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揭其医术到底有多厉害

2018-01-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李时珍自 1565 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完成了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中  文  名:李时珍外  文  名:Li Shizhen别 名:字东璧,号濒湖,自号濒湖山人国 籍:明朝民 族:汉族出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李时珍自 1565 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完成了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中  文  名:李时珍

外  文  名:Li Shizhen

别  名:字东璧,号濒湖,自号濒湖山人

国  籍:明朝

民  族:汉族

出  生  地: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出生日期:1518年7月3日(正德十三年戊寅五月廿六日)

逝世日期:1593年(万历二十二年癸巳)

职  业:医学家、药物学家

信  仰:道教

代表作品:《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本草纲目》

生活朝代:明朝

李时珍是明朝有名的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因为在医学世家中成长,从小看他的父亲李言闻治病救人,李时珍便因此萌生从医的想法。后来,李时珍在从医道路上能越走越远,多亏了其父亲精心的指导,还有他自己的勤奋好学。他为了能够重修本草书籍,阅读了大量的医学书籍,而且曾在宫中的太医院做事,有幸能够阅读到珍藏的古医书籍,见识到罕见的药材,增长了见闻。

为他编修本草书籍很有帮助,而且通过不断的实地考察,李时珍几乎将所有见识到的药草均了解通透并记载在书籍中。将自己的一生所学和所感都毫无保留的贡献给社会,帮助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李时珍的一生中,几乎将他所有的岁月都投入医学事业中,为我们贡献了关于医学甚至其他学科的知识,带来医学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

李时珍有编修《本草纲目》这本书的念头,是从他学医有一定基础的时候开始的,那时候的李时珍在他父亲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有关医学的书籍,不仅如此还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认为只有医治更多的人,才能知道更多的疾病,才能造福更多人。在阅读各种本草书籍的过程中,李时珍注意到很多关于本草的介绍只有注明药草的名字,但是没有记载药草的外观和性能,李时珍认为这样并不能帮助更多医学者和患者。加上当时药材混乱,书籍又记载不清,导致一位药铺店员抓错药给病患,致使病患死亡。

李时珍便开始有了编修一本完整的本草书籍的念头,为了可以造福更多人也能帮助更多医生学习以便更有效的治愈病患。于是三十来岁的李时珍便开始背起背篓,穿着草鞋,带上纸笔和弟子开始他长途跋涉的实地考察生活。李时珍在路途中经常翻山越岭,进入深山雨林,不仅路途艰辛还常露宿野外,但是李时珍一直没有放弃,认为现在的辛苦换成为百姓造福是非常值得的。因此他不仅修改了之前错误的本草记载,还加入很多新发现新元素,为世界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李时珍出生于1518年,卒于1593年。根据时间推断,可以知道李时珍是明朝人。李时珍从小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在医学方面有极高的天分,通过自己对医学的感悟,很快就成为了一代名医,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盛名。 1551 年,李时珍治好了富顺王儿子的病,名声大噪,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任职四年后,李时珍便辞官回乡了。而对于李时珍的这段任职经历,有人在研究历史之时,有很多争议,都是关于李时珍太医院职位高低的说法。

但是李时珍在太医院任职是不争的事实。在太医院,李时珍通过自己研究和解读相关大量的医学著,为他后来在著《本草纲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太医院有很多珍稀的药材和医学书籍,无疑给李时珍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样本。后来,李时珍还成立了东壁堂,一边行医,一边潜心写医学著作,比如《命门考》、《濒湖医案》、《五脏图论》等作品都出自于李时珍之手。

李时珍是湖北蕲州人,号频湖,是明朝时期名气很高的医生,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和《频湖脉学》等医学书籍,不仅促进了药物学的发展还带动了医学界的进步。李时珍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蕲州镇当地的名医,不仅好善乐施,还免费给贫苦之人看病,虽然当时医生的地位很是低下,不被人看得起,他们家还是备受百姓爱戴。也因为这个李时珍从小看父亲他们救助百姓,化解人们的疾病之苦,让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时珍父亲却让他弃医从官,但是李时珍对名利很是淡薄,最后李时珍的父亲只能同意他学习医术。李时珍通过自己不断专研还有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他逐渐变成了一名小有名气的医生。李时珍一生为众多人看过病,在他编修本草书籍的期间,常年外出采集药材,都是边勘察边为他人救治,因此李时珍的高超医术在各地均留下传奇故事,为世人称为活神仙。

