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玉高等教育观点 刘道玉 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
我更愿意展望未来,思考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方向、目标、过程和方式,并以此来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只能就“教育需要一场真正的变革”作一个简要的发言。 回顾教育改革30年的历程,我大体把改革……
刘道玉(1933年—),湖北枣阳人,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会长。曾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武汉大学校长等职务。他在1981至1988年任武大校长期间,率先推行了学分制、插班生制、导师制、主辅修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取消辅导员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引起了成效也带来了争议。
在他的努力下,武汉大学被誉为“高教战线上的深圳”,他个人被誉为“武大的蔡元培”,后因各方阻力,被免去校长职务,以后专心研究著述,拒绝再仕。刘道玉在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上的大胆创新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他个人的性格和际遇也很好地图解了一代改革人物的形象和命运。
各位教育界的同仁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一个直接参与、经历和见证了这一全过程的教育工作者,我的感受是深刻而复杂的。其间,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也得有失、有收获,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回忆过去是必要的,但我今天不想过多的去回忆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我更愿意展望未来,思考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方向、目标、过程和方式,并以此来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只能就“教育需要一场真正的变革”作一个简要的发言。
回顾教育改革30年的历程,我大体把改革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80年 拨乱反正阶段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开始,到1980年左右。大概三年时间,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拨乱反正,包括恢复统一高考,恢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这一阶段的工作是为以后的教育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1980年-1988年 教育改革黄金时代
那个时候,在中央解放思想的号召下,全国高等教育战线,真犹如百花齐放,各个学校都积极开展改革的试点。大有英雄比武之势,像上海交大的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工资制度“上不封顶、下不保底”,那时候别的学校都非常羡慕。
比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华南理工学院的理工结合,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这都是很先进的理念。深圳大学的党政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党的机构要业余化、兼职化,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办公室没有编制,都得兼行政工作。兼职化、业余化,是非常大胆的开创了党政体制改革的先例。
当时我在武汉大学工作,面对改革大好形势,我们从哪儿做起,我们选择从教学制度开始。因为,只有改革僵化的教学制度,才能够调动广大教授和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现在很多的教育改革的措施,大部分都是那个时代推出来的,而至今还为许多高校所效仿。
第三个阶段:1989-1992年 停滞阶段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代教育改革停滞不前。
第四个阶段:1993年以后 发展代替改革阶段
也是小平同志南巡以后,重新倡导改革,谁不改革谁下台,这个时候改革又开始回升。
但是从1993年到现在已经15年过去了,我们虽然推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但是在我看来,都是属于添枝加叶式的改良。这一代突出的是以发展代替了改革。
我们怎么评价30年的教育改革?
30年当中,特别是80年代,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实验,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也取得了不少的宝贵经验。但是从90年代开始以后,大学出现合并、升格、扩招、抓了发展,而出现了冒进和浮夸。
虽然抓了一些改革,但是没有抓教育本源的改革,所以问题重生,积重难返。总的来说,30年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没有涉及教育本源的改革,所以总的来说我们的教育改革是不成功的。
联合国教科卫《在教育的今天、明天这本书》当中,对于世界范围的改革做了评价,他说“像今天这样零星地进行一些改革,而没有一个关于教育过程、目标与方式的整体观念,已不再是可取的。”我想这个评价对于中国30年的改革也是有针对性的。
下面谈到戊戌变法的教训。戊戌变法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戊戌变法是中国学步民主的开端,可惜我们现在还站在民主的大门之外。梁启超先生是戊戌变法的先锋人物,他沉痛地总结变法失败的原因:“变法不变本源,而变枝叶,不变全体,而变一端,非徒无效,只增弊耳”。我们用他的这一句教训看看我们今天中国的改革,我觉得是很相似的。
为什么中国需要一场真正的教育变革?我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差距。据资料统计,至今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进入世界前200名。我是相信的,尽管英国泰晤士周刊的评价,说北大进入了前17名、15名、14名,那个评价是不可信的。
其次,虽然我国大学生和研究生数量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大学生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又培养出了多少的高质量、杰出的、世界顶尖的人才呢?恐怕微乎其微。包括诺贝尔奖在内,和几乎所有的基础科学领域的世界大家,中国现在都是空白。
别说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地质学、建筑学、计算机,包括文学、新闻学,所有都是空白。不仅仅是诺贝尔的问题,据我统计,诺贝尔奖107年了,大概有将近700位获得者,其中有600人都分布在世界一流大学里,而我们中国现在没有。
最后,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问题很多,群众议论纷纷,强烈的要求改革。许多媒体都做过调查,群众现在最不满意的问题,是困扰教育问题之一。所以要求我们进行真正的变革。
什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本源问题呢?
所谓本源,是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而教育的本源是指影响教育质量和科学水平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我国教育的本源问题有三:
一、教育理念。二、教育体制。三、培养人才的模式。
一、教育理念。
之所以教育改革不成功,就是在三个问题上,我们没有或者几乎没有触及。
讲到大学理念,不得不提到德国17世纪哲学家——康德。康德被认为是世界近现代哲学家第一人。他终身在他的家乡,直到47岁还是讲师,没有提到副教授,后来做了教授、校长。
什么是大学理念?大学理念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回答大学是什么?大学是干什么的?一提到大学是什么,我们就不得不想到古罗马时候有一个学者奥古斯丁对时间的提问,他说:“如果不问时间是什么,我大概还知道时间是什么,但是真正问时间是什么,我倒不知道时间是什么了。”
大学也是,大学是什么?虽然我们培养了2000多万的大学生,现在在校的大学教师队伍几千万人,但并不一定每一个在大学工作的人都知道大学是什么,大学是干什么的。康德是世界上第一个回答大学是什么的人,他说“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它的品性是独立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可见我们对这一点是理解的有很大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