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虹对大智慧不关心 大智慧董事长张长虹:通讯社业务不会放弃

2018-02-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被ST风险加剧 大智慧多渠道转型难扭亏作者: 黄杰不出意外的话,大智慧(601519.SH)即将因连续亏损而被ST.<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获

被ST风险加剧 大智慧多渠道转型难扭亏

作者: 黄杰

不出意外的话,大智慧(601519.SH)即将因连续亏损而被ST。

《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获知,觊觎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多年的大智慧、虽然已于2013年上半年成功将销售订单延伸到了多家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盘市场,但因为技术开发不到位、新的产品推出时间押后等因素,面临大面积违约风险。

此前,大智慧称上半年亏损1.46亿元,而2012年该公司已经巨亏2.67亿元。

几乎同时,大智慧在上市前夜重金买入的阿斯达克通讯社(阿斯达克网络信息公司全部股权项目),及上海财汇、北京世华财讯等项目的内部整合工作也因新闻管制政策不断加码、资讯业务烧钱速度过快等因素难以快速推进,变成公司从行情提供商向行情、资讯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过程中的巨大路障。

"眼看下半年只剩下5个月时间,料定仅靠自身业务,大智慧管理层已经回天无力。"一家长期关注网络金融概念股的私募人士称。

进军大宗商品市场遇阻

不排除大智慧死扛硬打,斥入巨资深耕中远期软件领域,但那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大智慧早在上市之前,就曾计划对包括北京金网安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富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以开发、服务于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的软件公司予以购并或控股。上市后,这一购并进程一度加快,但最终,大智慧还是未能拿下上述软件公司,转而开始于2013年上半年用自有力量强行切入这一领域。

"一位已经从上述某软件公司离职的高管人士透露说,特别是在2011年,借力IPO成功获得招募资金多达15亿元的大智慧财大气粗,四处屯兵,其彼时进军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软件供应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

我国的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脱胎于最早期的期货交易所。在20多年前,国内最少有四五十家期货交易所,而伴随国家整顿力度加大,几乎100%的中远期交易市场,都是由原来的期货交易所变身而来。北京证券与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介绍说,从1993年11月起,国务院和一些部委陆续下发一系列文件,停止了国债、钢材等尚不具备期货交易的品种,对期货经纪公司进行整顿清理,取消金融机构从事期货业务的资格等,制止期货市场的盲目发展。

截止到1999年,全国的期货交易所撤并为3家,交易品种由35种压缩为12种,而与期货市场密切相关的经纪公司和服务商业机构也从上千家一夜间削减为100多家。

事实上,上述被削减的期货交易所并未集体死亡。大多数交易所在领军人物带领下,另立门户,变身中远期交易市场。

而中远期交易市场的一大特性,正是借助电子商务实现撮合或即期交易,其对软件供应商的依赖程度颇高。

有数据显示,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在2012年前后的鼎盛时期,存量规模多达800家以上。与之相对应,该类市场曾被生意社等民间机构认为年度交易额高达10万亿元规模。

郑州郑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大信息")市场总监周杰目前是国内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软件的主流开发商之一。在他看来,北京金网安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郑大信息目前占据着此类交易市场超过90%的市场份额,其他多家小型软件供应商则所占总额不超过10%。换言之,摆在大智慧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条路是快速拿下金网安泰或郑大信息任意一家的股权,进而借力打力;另一条路,就是早点撤退,别进来烧钱。

金网安泰市场总监李克对于大智慧觊觎中远期交易市场软件份额的野心,显然也心知肚明。他认为:"大宗商品中远期市场游戏规则更加接近于期货,而期货软件供应商里面,从来就没有大智慧什么事。"李克说,不排除大智慧死扛硬打,斥入巨资深耕中远期软件领域,但那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由于涉及商业秘密,大智慧董事长张长虹不愿向本报记者透露大智慧在这一领域更多的动作和计划。因此无法确信大智慧如何分食中远期交易软件供应商这一蛋糕。

就在9月11日,大智慧宣布,公司拟投资2000万元,设立北京油宝宝石油化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将北油所的交易行情数据接入大智慧终端,定制开发、运行、维护"北油所终端"及北油所现货价格指数。据此,北油所的交易行情数据将接入大智慧终端,定制开发、运行、维护"北油所终端"及北油所现货价格指数。