李时珍发明了可以用来进行外科手术的麻醉镇痛剂,这件事是在李时珍在重修《本草纲目》中发生的。李时珍为了更好的完善关于本草书籍,便四处实地考察药草,偶尔也会将在路途中知道的或者听闻的药材进行考察和记载。而关于曼陀罗植物的奇特说法是李时珍在民间进行药材采集的途中听到一个老农说的,他说北方有一种植物叫做曼陀罗花,人们只要吃了它便会一直笑么,甚至还会兴奋的手舞足蹈,使人精神麻痹,很是神奇。李时珍听到这个说法便回去翻找了自己的医药书籍。

甚至李时珍为了知道曼陀罗的药性还亲自尝了尝,一开始,李时珍并不知道这曼陀罗是有毒性的,一开始便恍惚的晕了过去。后来知道了曼陀罗的毒性,李时珍更是不顾一切,多次食用不同分量的曼陀罗,就为了试药性,还和多种药草一起食用看功效和口感,将这些实验均记录下来。最后李时珍发现曼陀罗花中可以令人麻痹,因此还得知和火麻子花一起服用,就可以当做阵痛麻醉剂了,而且李时珍还研制出配方和配量。而且发现只要将大豆和甘草一起可以很好的解曼陀罗的毒性。

李时珍从小便喜爱医学,一生都在行医,不断积累自己的医学经验和知识,后有幸能进宫为太医,在宫中的太医院中学习到了很多民间的药草,有机会看到各王府及皇室珍藏的丰富典籍,不仅学习到更多医学知识,还能看到平时难以看到的药物标本,虽然李时珍在宫中的时间短暂仅一年,但是这为他编修《本草纲目》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是他萌生出编修更完善的本草书籍的出发点。

此后李时珍便称病辞官回乡开始《本草纲目》的写作,虽然一开始很顺利,但是李时珍写着写着就发现了局限性,便带着他的儿子和学生开始了长途跋涉的生活,就为了接触更多的药草,了解它们的习性。一路上李时珍历经万里路,见过千万人,拜了无数人为师,倾听了他们的意见,还阅读了达千种的书籍,还为了知道药草的区别不惧危险亲自尝试辨别,为了了解更多的药草呕心沥血,终于在他六十一岁的时候完成了这个巨作。

李时珍是个做事严谨细致的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他才能抛弃历史积累下来的错误,重新找到正确的解答,来避免继续的错误。正如李时珍在游历的过程中,去考察穿山甲的的外貌还有它进行捕食或者其他状态是不是和《本草经集注》中的说法是一样的,便随猎人进深山实地考察,之后发现穿山甲的生活习惯确实如书所言,但是也有不一样的,穿山甲并不是靠鳞片来捕食蚂蚁的,而是靠它的长舌头进行诱捕,因此李时珍修改了《本草经集注》的错误记载。

李时珍因为这样求真严谨的精神才有一本当时完整的本草百科全书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而且李时珍不仅要眼见为实,还要亲自尝试辨别才会记载在书中,其不惧危险,勇敢实践的精神也是为我们所赞叹的。李时珍常为了分别外形很相似的药草,就亲自尝试味道和分辨药效来达到辨别的效果,在医学事业上脚踏实地,为了考察药草行万里路,不畏艰苦,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赞颂的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李时珍为了能够很好的编修《本草纲目》,不畏艰辛,长途跋涉,到达了许多个省会,走过上万里路途。而且一路进行考察一边为百姓治病的李时珍,深受百姓的尊敬,李时珍常运用自己在民间学到的方法去医治百姓。李时珍就是这样进行数十年的考察学习,最终艰辛的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修。但是他又面临另一个问题,李时珍的书中有对当时封建的长生之术有讽刺,对“水银”的正解得罪了当地很多达官显贵,因此当地的出版商都不敢去印发出版。

而李时珍为了书籍出版也费了很多心力,那是李时珍已经七十多岁还四处奔波,希望能让书籍尽早出版,但未得到解决。李时珍也因为奔波劳累而病倒,加上李时珍早年过于为了采集药材过于劳累,身体一直有落下病根,最后因病逝世。李时珍救助了所有人但是却没有将自己治好,但是在李时珍生活的年代,能活到七十多岁算是高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