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经典代表作欣赏 揭蔡襄和蔡京有什么关系
蔡襄字君谟,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蔡襄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蔡襄逝世后,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后追谥忠惠,故称“蔡忠惠”。蔡襄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茶录》《荔枝谱》存世。其中《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中 文 名:蔡襄
别 称:蔡忠惠、蔡端明
字 号:字君谟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宋人(汉族)
出 生 地:兴化军仙游县
出生时间:1012年3月7日
去世时间:1067年9月27日
主要作品:《茶录》《荔枝谱》《蔡忠惠集》等
主要成就:书法、茶学;修造洛阳桥
官 职:礼部侍郎,端明殿学士
追 赠:吏部侍郎→少师
谥 号:忠惠
地 位:“宋四家”之一
蔡襄生于仙游县枫亭驿,十五岁时参加乡试,十八岁时游学京师。之后进入国子监学习,并在开封参加乡试获得第一名。一年后蔡襄进士及第,并步入官场。庆历三年,蔡襄主持建院衙署,为人正直,办事公正,懂得取舍,且敢于直言上谏。一年后,便转任福州知州。在福州时,蔡襄因百姓们患病不看医生,而是相信巫蛊,特地写文章来劝告百姓。后来,这篇文章被刻成碑文流传下来,是为《圣惠方后序》。庆历八年,蔡襄因父去世而离职,三年后重新回朝为官。
五年后,蔡襄重新做了福州知州。后到泉州任职,在这里他兴修沿海的城池,加强军事防御设施。还奏请朝廷给漳州、泉州和兴州减免大半赋税。蔡襄在泉州任职时还发生了连年的旱灾,于是蔡襄就调动民力,加强对水源的管理。仁宗后来召蔡襄回京,授任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但是不久后宋仁宗去世,宋英宗继位正式任命蔡襄为三司使。蔡襄对国政做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是宋英宗却没有采纳,所以蔡襄就自请外任。治平四年,蔡襄在家中逝世,时年五十六岁。
蔡京和蔡襄确实有关系,蔡京是蔡襄的堂弟,两位都是北宋时期的权臣,在书法上也非常有成就。两人一个是“一代名臣”端明殿学士,另一个做了五次的宰相,但是两个人的名声却是相差的非常大,后人对他们的的评价和褒贬也是千差万别。蔡襄为官三十七年,几度沉浮,但是秉性从来都未曾改变,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疾苦。而且蔡襄的学识写非常的渊博,还著有《茶录》、《荔枝谱》等。蔡襄的书法也是清风傲骨、别具一格,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书法家。
蔡京是蔡襄的堂弟,在蔡襄去世三年之后,蔡京步入官场。在官场浮沉了五十七年,五次出任宰相,一时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但是蔡京居高位的时候,大肆铲除异己,党羽遍布朝野,但是却无视民间疾苦,因此有了靖康之变。因此蔡京的名声非常的不好,后人对他的评级也不高,这一点也体现在了对他们书法作品的评价上。平心而论,蔡襄和蔡京的字都非常的漂亮,且蔡京的字却更胜一筹。但是当人们提到北宋的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的时候,这个“蔡”指的是蔡襄而不是蔡京。
北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苏代表的是苏轼、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而蔡所代表的就是蔡襄了。他们四人的书法被认为是北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他们也被认为是最具有个人风格的书法家。苏轼的书法丰腴跌宕,黄庭坚的书法纵横捭阖,米芾的豪放俊秀,每个人都自成一派,颇具风格。他们三人都是擅长行草或者是行楷的,而蔡襄则擅长写工工整整的楷书。
蔡襄通过学《兰亭序》《洛神赋十三行》来汲取王氏父子书法中潇洒豪迈的神韵;之后又学于欧阳询,追寻劲健之笔;除此之外蔡襄还学颜真卿、李邕等人的专意凝重端庄,可以说是及众家之所长。如今蔡襄的《安道帖》、《虹县帖》、《脚气帖》、《陶生帖》、《大研帖》、《山堂诗帖》、《远蒙帖》等尺牍都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还有一本《入春帖》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蔡襄的书法取自王氏父子、颜真卿、柳公权等人,学习了众家之所长。当时的人都评论蔡襄的书法,说蔡襄的书法里有晋唐时期的神韵。蔡襄算的上是宋朝楷书的第一人,因为在北宋四大书法家中,苏轼、黄庭坚和米芾都是以行草或者行楷见长的,只有蔡襄是以工整规矩的楷书为长的。《昼锦堂记》可以说是蔡襄楷书中的大字楷书的代表作。这个作品是欧阳修为韩琦所写的一幅作品,蔡襄别出心裁的把每个字都写上几十个,然后选出最好的那个来把整幅字给拼起来。
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字与字之间就没有了连环,缺少了一些神韵。所以蔡襄的这个做法也算是半得半失。当然蔡襄的楷书笔势流利,结构端正,浑厚静定,不浮不躁,是楷书中的经典之作。另外,蔡襄的信礼《脚气贴》可以说是蔡襄别开生面之作,字体上用的是蔡襄并不擅长的行草书写。但是整体却看起来笔力挺拔,神采外耀,笔法笔墨来自阁帖的同时,又渗入了许多新意趣,有着奇宕潇洒之致,是蔡襄行草书中的佳作。俗话说字如其人,蔡襄的字端正大方,所以蔡襄为官也是刚正不阿的。
蔡襄的传世的书法作品有很多,在农业科学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蔡襄撰写过《荔枝谱》和《茶录》两本著作,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荔枝种植的一本书籍,这本书应该就是蔡襄在福建任职的时候所写的。《荔枝谱》中记载了福建荔枝盛产情况和销售的情况,荔枝的用途、栽培办法、贮藏加工的办法等,还记载了三十二中荔枝的种类及其产地。
《茶录》是古代关于饮茶文化的的一本著作,是著名的茶学专著。蔡襄因有感于陆羽的《茶经》中的“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作此书来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茶录也是《茶经》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关于茶文化的著作。蔡襄的《茶录》对福建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正是因为蔡襄的推动福建的众多好茶才能被广大的老百姓们所熟知。
蔡襄的陵园位于今天的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在仙游县枫亭镇铺头锦岭下古官道旁。原来在这个官道边上还有一块巨型的石碑,上面刻着“宋端明殿学士忠惠蔡公神道”。蔡襄晚年的时候就住在莆田南门外,在这里去世之后就葬在了莆田的将军山,后来才迁坟到了这枫亭。在明朝成化年间的时候有人重新给蔡襄修建了陵园、坟墓。到了明朝正德年间,蔡襄的陵园又重新修建过,现在的陵园坐东朝西,见证着时间的变迁。根据传说,当年蔡襄的墓地就有六十亩地,墓的大道上还有“武官下马、文官下轿”的碑文。
后来,蔡襄的后裔又重新把蔡襄的陵园又重新整修了一遍。陵园整修之后除了保持了原来宋朝的造型之外,还建了山门、仪门、围墙、端明楼、四垂亭等建筑。墓地占地一亩,修建的非常的庄严肃穆,边上古木环绕,绿草如茵,周围的环境清幽。山门及前门,分别刻有对联:“跨海筑桥不尽黎民歌惠政,挥毫飞龙凤何曾勋业掩文章”,“忠国兴邦三谏有诗誉扬端明殿,惠民利涉万安无险功业洛阳桥”,“公慑奸魂千古乾坤留正气,诚承祖德万家荔谱永留芳”,后人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先贤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