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 简历
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2000年7月31日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并成为直属国家教育部管理的重点大学。学校是中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 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均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重点学科建设在国内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 院系设置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国际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文法系、台港澳中医学部等教学机构。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工商管理(中药企业管理)、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9个专业。其中中医学七年制含科研方向、针推对外交流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等9个培养方向班,分别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
截止2003年9月,学校各类在校生达到16160名,其中本专科生5950名,硕士研究生688名,博士研究生356名,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758名,台港澳学生416名,远程教育学员4897名,继续教育学员3095名。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学科概况 学校是中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均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学校现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0个部局级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在中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学校是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有“教育部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并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
1、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2、北京市重点学科 :中医医史文献 中医临床基础 中医外科学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内科脑病学科 中医内科呼吸学科 中医内科内分泌学科 中医内科血液病学 中药药理学 临床中药学 中药生药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针灸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 科研情况 创办于1958年的附属东直门医院是学校临床教学及医疗、科研基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一所医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并具有中医专科专病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东方医院于1999年开诊,已建设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人才优化、管理科学、医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突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国家级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
建于1958年的药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齐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现已通过小剂量注射液GMP认证。其拳头产品“清开灵注射液”自1992年以来连续三次被审定为中国中医医院急诊首选必备药品。
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医内科学实验室
2.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3.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实验室、中医内科学实验室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医症候病理生理基础实验室、细胞与生化实验、病理学实验室、脑病实验室(东直门医院)、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东直门医院)、中药生药学实验室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脑病研究室、中医脏象理论研究室
6.其他研究所(室):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中药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医学气功研究所、中医临床医学研究所、 针灸推拿研究所、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中医药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合作交流 学校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2万余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2342名。学校先后与19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建立了40个合作项目,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学术团体合作开办了教学分院和医疗机构。
日中健康科学代表团访问学校
2008年9月,以日本日中健康科学代表团戴宇博士等4人的访问团,在学校氏逸夫馆圆桌会议室举办了专题报告会,内容涉及日本传统医学的师承教育与方证相对的源流、日本的中医学教育与市场展开、日本医疗保健领域新动向与中医学的发展等多方面。
厄瓜多尔安第斯西蒙?玻利瓦尔大学校长来访
2008年11月12日,徐校副校长在逸夫科学馆贵宾室会见厄瓜多尔安迪纳大学校长Enrique Ayala Mora。Enrique Ayala Mora先生希望安第斯西蒙?玻利瓦尔大学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传统医学,特别是中国针灸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方面开展合作。徐副校长说,北京中医药大学愿意与安第斯西蒙?玻利瓦尔大学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并逐步开展一些实质性的项目。
北京中医药大学 - 机构设置 教学机构:
基础医学院 中药学院 针灸学院 管理学院 护理学院 人文学院 国际学院 台港澳中医学部 临床医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高职部 体育部 东方学院
职能部门:
统战部 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学生处) 校长办公室 科研与产业管理处 医疗管理处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研究生部 资产仪器设备管理处 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离退休职工管理处 宣传部(新闻中心) 组织部 纪委(监察处) 审计处 人事处 教学管理处 基建规划处 保卫处 工会 团委 东校区综合管理部 廊坊校区综合管理部 医疗机构: 附属东直门医院 附属东方医院 第三附属医院 中医门诊部(国医堂) 科研、产业、教学服务机构: 骨伤科研究所 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 中医传统疗法研究与交流中心 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心 药厂 信息中心 教育技术中心 期刊中心 图书馆 中医药博物馆 后勤服务集团文印服务中心 教育培训中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师资队伍 著名中医药专家:王玉川 颜正华 程士德 王绵之 刘弼臣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王庆国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田金洲 刘建平
“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牛建昭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绵之 颜正华 孔光一 刘弼臣 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田金洲 牛欣
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张允岭 刘铜华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陈家旭 李峰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赵琰 王伟 张允岭 李军祥 胡素敏 刘斌
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奖者:高学敏 陈家旭 王新月
北京市优秀教师:鲁兆麟 田德禄 季绍良 孙建宁 张永涛
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乔旺忠
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孔光一 杨生茗 杨春澍 廖家桢 王积福 张素斋 李晓明 李曰庆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4人):王绵之 颜正华 王玉川 刘弼臣 程士德 贲长恩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谷晓红 李晓泓 张兰珍 牛欣 张冰 李峰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李宇航 陈立新 王伟 张允岭 黄建梅
中国中青年医学之星:梁嵘 任占利 王天芳 王琦
首届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张允岭 李澎涛
北京市科技新星:张壮 李彧 王亚红 潘彦舒 赵琰 胡素敏
北京市首届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高颖 刘清泉 唐启盛 李军祥 李元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级专家:姜良铎 刘金民 刘清泉 乔延江 宋乃光 王庆甫 许文忠 周平安
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王梅红 万宗凤 北京中医药大学 - 专业介绍 法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掌握必要的医药卫生知识,能较熟练地应用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医药卫生领域相关法律事务,解决医药卫生领域法律纠纷,能在国家机关、卫生行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卫生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 制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制药工程和中药制剂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能在有关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生产、设计、管理和研究的制药工程师。 护理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并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具有护理教学、科研和管理发展潜力的高级护理人才。 中医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学专门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中医师。 中药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中药科研、生产、检验、流通和使用领域从事中药鉴定、炮制、药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中药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学术刊物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北京中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59年10月,由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系中央级的高级中医药学术刊物。
1、状况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从2006年开始改为月刊,每月3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16开本,72页,每册6.00元,激光照排胶印。由北京报刊发行局向中国发行,国内代号82-414;国外发行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办理,国外代号BM 734。
2、特色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以弘扬中医药学术、 促进中医药科技进步为根本任务,以高校学术层次、学术成就、学术优势为基本依托, 通过不断加强刊物的学术内涵建设、编排规范建设以及提高出版印刷质量,体现本刊品位与档次;通过不断推出专题组稿栏目,构筑高层次、高水准、别具一格的报道网络, 体现本刊风格与特色。在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中医药领域各学科、 各专业学术研究成就与动态的基础上,还开设了诸如 “专家述评” “21世纪中医药发展战略” “传统生命科学研究” “科技之窗” “博士之光” “中医药实验研究” “名师与高徒”等特色栏目,进一步体现了本刊的特色。
3、主要业绩
本刊属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6大检索系统10余种检索刊物的主要刊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首批收录的315种期刊之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统计和分析用期刊,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联合开发的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数据库首批刊源。l998年、1999年该刊又分别被世界著名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俄罗斯《文摘杂志》(PЖ)和美国《化学文摘》(CA)列为正式文摘刊源。2001年本刊成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推出的首批“中国期刊方阵”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获奖情况: 1989年获中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学报编辑质量优秀学报一等奖; 1990年获北京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1995年获北京市高校系统自然科学学报优秀学报一等奖; 1995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二等奖; 1996年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一等奖;2004年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5年获得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