,具体说就是嫁到刘备的治所公安(今湖北公安县),而不是刘备老远地跑到东吴去招亲。
在此之后,刘备才到京(今江苏镇江市)去见孙权。这时,周瑜上书孙权,主张扣留刘备:“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按:指关羽、张飞),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周瑜计谋中提到的“美女”,只是软禁刘备的条件之一,并非引诱刘备前来东吴的“美人计”,更不是以孙夫人为诱饵。更重要的是,孙权并没有采纳此计:“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罗贯中巧妙地颠倒了这两件事的时间顺序,并对史实加以别出心裁的改造,使二者之间形成因果关系,从而酿造出周瑜献“美人计”孙权采纳刘备过江招亲的情节,使本来并不复杂的“孙刘联姻”变成了一场双方斗智的好戏。
史书对孙夫人和刘备的感情并没有正面记叙,但从一些侧面的线索来看,二人的感情并不是那么和谐美满的。
证据之一,《三国志蜀书法正传》云:“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这不是《三国演义》所写的婚前的习惯,而是婚后继续保持的现象,可见夫妻之间并不亲昵。
证据之二,诸葛亮曾经谈道:“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可见刘备对孙夫人很不放心,把她视为潜在的威胁。
证据之三,《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曰:“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这就是说,刘备在行动上对孙夫人处处加以防范,出征益州时,还特地让赵云来钳制她。夫妻之间如此猜疑防范,还谈得上什么欢乐和幸福?
本来嘛,二人成婚之时,刘备已年近半百,而孙夫人不过二十上下,年龄相差约三十岁,如果男方有怜香惜玉之意,女方有赞襄夫君之心,倒也有琴瑟和合的可能;偏偏一个是志在图王霸业的枭雄,一个又是刚猛骄豪的女杰,双方互不信任,何来欢爱?所以,刘备入益州不久,孙权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还差点带走了刘备惟一的儿子阿斗。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与刘备恩断情绝。
刘备呢?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吴懿之妹,刘璋之嫂),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么留恋。正因为这样,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
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联姻之一:孙权为了巩固联盟而主动“进妹”,刘备出于同样的原因而欣然接受,如此而已。由于政治形势的变迁和二人性格的冲突,这场婚姻终以离异结束,孙夫人也成了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