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高尔基个人资料及其主要作品介绍
高尔基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不论是给苏联时期的人们还是后来的人们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看过他作品的人,相信都会被他的文学素养所折服,那么下面就一起来看他的详细资料。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年3月28日(儒略历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的笔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代表作品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海燕》等。1927年10月22日苏联科学院决定就高尔基开始写作35周年授予他无产阶级作家的称号。当他此后不久回到苏联后他受到了许多荣誉:他被授予列宁勋章,成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员。苏联全国庆祝他的60岁生日,许多单位以他命名。他的诞生地被改名为高尔基市。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因肺炎逝世。
高尔基个人资料
中 文 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别 名:玛克西姆•高尔基
国 籍:苏联
民 族:俄罗斯族
出 生 地:俄罗斯帝国下诺夫哥罗德
出生日期:1868年(戊辰年)3月16日
逝世日期:1936年(丙子年)6月18日
职 业:作家、诗人
信 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海燕》《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主要成就: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参与俄罗斯帝国社会主义革命
高尔基最知名的《海燕之歌》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其他的作品。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
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等
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
《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
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
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的《童年》和《在人间》(1913~1916)。
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在人间》《童年》《我的大学》(1922~1923)、《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4~1925)等几部作品。1921年,他遵照列宁忠告,到国外养病。1925年回国之后,从1931年起着手创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1929)《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瓦萨•日烈兹诺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马克西姆•佩什科夫(1897-1934)是高尔基的儿子。他思想活跃,性格温柔,喜欢驾车,爱看警匪影片,总想参加契卡工作。他也曾试笔写作、绘画,得到朋友们的称赞;但他知道,身为高尔基的儿子,很难成为独立风格的艺术人才,便放弃了这条路。高尔基夫妇十分喜欢马克西姆。自从女儿卡嘉不幸夭折后,高尔基夫妇对马克西姆的爱有增无减,关心他的学业、他的成长。马克西姆娶了一位容貌端庄、仪表秀丽的女画家韦京斯卡娅为妻。马克西姆有独立工作能力后,高尔基让他管理过自己繁杂的事务,甚至作为自己的代表办理过一些要事。列宁也过问过马克西姆,帮助他在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担任外交信使。也有人对高尔基的儿子另有看法。比如作家霍达谢维奇在回忆录中,就不无讽刺地说马克西姆虽然已是30岁的人,可是“他的智力发育很难说超过13岁”。1935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定居。斯大林想让高尔基为自己写一部传记。高尔基一拖再拖。当斯大林发现他的目的达不到时,便冷落了高尔基。那几年,契卡头子亚戈达经常到高尔基家中作客。有人怀疑亚戈达别有企图。马克西姆变得忧郁,眉头经常紧缩,和妻子的关系也悄悄出现了一些流言。
古人云,人生不幸有三,其中一条是“老年丧子”。这无疑是人的悲痛。有人认为,当时契卡采取的便是人为地让高尔基老年丧子,以便用他心爱的儿子的死刺激高尔基,以期致高尔基于死地。1934年5月11日,本来身体矫健的马克西姆突然由于感冒而逝世。当天,苏联党政领导人亲自看望高尔基。接着国内外著名作家纷纷向高尔基发电或写信表示慰问。一位作家的儿子的死,能牵动如此众多的社会人士,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这时正是苏联“大清洗”的前夕。马克西姆的去世使高尔基夫妇万分伤心。他们要好好地安葬自己的儿子。高尔基派妻子专程拜访女雕刻家穆希娜,恳请她为儿子设计一座墓碑。穆希娜是著名的女雕刻家,接受了这项任务。这是穆希娜第一次设计墓碑。为此她拜访高尔基,与高尔基夫人进行长谈,还向马克西姆妻子了解他生活的种种细节。她搜集了大量照片,最后创作了现在这种姿势的雕像,得到了高尔基夫妇的肯定。
高尔基故居在莫斯科市中心卡恰洛夫街6号。门前钉着一块牌子:“阿马高尔基于1931年至1936年曾在这里住过。”这是一栋灰色的两层楼房,原来是俄国富翁里亚布申斯基的私宅。1965年5月28日,高尔基故居被辟为纪念馆正式接待参观者。
1931 年5 月,高尔基从意大利返回祖国,政府把这套住宅拨给作家使用。高尔基本人并不喜欢这座现代派建筑,其建筑外形及内部富丽堂皇的装饰都与作家的爱好格格不入。只是考虑到政府的关心,他才住了下来。一代文豪高尔基的最后5 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底层》、《母亲》等。这里是高尔基晚年居住的地方,曾经是俄国富翁里亚布申斯基的私宅,由费多尔?谢夫得里设计建造的。高尔基故居博物馆是俄罗斯新艺术建筑的代表建筑,内外装修都很别致。高尔基从意大利返回祖国后,政府把这套住宅拨给他使用,当时这里无疑是苏联文学的圣地。
