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骏宣传创新 陈骏:当今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与亮点何在?(下篇)
(一)思想道德建设要特别重视规律,研究规律,运用规律
关于善于创新和敢于创新的问题,我主要结合案例讲。我先讲一下善于创新。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对规律性的把握。宣传思想工作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研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就是要认识和把握规律。善于创新就是要尊重规律,驾驭规律。
北京的百姓宣讲是个什么状态呢?我觉得它是把话筒交给百姓,交给群众,让群众自己讲,这是一个基层开展群众性思想理论教育的新的有效形式。为什么说它是有效形式呢?就是既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又以新形式承载了传统思想教育的根本要求和核心内容;既增强了时代感,又提高了针对性。
说它效果好,就是百姓欢迎,各方认可,讲到了大会堂,讲给了中央领导。我认为这个案例是一个破解群众思想理论教育“三难”的成功案例,群众思想理论教育上公认的“三难”即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
百姓宣讲打破了理论由干部讲,由专家讲,由理论工作者讲的思维定势,在认识和实践上较好地解决了教育群众的问题。理论工作一方面是武装全党,还有一个方面是教育群众。百姓宣讲在实践上比较好地解决了教育群众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也就是主体、内容、形式的问题。
这个案例成功的原因很多,我认为最本质的是百姓宣讲这种形式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人的认识是由感性到理性的,为什么基层群众思想理论教育传统上的直接讲理论的形式效果不好,不理想。实际上不是理论工作者、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教授等讲者的水平低,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没有很好地研究这个问题。
直接讲理性的东西与群众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和认识能力不一致,不符和规律。不同工作对象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是存在不同的,群众的思维方式并不习惯于直接使用概念判断,思考方式并不情愿直接接受观点结论。我通过了解和听他们的感受,他们就是这么想的。
教授讲来讲去,那真是一流教授,听的人却睡着了,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事实上,同一种形式不一定适用于任何的场合或群体,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讲法。比如说对老师、对研究理论工作的人,你不能让百姓宣讲给他们讲理论,但是如果把这些教授、学者、研究理论的人从职业环境中抽离出来,大家不是在大会上了,而是小范围地谈一谈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感触,这个时候百姓宣讲对他们就起作用。
如果从思想教育这个角度,大家一起坐着听,百姓宣讲很动人,教授学者也受感动。但是反过来,要在研究理论问题的时候,那就不可能那么讲了。
所以说形式、内容、规律性还是要认识的,不研究规律性是不行的。学者的话语和思维有什么特点?我觉得讲究学理,一般都具有学术性和逻辑性的追求,你看上课的老师,尤其是大学老师,哪怕他不是在课堂上讲课,他也有这种习惯,学术性的追求,讲究学理。
那么他给群众、一般老百姓讲的时候,这个东西是很难避免的。再一个像政界的话语和思维,一般来讲是政治性强,比较注重思想原则的阐释,比如说要求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怎么解决,什么办法,一般是这样。老百姓的话语、思维重视感受,一般喜欢具体形象,由感性到理性,这是很大的差别,所以不研究这个就不行。百姓宣讲它好,它成功,就是分开了这种差异性,看到了这种差异性,所以效果就好。
第二个是杭州市组织的“我们的价值观”和“最美浙江人”两个主题实践活动的案例。这两个案例,大体上是两个主题活动,一个是“我们的价值观”,人人知道我们价值观是什么,通过各个方面宣传,造成氛围,大家了解;再一个就是“最美浙江人”,这是连续的,是这两年的主题实践活动。这两个案例,我就讲一下“美”字,就“最美浙江人”这个美字说,我感觉的这个美字很重要,讲规律。
咱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人的工作怎么做,那理解多了去了,有这么看的,有那么看的,从教育学上看的,从社会学上看的等等。浙江在做人的工作上抓了这个美字,这个美字抓的也很有讲究,我觉得它是从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上切入的,人具有追求美的愿望,引导人们,培育人们,教育人们重视美、发现美、发觉美、创造美。
从这对人的教育塑造规律上看是有充分根据的,把追求美作为培育价值观的过程符合人类的成长规律。
我记得有学者讲,人有三个属性,自然人、审美人、社会人。我理解人的社会人属性的具备,这个是要经过具备审美人的培训塑造过程,并成为审美人的。人从出生就具有了自然人的属性,但审美人和社会人的属性却是后天培育的结果,在这个上面培育的程度不同,结果不同。
为什么我们的人存在那么大的差异?有的人生活上一般平平,他觉得这很好,虽然他的生活收入不如别人,但是他天天在那作画,在那欣赏大自然,在享受生活,我觉得这都是和审美有关,都和美的培育有关。
人到一定程度就显现了层次和境界,境界就不同了。比如说破落的贵族,他可能生活连平民都不如,但他讲究,讲究他的精神世界。从认识美、抓住美这个上面讲,杭州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把握住了规律,所以很起作用,效果非常好,这个规律就是在社会层面重视审美的培育。
杭州的实践活动为什么引发了那样好的反响和社会的进步?杭州这个最美,那可多了,人们都去追求做最美的什么人,最美的行为,所以这个我觉得就是在社会层面重视审美培育。这个培育实际上不止只有社会能搞,各个方面都可以搞这个培育,从现实生活引导人们认识什么是美开始,然后发现美,创造美,渴望美,然后成为最美。百姓宣讲和这个启示我们做人的工作,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要特别的重视规律,研究规律,运用规律。
(二)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继承和发展的统一
善于创新的第二个问题是继承和发展统一的问题。宣传思想工作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优良传统,我们讲创新绝不是丢掉它,而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的继承和坚持。研究推动创新就是要认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过去的做法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取得的重要认识都是伴随党的事业的发展而形成的宝贵财富,其丰富的内涵、思想内容、合理性、真理性是今天工作创新的坚实基础。
宣传思想工作的血脉传承不仅体现在思想内容上,而且体现在理念、方法、手段上,比方说各历史时期的宣传工作都强调和坚持教育群众,注意引导群众认识自身利益与党的主张的一致性。这样的理念任何一个时期都如此,要坚持群众立场,贯彻群众观点,增强群众情感。
为什么八路军、解放军到老百姓家,尊重老百姓,进门行礼?为什么挑水扫地?为什么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要先讲它的利益在哪,这些都是历史上一直坚持的,它是有合理性和真理性的。
再比如,在方法手段上重视榜样的力量,宣传典型,用时代楷模、身边先进的模范事迹、品格教育影响他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学雷锋活动和焦裕禄的宣传影响了几代人,不成功吗?成功,真的很成功。我都经历过人人想做雷锋,特别是年轻人,领导干部都想学焦裕禄。
在一些理念上还有这样的,集中力量,运用多种形式,营造家喻户晓的氛围,形成阶段性的声势,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干部理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研究形势任务,讨论思想观点,经常组织召开讲用会,就是你要当着大家讲讲你是怎么学的,怎么想的,怎么用的,让大家听。雷锋在牺牲之前是沈阳军区全军的讲用标兵,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这些我认为都应该是推动创新要研究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