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如镝国籍 英达儿子不改国籍只为回国效力 他将是冰球界的姚明?
中国军团出征本届温哥华冬奥会的92人大名单中,却难觅一名北京籍选手的身影。
但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兴许就会在2018年的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名单里看到这些人的名字:英如镝、钟伟、王毅飞……他们出生在1997、1998年,参加的项目叫做男子冰球。
而最初把他们领进冰球世界大门的,是一个名叫“虎仔队”的北京少年冰球俱乐部。
虎仔队是圈内有名的一家少年冰球俱乐部。第一批加入虎仔队的队员曾在2006年底的加拿大贝尔首都杯(全球规模最大的12岁以下少儿冰球比赛)中夺冠。
队中的主力队员目前正在美国芝加哥使命队的梯队中接受专业训练,他们作为世界同年龄段少年中的佼佼者,正在冰球职业道路上飞速前进。
记者探营
孩子有兴趣 北京家长不差钱
2010年2月10日,阴历腊月二十七。
北京刮起的寒风将早已沉浸在假期喜悦中的孩子们牢牢锁在家里。而在位于北五环立水桥附近龙德广场四层的浩泰滑冰场内,朱家宏和他的几个小伙伴们却手持球杆,全副武装,在冰面上火热地奔跑。在这里,北京虎仔冰球俱乐部三队的几名小队员正在上春节前最后一堂训练课。
冰场围挡外,朱家宏的母亲李倩和其他几名孩子的家长坐在椅子上,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这个球打得好,还挺有模有样的。”看着年仅5岁半的朱家宏打进一个漂亮的进球,李倩高兴地和身边的家长们讨论着。
李倩告诉记者:“让孩子学打冰球,除了能锻炼身体以外,还能让他通过这样一个集体项目增强集体荣誉感。”而对于学打冰球的孩子们今后是否会走上职业化道路,众多家长纷纷表示,这很大程度上要看孩子的兴趣和天赋。
李倩说,经济因素也是制约孩子将来能否走上职业化道路的要素之一。以5岁半的朱家宏为例,目前他身上的全套装备需要花费5000多元,如果每周训练一次,一年下来要花费上万元。除此之外,如果孩子想到外地参加一些较高水平的联赛、邀请赛,那么这期间产生的费用也需要家长承担。
不过,记者采访的多位北京家长均表示,对于他们来说经济因素还是次要的,“孩子的兴趣是关键。”
为争一口气 老球员培养下一代
记者在冰面上看到了正在教学的王泽明教练,他是虎仔队的发起人。
1996年进入国家男子冰球队,1998年退役后进入大学深造的王泽明经历了中国男冰走下坡路的那段过程。“1996年亚冬会中国败给哈萨克斯坦和日本,仅位列亚洲第三,而如今,我们连韩国都打不赢了。”
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王泽明选择当起了冰球教练。用他的话说,他希望将自己的技术交给下一代孩子们,争取能培养出几名国家队队员,将中国男子冰球队重新带回世界舞台。
相比起2003年虎仔队建立之初的17名队员,现如今拥有3个年龄组、50多名小队员的虎仔队壮大了不少。
2009年10月10日,由北京市30多支业余少年冰球俱乐部参加的北京市第一届少年冰球联赛开打,有几百名少年参赛,其中包括虎仔队的队员。
王泽明说,从联赛人数上,“反映了近几年人们对冰球项目的关注和热爱程度有了很大提升,如果有更多的孩子表现出自己的天赋,那么几年之后的国家队里将会人才济济。”
明星队员
英如镝不改国籍 只为回国效力
国内知名导演英达的儿子英如镝,是从虎仔队走出的杰出少年代表。在2006年获得世界冠军的那届比赛中,年仅8岁的英如镝获得了最佳球员称号。
为了支持儿子打球,目前,英达已经举家迁往芝加哥。英如镝来芝加哥三年,一直在名为“芝加哥使命”冰球俱乐部的1998年龄组AAA队训练,如今他已经当上队长,也是队中水平最高的球员。
本届冬奥会期间,记者与远在美国的英达取得了联系,沾了球星儿子光的他,此次作为央视嘉宾,与韩乔生一起解说冰球比赛。
“儿子在国外训练这三年进步确实很大,无论是技术、意识都比国内有很大的提高。”英达告诉记者。
姚明、或是刘翔、又或是丁俊晖?对于儿子未来的发展,英达有着很高的期望,“有人说我儿子练冰球没希望,因为中国不可能成为冰球大国。可是中国也算不上篮球大国,也无法在奥运会夺金,但姚明就成功了。”
英达告诉记者,英如镝要想在北美出头,首先要维系上升的势头。在英如镝这个年龄组,他在北美能排到前十。如果这个优势能一直保持到NHL(北美冰球职业联赛)选秀年龄(18岁),那么这个小孩前途不可限量。
英达一家只是从北京迁往美国的六个虎仔队的家庭之一,他们从北京举家迁徙北美,在距离训练场很近的地方买房或租房,自费让孩子在美国的学校上学、每天一小时训练,他们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打好冰球!