认识高尔基的人都知道他有三部曲作品,分别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下就来看看这三部作品的具体资料跟信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
《在人间》:描绘阿廖沙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
《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此文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分成三部分,描绘了海燕面临狂风暴雨和波涛翻腾的大海时的壮丽图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并且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中文译版
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黑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对于高尔基到底是前苏联人还是俄罗斯人很多人都很抱有疑问,他到底是前苏联人还是俄罗斯人呢?有什么依据呢?根据资料显示高尔基属于前苏联人。
因为在他还是青年时,前苏联还并没有解体,但在他中年时,前苏联被推翻,俄罗斯成立,所以说他是哪个时期的并没什么规定,但他在前苏联生活的时间较长,所以大多数人说他是前苏联的。
1、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2、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3、学习——永远不晚。
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6、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
7、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8、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的热爱而已。
9、人永远不能确切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应该问他,他以为自己是什么人。
10、有时候一个人只有在他死后才能被人理解,就象读一本好书一样,只有读完了最后一行,才能理解。《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11、时间能医好所有创伤,就因为它可以使一切死亡,包括所谓的爱和同情。
13、理智要比心灵更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14、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的人是不幸的。
15、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
16、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他可以照见心灵上的污点。
17、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
18、人们的丑恶并非全都是他们自己的过错…… ——《母亲》
19、任何人也没有发现,人与人的交往不过是一些空谈,一些言之无物的空谈,谁也不了解谁,谁也不想去了解谁。——《与世隔绝》
20、地球上简直拥挤到可笑的程度,人们走的道路也都是一模一样的。
俄罗斯伟大的科学家高尔基,从小就有强烈的读书愿望,他在学校时,成绩很好,获得过最优奖,然而贫困使他只上了两年学。为了养家糊口,他四处奔波,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但他始终没忘记过读书,他常常冒着艰险找书看。为了躲避老板的监视和禁止,他常常利用深夜看书。他用罐头做了个油灯,收集主人烛盘里的残油,躲在储藏室、板棚等处苦读。实在找不到油灯,他就在月光下看书。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高尔基发奋攻读,从而具备了高深的文化水平和渊博的学识,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最终成为世界知名的伟大的文学家。 过了几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坐在窗口边读书。“:高尔基先生,外面来了一个小男孩,我把他领进来了。”只见,秘书一手牵着小男孩,一边说。高尔基听了,喜出望外。 小男孩高兴地说:“亲爱的高尔基同志,上次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这次,我一定要给您照一张漂亮的照片。高尔基见小男孩这么有志气,不尽想道:这个小男孩真有志气,长大以后,肯定是有用之才。
刚等高尔基想完,小男孩就指了指书桌,说;"请您坐在这写字。” 高尔基拿来本子,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这他微笑。突然,“咔嚓”一声响,一张照片照好了。 小男孩兴奋地说:“谢谢您,高尔基同志,您帮我实现了我的梦想!”高尔基看见小男孩欢蹦乱跳的样子,也高兴地笑了。 一次,高尔基在烧水时,读书读得入了神,没有发觉水早就烧开了,结果把茶缸烧坏了。这下可闯了祸,凶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说就朝高尔基身上打来,一边打还一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以至不得不请医生来看。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都渗出了血,木刺都扎进肉里去了。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并非常义愤地鼓动高尔基去告发。 女主人这时害怕了,她生怕高尔基去告她虐待罪。马上换了一副可怜的面孔说:“孩子!只要你不去告发我,你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你说话算数?” “是的。”女主人无可奈何地说。 “只要你允许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读书,我就不去告发你。” 女主人极不情愿地答应了。这样,高尔基因祸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价,换来了多余时间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