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孟子和荀子之间的关联 孟子母亲都有哪些故事
孟子本来的名字叫孟轲,孟子曾经走访过许多诸侯国,希望那些国家的国君能实行自己的“仁政”主张。最能体现孟子政治主张和思想观点的当然是《孟子》这本书了,后来《孟子》成为了儒家经典。阅读他的文章就能感觉到,孟子的文章善于说理,辩论精彩之至。《孟子》几乎成为后代学者必读的书目之一,也被历代君主采用为科考科目。
荀子本来的名字叫荀况,被人们尊称为“荀卿”。荀子也是推崇和研习儒家学说,不仅如此,荀子还在思想,政治,文学等各个领域有非常大的成就。荀子年轻的时候去齐国学习,这个经历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渊博的学识。荀子还被秦昭王邀请到秦国讲学,后来荀子被名声很大的春申君重用担任兰陵令。虽然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但他们学说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
孟子早年丧父,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勤俭节约把他养大,这一点跟孔子的身世很相似,孔子也是幼年丧父,不过孔子的母亲却不及孟母出名。因此孟子与母亲的关系非常好,关于他与母亲之间流传着很多故事。孟子能成为一代学问大家与孟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子女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因为年幼时的经历,所以孟子非常强调对父母的孝顺以及他深刻认识到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孟子成年后本来就尽快向他的祖师爷孔子那样去周游历国,有一番作为,但是家有老母,不忍远游,所以孟子常常除了讲学之外就是陪伴母亲,侍奉母亲,直到母亲去世之后,他守孝三年期满才开始到处游历。传说孟子不忍心母亲在黄泉路上孤独,特意请人按照自己的样子刻了一个雕像,与母亲一起合葬,为的就是能代替自己在阴间继续孝敬母亲,可见母子深情。
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出自西汉时期刘向的《列女传·卷一·母仪》,主要讲的是孟子小时候父亲很早就死了,他的母亲为他的父亲守节,从未改嫁。刚开始的时候,孟子的家在墓地旁边,还是小孩子的孟子经常和邻居的小孩子一起玩耍。他们经常看到大人们到坟墓前去祭祀先人时跪拜痛哭的样子,孟子学着他们的样子。孟母看到了,于是她就带着孟子一起搬家。新家搬到了集市上,而他们的家就在杀猪宰羊的附近。孟子重新结识了一群新朋友,并学着集市上的屠夫和商人的样子,玩起了杀猪杀羊和做生意的游戏。
孟子的母亲知道了这事,于是他们第三次搬家,这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在这里,每年夏历初一的时候,都有官员来到这里的文庙,跪拜行礼,互相寒暄礼貌。孟子看到这些情况,都依照着他们的样子做。没多久,他就学会了不少礼仪。孟子的妈妈看到了,才满意地点点头,说:“这才是我的孩子应该住的地方啊。”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人是随着周围的环境而成长改变的,在好的环境下,可以教出好的人才。
孟母戒子的故事,出自于西汉时期的韩婴的著作《韩诗外传》。讲的是孟子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早早就死了,只剩下他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有一次,他在背书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在他的旁边织布。孟子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又接着继续背诵。孟母知道他是忘记了书中的内容,就把他叫过来,问他说:你背书为什么背到一半的时候要停下来。孟子说: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忘记了,过了一会又想起来了。
孟母就拿起手里的刀,割断了正在织的布,说:我现在把布都割断了,还能继续接着再织吗?从此以后,孟子读书就更加认真专心了,再也没有忘记过书本中的内容。孟母用刀割断自己的织布,用以警示孟子背诵的时候不可遗忘,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读书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同时从另一个角度也告诉我们,读书必须读熟,否则就有可能随时遗忘。而作为小辈,应该理解长辈的教导,擅长和长辈沟通。
孟子欲休妻这个故事,并非出自《孟子》,而是《韩诗外传》。据说某一天,孟子看到他的妻子一个坐在屋里,坐姿很是不雅,伸开两腿那么坐着。孟子看到之后很不高兴,就去告诉孟母,说:我的妻子也不懂礼仪了,我要休了她。孟母说:为什么?孟子说:我看到她伸开腿坐着。孟母又问:你怎么知道?孟子说:我亲眼所见,岂能有假?孟母就说:原来是这样啊,那是你没礼貌,而不是你妻子没礼仪。没看到《礼记》上是怎么说的吗?你要进屋的时候,要先问问,屋里有谁在。
要进厅堂的时候,你要故意弄出一点声音让里面的人知道你来了。讲要进屋的时候,你的眼睛要往下看,不能到处张望。这样才能让里面的人为你的到来有所准备。现在你到你妻子的房间里去,不敲门,不弄出声音,她根本不知道你来了,所以她才没有准备,才会让你看到她伸开腿坐着的样子。所以说,是因为你的失礼,才会让你碰见她没礼仪的形象。孟子听了,感觉她说得很有道理,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敢休妻了。
因为孟子在封建社会一直是被封建正统所推崇的,历史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孟姓在历朝有关姓氏的书籍中都有一定的记载。孟姓来源有两个分支,其中部的发源地在山东,另一只则在河南。第一种说法孟姓的得姓始祖是周文王之后、他的名字加庆父。第二种说法是在河南商丘附近,有一本专门研究姓氏的书籍叫《姓字注》,根据这本书的记载在中国古代春秋时期也有一支姓孟的氏族。追根溯源,他们的祖先也是周文王。所以由此可以知道孟氏的祖先是周文王。
据考证,孟子的四十四代孙子叫孟公济,他生活在五代时期,孟公济还曾率领族人到山东躲避战乱呢。到了北宋时期,孟公济有个儿子叫孟宁,还在宋朝当了县官。之后,也在北宋时期,孟子的后代有两个叫孟兴山、孟兴玉的人从山东回到中原地区,之后一直居住在了这里。到如今,河南省商丘市仍然居住着很多姓孟的氏族,比如虞城县和宁陵县等地有集中的居住区域。据统计,河南孟姓人口大约有两万余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孟子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