“他们这六个孩子没有一个更改国籍,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回到祖国,代表中国出战奥运会!”英达说。
延伸阅读
虎仔队员有希望 仅靠他们还不够
现任黑龙江体工大队副队长的王金刚表示,虎仔队的小队员能在国际上取得骄人的成绩实属不易,“部分优秀的小队员能被选拔到美国、加拿大的职业队进行梯队的培养,对于中国男冰水平的未来非常有帮助,他们很有希望在将来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
王金刚说,如果英如镝们留在国内,他们面临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条是放弃冰球,上小学、读初中、参加中考高考;一条是放弃学业,专心打冰球,然后无联赛可打,最终失业。而国内的第二条道路,显然是死路一条。
而在美国,英如镝们未来的道路比国内宽的多,他们目前一边上课一边训练,如果顺利的话,他们会凭借冰球上的优势获得美国大学的奖学金,进入到大学里学习和训练,随后等待他们的是美国大学生冰球联赛、NHL的选秀机会,直到转为职业冰球选手。
不过王金刚表示,在北京并不是所有打冰球的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终选择走上职业化,也并非所有家庭都能承担送孩子出国留学的费用。
“关键要普及冰球人口,打的人越多,出尖子的可能性才越大。”王金刚教练坦言,要想让中国男子冰球重新振兴,北京人能够站在冬奥会赛场上,单纯靠几个在国外打球的小孩还是远远不够的。
王金刚认为,在全国普及冰球这项运动,增加国内的冰球人口数量同样重要。
北京冬季项目 暂时只能“借鸡下蛋”
北京冬季项目开展得如何?北京人什么时候才能站上冬奥会的赛场?
北京市体育局竞训处副处长何毅告诉记者,由于场地等条件限制,现在北京市体育局的竞技体育单项还没有常设冬季项目。
何毅介绍,北京历史上只参加过一届全国冬运会,那是2008年齐齐哈尔全国第十一届冬季运动会。“当时就参加了男子冰球和花样滑冰两个项目。”何毅说。
但是那支冰球队里却没有一名北京人,全是从哈尔滨二队借来的队员。而花样滑冰队则全部是北京市业余花样滑冰俱乐部的爱好者。
由于场地等条件限制,现在市体育局还没有常设冬季项目。另一方面,资金投入也是一个问题,有限的投资还无法满足消耗巨大的冬季项目的开展。
所以,目前,北京市冬季项目还只能借鸡下蛋,一方面动员社会力量,鼓励俱乐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参加全国比赛时临时引进东三省的冬季选手。
据何毅介绍,除了北京,现在像江苏、山东等体育、经济强省市都采用“借鸡下蛋”的方式,参与冬运会。
据介绍,目前北京市民间冬季项目俱乐部开展情况还比较喜人,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等项目都渐渐兴旺起来。尤其是北京拥有全国罕见的专业冰壶馆——曾接待过国家队训练,所以在下届冬运会,有可能出现纯正的北京人代表北京市参加冬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