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获圈内组团澄清原因为何?好人设不崩!
胡歌剧照
十年前接受采访,胡歌[微博]就说过十年后若单身会出国读书。三月初,胡歌挥挥衣袖,正式赴美留学开始另一段时光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偏偏近来国内对他的人身攻击达到了一个高潮,一波骂他留学是炒作,一波传他出国是为约会女友,接着又有一波拼命揭他拍戏用替身。唐人影视发了辟谣声明,而声浪更大的是各方对胡歌的力挺。圈内简直组团在为他澄清,从合作过的制片、导演、演员,甚至所谓替身演员,都夸赞胡歌拍戏认真。于是,胡歌的“好人设”既受到前所未有的抹黑,也在来自他人的辩护声中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其中原因,颇值得探讨。
为什么人们会对胡歌出国求学的原因有诸多猜测与不解,话题屡屡上热搜?因为逆势而为,相当罕见。人人都在疯狂地赶场轧戏,只有极少数人愿意抵住诱惑,抽身而去,暂别最喧闹的地方。其他演员都在争资源当屏霸,只有他低调得不像话。别人都在“显”,而胡歌却是“隐”,成了影视圈的异数。
滥用替身成为演艺圈怪象,是从批偶像明星不敬业引发的。这其中,一些“流量担当”“小鲜肉”的种种行状最令人发指。想当年,胡歌也是从正宗“小鲜肉”红开来的。《仙剑奇侠传》的李逍遥原本不属意他,他当年因为脸长被打入过“古装剧黑名单”。谁知机缘就是这样巧,年轻的胡歌成了国产仙侠剧的新一代头号偶像。没有人炒作,宣传力度也不算大,但那时小年轻们几乎都会唱《六月的雨》。
去年胡歌凭“梅长苏”拿下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男主角,成为该奖项首个“80后视帝”。今天,当红演员经常会“趁热打铁”,在名气最盛时疯狂轧戏,谁知胡歌却总是在炙手可热的时候,偏偏冷却下来。不仅这两年甚少接戏,今年更是直接选择出国留学。
尚未毕业,胡歌已有狂热的粉丝,冲着他尖叫:“帅哥、帅哥!”而他很稳重地表示:“我希望别人叫我‘胡歌’,而不是‘帅哥’。”“每一天都要有进步,今天比昨天好。”这样的应对风格,与今时今日“颜值代表一切”的风潮相比,反差很大。
胡歌很难得,不仅因为他身上有老派人的传统想法,也因为他有着普通人鲜有的生命厚度。他的“鲜肉”生涯在劳碌奔波的上升期,被一场车祸拦腰截断,死里逃生,用了很长的时间才走出面目全非的阴影。重新站稳脚跟的他,也没有躺倒在舒舒服服的角色重复中,而是刻意转型,不惜牺牲知名度。
《伪装者》《琅琊榜》是胡歌成熟期的一个高峰,态度端正、演技在线,许多人看《琅琊榜》是冲着颜值来的,结果却被演技折服。这当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剧组都用了心,但从中也能看出选择的眼光。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是一个会认认真真计算回顾人生的人。在胡歌成名不久后我采访过他,有个问题是让他想象自己十年后。彼时二十来岁的胡歌毫不犹豫地回答:“会在欧洲某个地方读书。”他喜欢读书的生活。又问,如果十年后结婚了呢?“那就不会远行求学了,得在家带孩子:结了婚当然得生娃,否则就不结婚。”
如今十年过去了,仍是未婚单身的胡歌,真的如他十年前自我预言的那样,去遥远国度读书了。
人生中有诸多意外,甚至有无助的劫难,而比这些更具阻力的,其实是内心的患得患失、欲求不满。胡歌算是非常难得且幸运,能坚定地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实践人生。
远走高飞一段时间看似“失去”,其实未必。现在是中国影视剧的最好时代吗?应该只能说是赚钱的大好时节,种种乱象丛生。娱乐产业极速发展的地方,总会以最快的速度冒出一茬茬“鲜肉”新人,再在产业萎缩时被一批批割掉。
这两年,后辈“小鲜肉”方兴未艾,惹得胡歌也被无数次地问及与“鲜肉”有关的问题。身为上海人的他以“腌笃鲜”自喻。腌笃鲜是道沪上人家户户都会烹煮的汤,“腌”指的是咸肉,“鲜”指的是鲜肉,汤里还翻滚着当令春笋及百叶结等,莹白殷红、浓香四溢。过了而立之年的胡歌,自信地说:“我现在的状态就像上海的腌笃鲜,里面又有鲜肉又有咸肉,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这样的状态真自在,有多少演员享受不到的自由。
春风柳上归,眼下又到了上海人家烹煮腌笃鲜的时节,身在异乡的胡歌以一张阳光明媚的风景照回应了此次被黑风波。“既然活了下来,就不能白白地活着。”能自己掌控生活的人,过得比谁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