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大会》可以“单干”了
在第四季《奇葩说》开始前,作为先导节目的《奇葩大会》先火了,不仅点击量破亿,豆瓣评分更高达8.3分。
这档节目本该是依附《奇葩说》大IP的附属品,却因为李开复、李银河等意见领袖的加盟以及诸多先锋青年观点的迸发,在网上引起热议,在朋友圈刷屏。这些大咖不是来辩论的,但却在文化含量和视野上对节目起到了加厚和拓宽的效果。正如网友min说的:“《奇葩大会》不但保持住了《奇葩说》一流网综的地位,甚至比《奇葩说》都好看了。”
《奇葩大会》没有砸掉《奇葩说》的招牌,说是为选奇葩,但却没有趋于市场走成“选秀”的路线,因此在节目类型上我们给出17分高分。
严格意义上来说,《奇葩大会》并非第一季,它还有个前身叫做《奇葩来了》。两档节目都算是《奇葩说》的先导节目,但不同的是,《奇葩来了》的目的更侧重于为《奇葩说》输送辩论人才,而《奇葩大会》的包容性更强、格局更大,善于变通的米未传媒公司在选手的经历、故事上着手,给了有自身独到观点并乐于发声,但并非以晋级和辩论为目的的观点先锋们一个展示的舞台。《奇葩大会》更像是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在为《奇葩说》做选秀的嫁衣。
《奇葩大会》保持了米未传媒制作网综的“年轻态”和应有水准,而且这一季主创者有意提高了文化含量和话题品质,这种做法,不管是节目存活发展的必须,还是主创人员对产品有自我提升要求,都是值得肯定的,因此我们给出13分。
和电视平台相比,网络平台播出语言类节目想要取胜,并非要依靠非污不可的手段、秀底线的大尺度以及争吵撕逼来博眼球,而是将真实的情感故事、态度鲜明的意见观点用更符合网络环境的制作方式表现出来,氛围欢快、形式灵活、极富年轻态是语言类网综制作上的重要标签。无论是《奇葩说》还是《奇葩大会》都遵循了这样的原则,拿《奇葩大会》来说,无论是马东等四位导师还是坐在后面的“奇葩学员”都表现得相当放松。
《奇葩大会》不仅找来了各行各业的青年观点先锋,还下血本将李开复、李银河这样的行业大咖意见领袖请到了节目当中,在丰富节目内容的同时,这些人的到来也让节目更具文化气息,在嘉宾方面我们给出14分的高分。
先说四位导师,他们的定位相当明确。马东作为老板负责掌控全局、蔡康永是感性担当、高晓松是典型的理性派,何炅担任主持负责推进节目进程,四个人都是圈中智商、情商、文化底蕴“三高人群”,这样语言类节目的顶级配置也增加了节目文化厚重感。
选手嘉宾方面,首期就请来了李开复、李银河这样行业中的意见领袖,此外还有京剧大家王珮瑜等,他们并非来节目中参加辩论的,而是借助这个舞台直抒己见,这些大咖的加盟让《奇葩大会》在文化含量和视野上加厚和拓宽,节目这样的努力保持住了“奇葩”系列一流网综的地位。
另一方面,科技圈、摇滚圈、传媒圈等各行各业的观点先锋聚集,以不同行业角度为切入点,说出内心深处最真切、最尖锐的观点。例如摇滚键盘手臧鸿飞,就真诚地表达内心所想,真切点出中国摇滚存在的现实问题。
《奇葩大会》目前播出三期,不但得到了《人民日报》的点名表扬,朋友圈刷屏,豆瓣还给出了8.3分的高分,因此我们给这档零差评的节目14高分。
实际上,去年《奇葩来了》播出时,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而变身《奇葩大会》之后,虽然在春节档播出,但依然产生了被朋友圈刷屏的效果,这与节目独特的形式、嘉宾精彩的表现、浓重的文化气息分不开。《人民日报》在官方微博转发了《奇葩大会》的视频,并点名表扬了节目中的嘉宾,豆瓣更罕见地给出了一档网综节目8.3分的高分,零差评的口碑让《奇葩大会》不再是《奇葩说》的附属品,而是一档独立的精品网综。
《奇葩大会》三期总播放量破亿,百度指数峰值破21万,给出12分。
虽然算是《奇葩说》的先导节目,但从节目形式和内容来看,《奇葩大会》仍算是独立节目。截至目前,百度指数峰值已破21亿,微指数峰值破6.9万,#奇葩大会#主话题微博阅读量破3.5亿,话题讨论量达32万,这样的数据足以证明这档节目播出三期,已具有一定影响力。