北油所正是国内数百家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其中的一家。其行业地位和知名度均不及上海石油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厦门石油交易中心等机构。

也正是在与周杰和李克等人士一起参与的大宗商品某个行业内部会议上,张长虹毫不讳言地提出,大智慧看好中远期交易市场群体,"我们不但要进来,还要深度参与,实现共赢。"

有资深业内人士评估称,这一蛋糕总的体量不会超过6亿元。如果金网安泰与郑大信息两家寡头占据5亿元以上,则大智慧即便入场,也将是跑龙套的角色。

采访中,多家中远期交易市场负责人对大智慧为该类市场提供的行情接入及手机交易软件等功能,并不看好。

"按照协议,他们早已逾期,但大智慧迄今没有向我们提供任何可以看得见的服务。"一些已经向大智慧支付完交易款项的中远期市场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说,若非看在朋友面上,早就将律师函送达大智慧了。

通讯社业务遇困

大智慧斥资近2亿元拿下阿斯达克通讯社之后,并没有动用资本力量将其真正地变身成为一家通讯社,而是寄望于打擦边球来维持业务。

对前述大宗商品中远期市场行情交易软件蛋糕垂涎三尺却无法得手的大智慧,在其他领域同样困难重重。

"我选择离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与大智慧管理层新闻理念不同,所有的新闻资讯在管理层眼里都是盈利模式,而事实上,任何一家通讯社的采编平台是不可能盈利的。"一位此前曾在国内某知名财经媒体履职的资深上市公司调查记者说。他早先加盟大智慧阿斯达克通讯社,但如今,他和很多同事已经纷纷离职。

"加盟之初承诺的记者证无从兑现,所有原本在各自单位都独当一面的大牌记者,在大智慧这里全部变成了假记者。"前述调查记者说,大智慧斥资近2亿元拿下阿斯达克通讯社之后,并没有动用资本力量将其真正地变身成为一家通讯社,而是寄望于打擦边球来维持业务。

从目前已知信息看,拿下阿斯达克、上海汇金及北京世华财讯等多家信息公司或业务平台后,大智慧酝酿已久的资讯化转型路径已清晰可见。

资料显示,作为证券市场"骨灰级"人物的张长虹,其早先借力万国测评开展咨询业务。后期,张长虹将万国测评变身为大智慧咨询,并与大智慧软件、大智慧科技等一起注入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

兼任证券业协会副会长、理事的张长虹,利用大智慧软件在为市场提供实时交易的行情资讯和交易工具的同时,将"万国测评"诸多咨询类文章植入大智慧软件并曝光于各大媒体。

"我们搞通讯社的核心目的就是要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增强黏性。"张长虹对本报记者介绍说,目前,大智慧阿斯达克通讯社的编辑、记者及研究员团队的总人数仍然接近200人,这些人目前主要驻扎于香港、上海和北京,未来不排除在广州等南方城市开设新的办公地点或窗口公司。张长虹表示,通讯社业务不会放弃。

大智慧8月初宣布拟向子公司阿斯达克网络增资2亿港元,向子公司大智慧科技增资3000万元。公司表示,增资将增强子公司的经营能力、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咨询与咨讯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咨询只是点对点的交流,其不构成公关平台,不涉及新闻发布。"前述对大智慧长期跟踪的私募人士说,大智慧深耕资讯领域,则意味其必须获得至少一家新闻类报刊或影视类机构的新闻牌照,否则,单凭阿斯达克通讯社,其港资机构的背景注定短期之内无法落地。

更为窘迫的是,大智慧因为连续亏损,其距离ST只差一步。

而前述通讯社业务,被视为导致大智慧亏损额度持续扩大的源头之一。包括张长虹在内的大智慧公司内部多位人士向记者解释称,这些板块都处于投入期,特别是原创资讯业务,投入巨大,又很难获得短期利益,因此被投资者误解,认为公司战略决策失误。

"按照上半年亏损1.457亿元的额度,大智慧下半年快速获利1.457亿元以上金额,进而快速填平这一窟窿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前述私募人士称,市场有传闻大智慧或在下半年意外出招,购入新的高盈利性的板块业务,如果盈利水平要覆盖甚至远远超过前述1.457亿元,则大智慧作为壳资源被反向收购的可能性已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